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
——肿瘤的早诊早疗
2020-07-14国家癌症中心早诊早治办公室陈万青
国家癌症中心早诊早治办公室 陈万青
在认识和避免肿瘤的高危因素之后,再近一步就是注重二级预防,即开展早诊早治,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癌症,治愈的机会就会很大。
动态监测的数据对于癌症的防治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数据就不知道哪一个地方高哪一个地方低,或者不知道哪些癌症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近十几年,国家在信息搜集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从仅有的几个点的数据扩大到全国几百个点,这个数据基本上能够代表中国人口目前癌症负担的情况。由于数据的搜集、整理,和需要补充的流程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所以根据2015年左右最新发表的数据整体来看,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尤其是男性的肺癌是占第一位的,紧跟其后的是一些消化系统的癌症,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等。女性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的是乳腺癌,第二位是肺癌,而且乳腺癌与肺癌的差距越来越小,女性的肺癌发病率相对来讲在我国较高。第三位是结直肠癌,变化最大的是排在第四位的甲状腺癌,因为五六年前甲状腺癌刚刚进前十位,而现在已经是第四位了,上升得相当快,甚至在有一些地区甲状腺癌已经超过乳腺癌。根据对数据进行预测,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乳腺癌,而死亡率实际上与发病率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预后好的癌症,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会下来。比如说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的第一位,但是它的死亡就下到了第五位、第六位。从趋势来看,整体来讲发病、死亡都是呈明显上升趋势的。这里的原因就是上文提到的老龄化问题,我国现在是一个老龄化进程加速的阶段,老年人越来越多,所以癌症的发病概率会提高。所以要调整发病率和死亡率,如果把年龄因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去掉,实际上发病率是持平的,死亡率略有下降。
我们做很多的早诊早治的工作,成果显示确实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如上消化道癌,像食管癌和胃癌,其筛查的目的一是把早期的癌尽量地检查出来,通过早诊早治可以不导致死亡的发生,死亡率就下降了。还有一部分是癌前病变,这不属于癌,而是重度增生,但它转变成癌的概率很高。将这部分人查出来并及时地进行干预,比如局部切除,就不会得癌了,发病率就也会下降。有些癌症的癌前病变比较明显,比如结直肠癌、胃的肿瘤,它的息肉都属于癌前病变,如果把癌前病变给干预了,患者就不再得癌了,所以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发病率下降,死亡率也下降。
除了发病率和死亡率,生存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它是一个地区癌症防治水平的体现,具体会表现为医疗资源丰富,或者老百姓对于癌症的健康意识比较强,整体的生存率会很高。我国生存率的得到是通过随访,就是了解发病的这部分人,知道他的结局,他会不会死,什么时候死的,然后观察整体的生存时间,通过这个计算5年生存率。那么为什么要看5年生存率?为什么不是10年呢?正如上文所讲,癌症是慢性病,但是在后期发展很快,一般来讲一个癌症治疗或不治疗,会在短期之内出现效果。如果不接受治疗的话,可能在一两年内就发展到很晚了,如果接受治疗的话,比如切除、放疗或化疗。如果治疗后还有癌细胞,可能会在一两年之内很快就复发或转移,就可以再治疗,如果5年之内都没问题,这个患者还活着,5年之后复发、转移的概率就很低了,就视为临床治愈。所以5年生存率能够衡量预后的整体水平。从我们的数据来看,最早有人群的5年生存率的数据是2003年、2005年的时候,我们在肿瘤监测的项目点随访了5年,涉及约30万的病例,当然是部分地区的,但实际上与全国的水平也差不多。当时的数据比我们想象的低,仅有30.9%,而我们知道美国的5年生存率很高,将近70%。后来我们也做了一下比较,为什么与美国差这么多,是医疗资源的问题,还是预防的问题?于是我们将癌种分开比较,发现其实癌种之间的差异并没那么大,比如肺癌,我国是不到20%,美国也差不多。甚至有些癌种我们比美国的生存率还要高,比如食管癌、胃癌。食管癌在美国是一个比较罕见的癌种,所以得不到重视,对我们而言是一个优势癌种,所以很多的早诊早治工作宣传做得比较到位,致使我们的生存率更高。但是有几个癌的生存率是相对来说低的,比如前列腺癌。在美国,前列腺癌非常常见,是男性排名第一位的癌症,患病率约为17%,而在我国前列腺癌相对很低。但是前列腺癌是预后比较好的癌症,它的5年生存率很高,在美国将近100%,也就是说几乎没有因为前列腺癌在5年之内死亡的。还有一个生存率较高的是乳腺癌,虽然我国和美国都排第一,但是美国的比例比我们高,即我们大概占了10%~20%,而美国占30%。同时乳腺癌相对的预后也很好,达到了80%以上。所以以上这几种癌,我们和美国之间是存在差距的,原因可能是这几种癌是优势癌种,我们不太重视,但是现在对乳腺癌重视起来了,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也基本上在80%了,和美国差距也不大。所以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主要的原因是癌谱的不同。例如美国前列腺癌患病率那么高,又有100%的生存率,就把整个的5年生存率给拉上去了,如果把这几个发病率相差很大的癌去掉,我们跟美国的差距就不大了。
我们最早的数据为2003年的,后又继续随访到2015年,在这10多年时间内,我国的5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40%,这10个百分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说明这段时间我们防治水平的提升非常明显。
对肺癌来讲,早期很难被发现。如果没有侵犯气管组织就不会咳嗽,如果不侵犯血管的话也不会咯血。所以等发现有症状的时候,肿瘤已经足够大了。但是现在已有很多技术,早期肺癌的治愈率非常高。整体的5年生存率,肺癌只有10%左右,但早期癌,比如一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能超过90%,但是到了晚期,比如到四期的话可能不到10%,相差非常明显。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提倡早诊早治的原因,虽然近10~20年医学进步很快,在肿瘤治疗领域也进步很快,但是我们对晚期癌还是没有很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早期发现它,然后在早期治疗,这样就能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癌症早期没有症状,所以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去医院。首先我们要认识这个癌症,认识癌症相关的一些症状,实际上有的癌症不是没有症状,而是被我们忽略了。比如说有人身上有一个包却不在意,其实有可能就是肿瘤,也可能是某一个部位疼痛、出血、低热、体重下降,其实很多情况下身体会给我们提示,但是这些提示往往会被我们忽略掉。所以要加强宣传,因为公众的健康意识、健康素养偏低,从一级预防的角度来讲宣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民众得认识它。
另外一点是体检,定期参加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普通体检与防癌体检是两回事,所以建议在普通体检的基础上,在拍X线胸片、做B超、抽血的同时,针对性地加一些常见癌症的检查,比如说胸部低剂量的CT,肝、腹腔的B超等。另外建议大家在筛查的时候针对一些高危人群,这样的话能提高筛查效果,我们希望能做100个CT,尽量能发现多一点,而不是一个都没发现。所以在筛查之前会做一个评估,也就是就癌症相关危险因素的接触作一个调查,比如说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饮食是否健康,有没有相关的一些感染,比如说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者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另外还要询问家族史,比如一级亲属里是不是有人得癌。将这些资料搜集之后有一个评估,评估之后会给你一个建议,比如如果你是长期吸烟,就必须要查肺癌,必须要做CT,但是如果你没有家族史,又不吸烟,家里也没有那个环境,可能就没有必要。
但是现在这套评估系统还不是很成熟,目前还在积累数据,对它进行评估和进一步优化。现阶段,我们的项目点是在用这套评估方法的,除问卷之外还有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的检测。比如生化的检测,像便潜血是与结肠癌相关的,胃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是与胃癌相关的,甲胎蛋白是与肝癌相关的。将这些结合在一起来评估是不是属于癌症高危人群。我们会尽快地把评估的效果和方法,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放在我们的官网,让大家有机会做一个免费的评估。
人体全身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可以得癌症,不可能从头查到尾,所以必须要有针对性,民众要知道自己与哪几个癌相关,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查。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癌都适合做筛查。这里有几个原则,首先发病率相对要高,一些非常罕见的,且人群里发病率非常低的,筛查也没有意义,就算查一万人也不见得有一个,所以就不作为筛查重点。另外一点,就是要有良好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不能太贵,要既便宜,基层又能掌握,而且适宜推广,证实它能有效。比如肺癌曾经用过一些其他的方法,X线胸片,或者是胸透,但是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足以把早期癌症诊断出来,后来发现低剂量的螺旋CT的效果就很好,不仅便宜而且有效。有的人说PET-CT效果好,能不能做筛查?这个恐怕就不太合适,因为太贵了,没有普遍性。
早期发现,足以做到早期治疗,因为有的癌症早期很难发现,而且发现之后不见得能降低死亡率。目前我们用的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大人群的验证、且发现它是行之有效的,是能够降低死亡率的,是从世界卫生组织层面推荐的。以下几个癌症的筛查证明是有效的,分别为子宫颈癌、乳腺癌、肺癌和大肠癌,这四种癌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也就是只有在人群中筛查应用才有效果。还有几个癌并没有被WHO所推荐,但是在我国有研究证明是有效的,比如上文讲到的一些优势癌种,食管癌、胃癌、肝癌,这三个消化系统的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我们在开展了很多的工作之后发现也是有效的,所以现在我们基本上所有的项目都是针对这几个主要的癌种开展的。
我们在衡量是否在人群中有效果时,最终要看癌症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能不能降低,但是从项目本身来讲,首要的指标就是早诊率,所以希望早诊率越高越好。正如上文所提及得,临床上发现的肿瘤都是晚期,早诊率实际上是评价一个项目实施好坏的关键指标。我们当时设这个指标的时候也很矛盾,因为它是一个综合指标,每个癌的方式都不一样。项目里有些效果较好的,比如食管癌和胃癌现在的早诊率已经80%以上了,但是有的癌就并没有那么好,比如乳腺癌和肝癌的筛查早诊率就偏低,所以将整体融合在一起达到这个指标也实属不易。因此,我们将指标定为55%,这实际上已经比临床的早诊率高了很多,希望在短期之内不仅可以用55%来评价,而是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