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2020-07-14张淑存
张淑存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urocranial 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NS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而该科室又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场所,不仅加大患者死亡危险,还会进一步加剧当前紧张的护患关系[1]。然而,时至今日医院感染事件仍然时有发生,使得预防乃至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成为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2]。PDCA 循环管理模式(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是一种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程,目前在医院管理中应用广泛,其重要性已引起了广大医院管理者和相关医护人员的认可。采用该模式实施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防控院内感染,保障职业和环境安全,提升医院管理、医疗及护理质量,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院感染防控及管理质量持续改进[3-4]。该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管理模式用于NS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进而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庆阳市人民医院NSICU住院治疗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PDCA组,各160例。PDCA组有男98例,女62例,年龄42~75岁,平均(54.71±12.43)岁,合并糖尿病114例,高血压88例,颅脑外伤55例,脑出血42例,颅内肿瘤26例,其他32例。对照组有男100例,女60例,年龄40~78 岁,平均(55.09±12.52)岁,合并糖尿病 115 例,高血压89例,颅脑外伤54例,脑出血43例,颅内肿瘤24例,其他30例。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预防管理,措施有ICU管理、消毒隔离、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对抗菌药物知识的认知度、医护人员间加强交流合作、执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注意预防感染以及为患者提供用药知识指导等。
1.2.2 PDCA组
给予PDCA循环管理,步骤如下:(1)P:针对NSICU医院感染控制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医院感染控制薄弱点及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逐步完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措施。找出以下问题:①使用尿管者占多数;②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对其集中隔离处理尚不够完善;③对气管切开者实施气道管理尚不到位;④部分医护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导管感染的危害及防控必要性;⑤部分医护人员出入监护室时未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⑥医疗废弃物桶盖未能及时关闭,导致其长时间暴露。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①神经外科科室负责人、护士长与医院感染防控人员未能及时有效沟通,导致对医院感染控制缺乏必要的重视;②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不够,在医院感染防控中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依从性较差;受NSICU床位和患者病情影响,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症人员很难实现单间隔离;③实习和进修人员更换较频繁,且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较差。(2)D:整改措施:①适当降低尿管使用率,同时增加使用尿套;②严格执行神经外科科室探视制度,避免多重耐药菌患者探视;③进入NSICU时按规定穿戴专用衣物,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清洁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④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强化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熟练掌握相关防控知识,了解并严格执行标准操作流程;⑤制定严谨、合理的奖惩措施,规范NSICU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行为,各科室相关人员加强沟通交流,充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⑥病房定时通风,营造良好病房环境。(3)C:制定目标监测登记表,由感染管理科和神经外科相关医护人员填写,登记医院感染病例相关调查表。(4)A:各季度总结院感监测情况,找出问题或薄弱环节,分析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然后再进入下次循环。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感染部位;(2)统计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3)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PDCA组医院感染发生发生7例,占4.38%;感染部位: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各2例,浅表切口和胃肠道各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19例,占11.88%;感染部位:呼吸系统6例,泌尿系统5例,浅表切口4例,胃肠道2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例。PDCA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比较[n(%)]
2.2 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执行率比较
PDCA组手卫生、无菌操作和环境卫生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率比较[n(%)]
2.3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PDCA组单一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种及以上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n(%)]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为医院感染的重灾区,如何有效防控医院感染一直是医院管理者和相关医护人员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既往的已有研究中,在对不同类别的重症监护病房持续3年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分析时发现,不同类别的ICU持续3年共监测患者有21485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77%[5],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调整日的发病率和调整例次日的发病率是最高的。此外,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气管插管、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长期卧床、外伤等。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会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6-7],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积极防控。NS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与患者自身病情危重、接受侵入性操作多有关,且此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也居高不下[8],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重中之重。
PDCA循环模式是一种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循环程序,可使质量管理趋于科学化和标准化,其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步骤处理总结检查结果,肯定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使之标准化,同时吸取失败教训并进行总结,未能解决的问题则进入下一循环,呈阶梯螺旋式上升,因而能实现持续质量改进[9]。现有研究显示,将PDCA管理模式用于NSICU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手术室护理安全及质量改进、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等领域中均可取得明显效果[10-11]。本研究显示PDCA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将PDCA模式NSICU医院感染控制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其原因在于基于PDCA模式实施干预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显著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及效率,并能规范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行为。本研究还发现,PDCA组相关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PDCA模式进行干预能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本研究还发现,基于PDCA模式实施干预后PDCA组一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种及以上药物的使用率则显著下降,提示该干预方案能促进抗菌药物合理、规范使用,与既往研究结论相符[12]。
综上所述,PDCA循环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及处理手段,同时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其用于NSICU医院感染防控中能进一步强化计划控制与过程管理,持续改进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