论党的执政文化创新发展
2020-07-14白雪
摘 要:执政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政治导向意义的文化现象,党在长期中执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文化资源,执政文化是执政党的灵魂,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党的执政文化资源,提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优秀传统文化中执政文化;“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创造先进的执政文化。从而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立执政文化自信服务,使执政党始终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带领人民群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洪流,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执政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创新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二十一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恩这一思考的准确性。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世界历史的发展至今,文化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文化不再仅仅是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所特有的“私有财产”,在不断开放的世界潮流之下,不同文化在互相交流、对话、冲突、融合中日渐丰富,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共有财产”。因而,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资源创新发展需要搭乘文化全球化快车,吸收各个国家、民族执政文化资源发展中的杰出成果,在向世界的学习中发展、创新、丰富执政文化资源。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一)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思想观念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绵至今,民族光辉始终熠熠生辉,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资源涵养着民族的血缘、滋养着民族精神。其中,执政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任务、新考验,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不断继承、发展、创新传统文化。
追溯历史,中国作为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发展至今,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众多关于治国思想观念伴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绵延至今,如革故鼎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思想为杰出代表,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蕴含着诸多的儒家思想,如“仁义礼智信”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形成的民族精神培养、熏陶的着无数的英雄先烈和革命先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现在,进一步学习和利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的进程中,结合实际,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资源的不断发展创新。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结合实践,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瑰宝,不断梳理、总结、吸收、继承,如“爱国主义精神”、“和谐文化”、“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这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已经成为党执政文化资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自觉肩负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利国立民思想的历史责任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无一不反映着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天人合一、防患于未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传统。因此,在今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过程中,必须以优秀传统文化中利国立民思想为基础,通过在对中华传统文化归纳整理中,将其中的优秀杰出成果,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聘请国内外国学研究者,使用現代语言表达方式、图文并茂的形式编纂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图书、影像资料等,如《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中华民族魂丛书》,在大、中、小学、城市图书馆、社区阅览室、乡村文化角等免费成列展出,以供随时阅读;同时,在中小学义务教阶段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作为中小学生升学的必考科目,在大学期间,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如论语解析等,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举办经典诗词诵读、书画展览、歌咏比赛、礼仪学习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以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契机重现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泰勒博士认为,在当今这样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许多杰出的成果都源自于思想先贤孔孟所提出的思想观点,这些价值概念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国界之分、过时之分,相反,这些观念不仅适用于中国,同样适用于世界各国,在过去可以应用,现在和以后还将被继续适用及发扬光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首届诺贝尔颁奖的大会上,不少获奖这发起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 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过程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更应该作为价值引领,因此,这就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下,尤其在文化发展战略中充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进行“讲文明、树新风”的现代公民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其中,在党内开展“洗洗澡、治治病、正衣冠”的党员专题教育活动,不断坚定党员的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信念;在大、中、小学教师群体中进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思想教育活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唐诗、宋词、元曲、书法、京剧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耳濡目染的校园生活中熏陶青少年,培养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创造先进文化
(一)先进文化是历史前进的指南针
先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生命力旺盛的崭新内容,它不仅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杰出的成果,同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时代环境下,先进文化与社会生产力共同发展,成为引导社会进步最活跃、最敏感的精神动力。先进文化的主要内涵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但是关于先进文化形成的一点共识,先进文化一定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归纳、整理,将其中的优秀杰出的东西提取出来,摒弃其中愚昧、落后、负面、悲观、消极的部分,再通过与社会发展的阻碍力量的斗争中,最终形成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推动人类向更高层次发展、满足人民的真实需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文化。具体分析来看,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经得住时代的考验;在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先进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中,形成的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所思所想的各个方面的诉求,最终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先进文化代表了每个时代人类认知发展的最高水平,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真实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先进文化在包容、覆盖既有文化资源中合理的东西的同时,又必须及时反映人类社会在当下创造的物质文明和达到的经济水平,并适应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要求,成为导引社会进步最活跃、最敏感的精神动力”[4]简言概之,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演进、历史不断发展的发动机,考量人民群众利益是否得到满足的标尺。
(二)先进文化是民众价值观的定向器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向新的社会形态演变之前,与这种现实社会相符合的先进文化已经指明了未来社会的走向,这样的先进文化所概括的是未来社会应然的价值取向,建立在对原有现实社会的必然的升华和总结之上。正是因为先进文化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精神标志,它最终会以价值观念、思想理论、道德规范等形式,约束、规范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的戒尺,最终促使社会成员成为遵守社会公序良俗、认同社会价值的合格公民。固然,先进文化的产生不是轻而易举就产生的,它的产生势必会对原有的文化带来强烈冲击,会遭到统治阶级的顽强抵抗,随时面临着无法生根发芽、破土而出,比如:在西方人类发展过程中,黑暗的中世纪成为阻挡西方国家向资本主义前进的壁垒,基督教神学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成为统治者执掌权力的关键所在,随后,思想文化先行的文艺复兴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产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期间仍有思想家受到法老的审判和惩罚。但是随着真正的现代社会制度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被人们迅速接受。总而言之,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先进文化犹如内核动力,在新旧力量反复较量,社会形态多次的前进、后退,最终经过历史和现实的考验,推动人类自主的进入到崭新的社会形态中。先进文化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具体的实践中,经过历史的检验,思想观念的正确性得以显现,最终人们会自觉地去践行这种思想观念,遵从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自觉地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依次循环,带来这个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三)先进文化是执政兴国的催化剂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掀起了一场以“民主、科学”为主题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作为特定时期的先进文化,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先行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中国已经逐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西方文化因此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激烈碰撞。一方面,西方文化通过多维度、多形式、多场合不断渗透到中国社会当中,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新生的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差距逐渐显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在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认清先进文化所处的核心环节,“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6]夯实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党执政文化资源的基础,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具有时代特色先进文化,创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25頁.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第313页.
[3] 秦维宪.孔子思想对世界闻名的影响——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访谈录[J].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1期:第7-9页.
[4] 陈晋;王均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4页.
[5]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196页.
作者简介:白雪(1990- ),女,甘肃定西人,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