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评价

2020-07-14于赟龚宇翔黄巧龙杨立凡陈如婷陈钦

林业经济问题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流量知名度花费

于赟,龚宇翔,黄巧龙,杨立凡,陈如婷,陈钦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州 350002)

截至2016年,福建省建有9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90.67万hm2,建成了布局比较合理、类型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据福建省林业统计年鉴统计,2017年武夷山旅游人数约2.08万人,全年旅游收入约143.77万元。由此可见,森林自然保护区为森林旅游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平台。但是,如何评价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成为影响森林旅游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和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是国内评价森林游憩价值常用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TCM的优点是可以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1-3],虽然部分学者研究了改进的旅行费用法(TCIA)[4-5],但是改进的旅行费用法依旧不能评估其非使用价值;CVM既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6-7],又可评价森林游憩的非使用价值[2],但其缺点是只能评估虚拟市场中单一属性变动的价值。采用TCM和CVM这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的研究多以货币化结果为主,较少关注价值构成的影响因素。相较于TCM和CVM,选择实验法(Choice Experiments,CE)可以同时估计多种属性发生改变的情况。CE最初用于运输、市场营销和环境科学等领域[8-10]。随着旅游业的逐渐发展,CE才更多地被运用到自然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当中。同时CE也得到了许多国外学者的青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Horne等使用CE研究了游客对5个相邻城市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的感知和偏好[11]以及Jacobsene等使用CE评估了国家公园的娱乐价值[12]。国内学者也对CE展开研究,如国家森林公园游憩资源价值[13-14]及经济价值[15]评估、村镇景观游憩价值评估[16]以及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评估[17]。在对国内外生态旅游地的游憩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梳理和比较的基础上,选取CE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管理因素这3个方面评价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资源价值,评估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对价值,并对其重要性进行科学排序,同时计算出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在目前状态、最佳状态和最差状态下的人均经济价值。科学定量地评估福建省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对评估中国森林游憩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实现森林游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 数据与方法

1.1 变量选择

根据文献综述[13-15]和相关理论,因变量设为森林资源游憩价值,自变量包括自然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成本因素(表1)。

表 1 变量名称及赋值

自然因素包括植被覆盖率、溪水清澈度和天然特色景观数量。植被覆盖率反映森林自然保护区绿化程度。植被覆盖率越高,则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就越好,带给游客的视觉感受和体验感就越好,因此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森林自然保护区旅游,其旅游价值就越高;溪水清澈度反映森林自然保护区及其上游地区土壤泥沙流失、工业和生活水污染及其治理状况。溪水清澈度高体现生态环境状况好,对游客更有吸引力,旅游价值更高;天然特色景观是森林自然保护区的亮点。天然特色景观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管理因素包括交通便利性和休息区等服务设施。如果交通非常便利,游客数量就会增加,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就更高;休息区等服务设施越多,游客满意度就越高,游客重游率也越高,从而增加旅游人次,提高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价值。

社会因素包括人流量和知名度。人流量反映森林自然保护区吸引游客的能力。人流量体现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的高低;知名度是森林旅游品牌的体现。知名度越高,吸引游客就越多,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就越高。

1.2 分析方法

根据武夷山和梅花山自然保护区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进行评价。CE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17]。在经济学上,物品的效用取决于存在该物品中的各种属性特征[15]。消费者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的支付意愿受多种属性的影响,任何一种属性的变化都会导致消费者的选择发生变化,消费者总是倾向于以效用最大化为目的进行选择。选择CE问卷调查本质上就是让消费者在多种属性组合中,选择效用最大化的方案[17]。

假设被调查者的效用函数用U表示[7],则:

Uni=Vni+εni

式中Uni表示第n个被调查者选择第i个方案的直接效用函数;Vni表示第n个被调查者选择第i个方案的间接效用函数;εni表示随机误差;n=1,2,……,N;i=1,2,……,I。

假设被调查者n选择方案i的概率为Pni[13],随机误差项εni服从独立同分布,分布函数为类型I的极值分布[18],且在选择集中任一可替代方案被选择的概率均服从Logistic分布,则能用条件Logit模型表示。

式中λ表示比例参数,通常取1;Vnj表示第n个被调查者选择第j个方案的间接效用函数;C表示所有可能的组合方案。

模型参数估计采用常见的极大似然估计,其对数似然函数为:

式中L表示最大似然函数;ynj为指示变量,表示当第n个被调查者选择第j个备选属性集时为1,否则为0,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n,有且只有一个ynj=1;j=1,2,……,J。

根据Hanemann提出的符合需求理论的福利(Compensation Surplus,CS)测算公式,一旦得到了参数向量的估计值β,便可进一步测算出由于属性集变化引起的福利变化值[19]。由初始状态X0到替代状态X1的福利(CS)变化为:

进一步通过属性系数与成本属性系数之比,计算出由环境各属性水平边际变化所导致的价值(WTP)变化[20]。

WTP=-(βA÷βM)

式中WTP为每种属性的边际支付意愿;βM为环境物品各属性项的估计系数;βA为收入的福利值,通常用成本项的估计系数表示。

1.3 调查方法

调查选取武夷山市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龙岩市的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18年7月19—24日和2018年7月31日,共计7天,参与调查人员12人。为了尽可能确保问卷保质保量完成,同时也为了避免影响游客的游憩体验,调研时间主要选择在游客空闲时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2份,回收调查问卷202份,经统计,有8份回收问卷因多道题未被调查者作答而成为数据有缺失的无效问卷,有效调查问卷194份,有效率为96%。

在选取调查样本时,主要选择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考虑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游客对问题的考虑及答案存在偏差,调查时注重不同年龄层和性别的分布。采取引导式调查方式帮助游客完成问卷,游客在做问卷时调查员在一旁协助,及时帮助游客解决疑难问题,以便保证问卷的质量。

1.4 计算方法

运用Stata 13.0软件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游憩价值的回归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的游客中,在游客性别方面,男性游客比例为54.72%,女性游客比例为45.28%,从各自所占份额来看男女比例比较接近,这与其他研究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本身的情况是相符合的,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调查是相对合理的;在游客年龄方面,其年龄构成主要集中在26~35岁、36~50岁和51~65岁这3个年龄段,占总游客的比例为77.35%。原因可能是:这3个阶段的人群经济条件较好,思想比较成熟,家庭事业也较为稳定,具备他们出去旅游的经济条件和时间。其余3个年龄段18岁及以下、19~25岁、66岁及以上的游客所占比例分别为5.66%、7.08%和9.91%;在游客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的学历所占比例高达60%,这和保护区所在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距离较近的皮坑口、大坡村等农村较多,农民占有较大的比例。其次是高中和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游客较多,所占比例分别为17%和23%。经调查得知,每年有高校学生到此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工作;在游客职业方面,农民的比例最高(37.74%),其次是学生(12.26%),企事业单位一般职员、自由职业和工人所占比例相同,均为6.60%,而离退休人员和职员、建筑业工作者的比例较低,均不足3%,这种差别是因为不同的工作性质引起的。相对于职员和建筑业从业者来说,农民、学生及企事业单位一般职员的休闲时间更多;游客的年收入一共分6个档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个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游客占被调查游客的33.02%,收入在3万元~4万元和5万元~6万元的游客比例相同,所占比例均为16.04%,9万元~11万元的所占比例为10.85%,12万元以上所占比例为13.06%。这也说明低收入人群对于森林自然保护区这种游憩方式的认可度更高。综上所述,研究调查选取的样本较好,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2.1 各因素在不同状态下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的影响有所差异

表 2 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的回归分析结果

说明:、、分别表示10%、5%和1%在水平上显著(一定程度、显著和极显著)。

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目前、最佳和最差3种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的人流量(X6)、知名度(X7)和旅行花费(X8)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X1)和溪水清澈度(X2)显著地影响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

2.1.1 在目前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人流量和旅行花费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影响较大

在目前状态下,2017年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特色景观数量、休息区等服务设施、交通便利性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无显著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率、溪水清澈度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133和0.808,说明植被覆盖率和溪水清澈度对其游憩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人流量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1.128,说明随着游客的拥挤程度增加,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下降。原因可能是景区游客人数越多,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感就越差,游客再次选择该景区的可能性就越小,其游憩价值相应减少。知名度与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5。这说明游客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的旅游景点,因此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品牌建设是森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点。旅行花费与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07,说明旅行花费越高,游客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所体现出来的游憩价值评价将越低。原因可能是:游客去森林自然保护区旅游花费的成本越高,家庭其他方面的支出就越少,因此对一些家庭而言会减少像旅游花费这种非必要的支出,倾向于选择去旅游花费少的景点游玩。在目前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人流量和旅行花费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负相关,说明人流量和旅行花费极显著影响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

2.1.2 在最佳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溪水清澈度、人流量和知名度显著影响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

在最佳状态下,植被覆盖率与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918,说明高植被覆盖率能显著提高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溪水清澈度与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599,说明溪水清澈度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天然特色景观数量、交通便利性和休息区等服务设施与游憩价值无显著关系。人流量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2.177,说明在最佳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拥挤程度显著影响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在最佳状态下,知名度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2.244,说明在最佳状态下游客极其看重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旅行花费与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呈现负相关,说明旅行花费越高,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越低。在最佳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溪水清澈度、知名度以及人流量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相关性,极显著影响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

2.1.3 在最差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人流量和旅行花费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影响较大

在最差状态下,植被覆盖率、溪水清澈度以及知名度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114、0.726和0.912。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特色景观数量、交通便利性、休息区等服务设施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无明显相关性(表2)。森林自然保护区人流量和旅行花费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负相关关系,且对其游憩价值的影响极其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1.186和-0.008,说明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随着游客数量和旅行花费的增多而减少。原因可能是:游客的旅行花费衡量的是游客旅行中的支出成本,通常,游客对价格的敏感度是较高的。如果旅游支出成本越高,就意味着游客在旅行中需要花费更多的代价才能获得更好的体验感,而很多游客通常不愿意在森林自然保护区旅游中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因此限制了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的提升。

2.2 森林自然保护区游客人均游憩价值处于较好的状态

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受植被覆盖率、溪水清澈度、人流量、知名度以及旅行花费因素的影响(表2),天然特色景观数量、休息区等服务设施和交通便利性对其游憩价值影响基本不显著,故没有计算其价值。根据公式⑸和表2中的相关系数可以测算出,在目前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游客人均游憩价值为247.536元;在最佳状态下人均游憩价值最高,为314.386元;在最差状态下人均游憩价值最低,为203.377元(表3)。这表明:虽然在目前状态下福建省森林自然保护区游客人均游憩价值处于较好的状态,但是距离最佳状态下的人均游憩价值还差66.850元,并未达到最佳水平。人均游憩要达到最佳水平,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森林自然保护区人流量和旅行花费的影响,控制游客数量和景点所需的花费;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使溪水清澈度和知名度的影响达到最佳状态。

表 3 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客人均游憩价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天然特色景观数量、休息区等服务设施和交通便利性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的影响不显著。在最佳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中的溪水清澈度、人流量和知名度对其游憩价值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目前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人流量和旅行花费对游憩价值影响较大。在最差状态下,森林自然保护区人流量和旅行花费显著影响其游憩价值。在最佳状态下的游客人均游憩价值高于在目前状态下的游客人均游憩价值。

3.2 建议

3.2.1 加强森林生态保护

游憩资源管理单位应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予以重视,致力于提高森林自然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和溪水清澈度等生态要素。首先,游憩资源管理单位应不断加强森林的生态保护,通过荒山造林等方式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率。再次,游憩资源管理单位应提高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减少泥沙流失,提高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溪水清澈度。最后,游憩资源管理单位应健全宣传保护政策,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游客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2.2 合理调控森林自然保护区人流量

游憩资源管理单位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客人流量进行合理调控,提升游客旅游体验,进而提高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一方面,通过大型LED屏幕显示景区人数以及自动售票管理系统显示场内人流量等方式防止游客人数超载;另一方面,在一些敏感地带采取措施(如限制入内或疏导游人),将人流量控制在生态阀值之内,保证森林自然保护区秩序井然。

3.2.3 提升森林旅游知名度

森林自然保护区知名度的提升有利于增加全国各地的客源,进而提升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一方面,通过网络、电视广告和报纸等宣传方式提升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和新媒体的力量提升其知名度,如吸引电影拍摄投资、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

3.2.4 合理调整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各项价格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合理调控游客在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旅行花费,通过调控旅行花费,提升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一方面,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应合理制定相关配套设施价格,规范收费项目,从而避免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另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并制定针对特地人群的优惠措施,如减免军人、学生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等群体的门票价格,使其享受应有的便利服务。

猜你喜欢

人流量知名度花费
新春开拍小礼物
情况不同,“花费”不一样
自动门人流量检测系统设计
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现刊阅览室人流量的策略研究
三级客运汽车站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小众产品企业利用微博打造知名度的模式探析
创意运营让“浙江24 小时”知名度从区域走向全国
2014年世界杯会花费多少?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如何“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