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的有效性观察
2020-07-14王凤娇
王凤娇
(常熟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500)
青光眼的临床特征以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等为主,主要是由于病理性眼压增高引起的疾病,若不及时控制,容易引起患者失明[1]。青光眼目前主要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配合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规范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措施避免出现遗漏以及错误等问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现将干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到我院接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小梁虹膜切除术或者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以对照组、实验组区分,各46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59.45±6.15)岁;实验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40~72岁,平均(55.85±6.41)岁。对照组、实验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护士在接待入院患者之后合理的通过不同的护理、治疗机会开展随机教育干预。
实验组通过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主要措施体现如下:(1)设计健康教育路径方案:通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讨论,根据专科护理程序、眼科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理念等内容,完成青光眼健康教育路径表、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工作。需要护士参与各项培训,对相关内容给予学习。(2)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①入院当天:护士在接待入院患者之后,需要将相关制度、医护人员、治疗环境等给予详细介绍,同时将眼药水正确使用方法、降压药物注意事项、降压作用等告知患者,并根据患者心理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②手术前1 d:护士需要指引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同时将术前检查的注意要点、目的、检查项目等告知患者,通过课件、图片等方式将疾病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预防对策、手术过程、疾病特征等详细的告知患者。③手术当天:手术当天需要帮助患者更衣,并送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在手术门口迎接手术患者,使患者过于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④手术后1~7 d: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睡眠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解。告知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用眼位置,同时将注意要点告知患者。教会患者如何正确的按摩眼球,并对血压进行自我监测。青光眼手术后常见浅前房并发症,若患者为I度浅前房,不需要开展特殊治疗干预,对患者的病情给予严格观察,大部分患者均能恢复症状;若患者为Ⅱ度浅前房,应该采取激素以及20%甘露醇利尿等药物给予散瞳治疗,便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护士在患者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对其心率、血压等改变进行严格监测,每隔一段时间对电解质进行检查,由于利尿剂在眼压降低期间,会引起低钾、低钠等症状,患者会发生肌无力、低血压、心律失常、意识障碍等表现,所以应该避免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⑤出院当天:将出院手续办理的流程告知患者,同时加强饮食指导、药物治疗、健康生活指导等干预,对复检的时间给予确定。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实验组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对注意眼部休息、自觉眼部健康检查、眼部按摩、使用眼药水等眼部自我保护预防能力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作分析统计工作,采取率(%)表示计数数据,以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注意眼部休息、自觉眼部健康健康、眼部按摩、使用眼药水等眼部自我保护预防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眼部自我保护预防能力[n(%)]
3 讨 论
眼科疾病中青光眼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老年人或者中老年人是常见的发病人群,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以眼部胀痛、眼酸、流泪、惧光、眼压高等为主,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针对性的治疗会明显缓解患者的病痛[2]。青光眼主要是通过小梁虹膜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有学者指出,通过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用于青光眼的治疗中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促使医患间关系维持在理想的状态内。通过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接受能力,加快疾病恢复速度,能更加深入的认知病情,加快疾病的恢复速度,同时提升青光眼疾病认识以及青光眼健康护理知识,能促使患者眼部护理能力有所提升[3]。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实验组注意眼部休息、自觉眼部健康健康、眼部按摩、使用眼药水等眼部自我保护预防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措施用于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中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应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