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感官刺激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

2020-07-14王亚伟王玲赵艳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经口胎龄胃肠道

王亚伟 王玲 赵艳芳

由于早产儿胎龄未足月以及宫内发育未完全成熟,出生后具有生存能力弱、病死率高、吞咽功能不协调等特点[1]。其经口喂养时难度较大,若持续喂养困难,则会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机体免疫力。有研究发现[2],对早产儿喂养前采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器官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早产儿口腔进食,解决喂养无法协调吞咽、吮吸及呼吸等功能,从而防止出现缺氧、呼吸受阻及心动过缓等不良现象[3]。本研究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采用多感官刺激干预措施,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早产儿管理指南》诊断标准[4];出生体质量1500~2500 g;胎龄在30~36周;生命体征平稳;家属同意参与研究且知情;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影响吞咽与吸吮功能的先天性畸形;伴有严重感染、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视觉与听觉障碍;资料缺失和中途退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平均胎龄(35.11±1.80)周;出生时间(20.23±2.78)h;出生体质量(1805.6±98.3)g。观察组中男50例,女40例;平均胎龄(34.41±1.79)周;出生时间(20.26±2.56)h;出生体质量(1814.9±96.5)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经口喂养干预:按照早产儿出生时间、体质量及胎龄给予相应的护理,主要包括体位与口腔护理,口腔护理中需定时关注早产儿口腔内是否存在分泌物,在每次经口喂养后,使用28 ℃左右的温开水清洁口腔,夜间清洁1次,日间清洁3次,确保口腔卫生。体位护理中需在经口喂养时将枕头适当抬高,并将早产儿头部偏于一侧,喂养结束后需轻拍早产儿背部,待排气后则保持侧卧位,避免发生呛咳,若早产儿存在哭闹不配合,可轻柔抚摸或低语安慰,缓解哭闹和躁动等现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多感官刺激干预:(1)听觉。在喂养时 若早产儿存在躁动、不安及哭闹等,可播放提前录制的母亲的音频 ,音频内容为母亲唤早产儿姓名、诵读少儿读物等,播放音量<50 dB,播放设备需与早产儿双耳距离30 cm左右,护理人员在此需按照其反应给予安慰。(2)触觉。护理人员消毒双手后,涂抹适量的按摩油,搓热双手,保持适中的手部力量,对早产儿面、胸腹、手及脚进行抚触,每日2次,每次维持15 min,同时使用手指按摩早产儿口腔,或使用无孔奶嘴,促使吮吸,每日1次,每次维持3 min。(3)视觉。于早产儿清醒后,使用红黄蓝橡胶球,距离其面部20 cm左右处,并沿着水平视线,向左、向右来回缓慢移动,移动时需不断引导早产儿往右或左看。(4)前庭。护理人员轻柔地抱起早产儿于胸前,用手托住头部与背部,呈水平方向缓慢摇摆,频率控制在每次2 s,保证早产儿身体呈直线状,每次摇摆时间1 min,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经口喂养过渡与胃肠道转运时间,胃肠道转运时间为初次喂奶时,在母乳中加入卡红120 mg,对早产儿排便中第1次出现染料时间进行记录。于入组时、完全喂养时及出院时对两组早产儿体质量进行测量;经口喂养程度:完全经口喂养标准为干预第10天初次喂养奶量与无插管喂养时间分别超过5 ml、48 h,喂养奶量达到每日120 ml/kg;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为部分经口喂养;不良反应包括呛咳、呼吸暂停及氧饱和度下降等。于出院之前对两组早产儿评价神经行为能力,包括手握持能力、下肢与前臂肌张力、对安慰的反应,每项满分为3分,分值越高能力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及胃肠道转运时间比较 观察组鼻胃管留置时间、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及胃肠道转运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及胃肠道转运时间比较[M(QR)]

2.2 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点体质量比较 两组入组时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完全喂养时、出院时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点体质量比较

注: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点体质量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2.4 两组早产儿出院时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比较 观察组下肢肌张力、前臂肌张力、手握持能力及对安慰的反应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早产儿出院时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比较(分,

3 讨 论

由于早产儿胎龄不足月其各项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发育不良,其缺少宫内环境支持,容易出现呼吸受阻或暂停、窒息等危险状况,同时早产儿胃肠道进食耐受程度较低,免疫功能低下,若不及时予以干预,会引起早产儿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5]。此外,早产儿机体发育滞后,在生长发育方面会比正常新生儿更慢,影响健康、智力及体能等发育,可能对今后日常生活、学习带来较大影响[6]。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早产儿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开展了身体锻炼、营养补充等干预,但却难以达到理想目标,故需要寻找更为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

胃肠道功能缺陷是大多数早产儿存在的情况,由于消化液分泌较少、胃肠道蠕动力不足、免疫屏障缺乏及肠道菌群异常等,需要由留置胃管喂养逐渐变为经口喂养。母乳作为新生儿的营养成分最佳食物,也是保障早产儿免疫功能与肠道菌落正常的基础[7-9],而营养物质在胃肠道较为完善的环境中更容易被吸收,促使其正常生长,因此经口喂养更有利于促进早产儿营养吸收,通过食物对口部、食管及胃肠刺激,使其运动反应能力增强,使消化液分泌正常,进而改善消化功能。但经口喂养需要早产儿形成正常吸吮与吞咽反射能力,确保母乳能够充分摄入,避免出现呛咳、误吸等现象,而早产儿自身神经条件反射未完善,肌肉协调性与力量较差,需要予以专业干预,使其改善[10-11]。本研究观察组应用多感官刺激干预在鼻胃管留置时间、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及胃肠道转运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与乐琼等[12]研究结果类似,由此可见,此方案的有效性较高。多器官干预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及前庭进行适当刺激,能够维持早产儿胃肠道蠕动正常与屏障恢复[13]。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率比对照组高,考虑与多感官刺激干预在触觉干预中采用手指与无孔奶嘴有关,通过加强口腔肌肉能力锻炼,早产儿在吸吮后会条件性出现吞咽活动,并且空吸也能够防止由于呼吸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误吸,在维持锻炼后,能够促进多功能协调性增强,为经口喂养创造良好的条件,缩短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进而提高完全经口喂养率。同时有研究证实,吸吮无孔奶嘴能够模仿吮吸母乳动作,有效安抚早产儿的不良心理,使其形成正常的神经情感反射,稳定情绪和兴奋感,有助于早产儿的情感发育,并且有能够改善抗拒、哭闹、躁动等行为[14]。多器官听觉刺激中采用播放母亲声音安慰早产儿,母亲声音对早产儿是一种特别的刺激[15],使早产儿保持专注与放松状态,从而促进神经行为功能发育,本研究中观察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早产儿发育最早的感官为触觉,通过多器官干预中的触觉刺激,适当地按摩与抚触,可加快大脑突触连接与神经细胞髓鞘发育,减少由于早产所带来的中枢成熟抑制现象,从而降低经口喂养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杨春燕[16]研究结果一致。除此之外,前庭作为大脑信息中的重要器官,身体信息在传达给大脑过程中需要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处理,通过对早产儿前庭进行刺激,能够促使前庭体系协调性提高,在获得信息反馈后能够做出相应的行为动作,进而促进早产儿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确保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早产儿经口喂养开展多感官刺激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提高完全经口喂养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经口胎龄胃肠道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