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14郑晓明
郑晓明
(十堰市太和医院手术室,湖北 十堰 442000)
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急救、开展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是现代医院最重要组成部门之一。由于手术室中患者病情普遍危重,且病情变化较快,除手术器械完备、医师水平要求高之外,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也会直接对治疗效果、预后产生直接影响。而传统护理管理则相对机械,潜在危险因素较多,易出现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器械准备不足、配合不到位等状况,难以保障手术高质量完成[1]。因此,应进一步寻找更合理、有效管理方法,以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本文旨在将PDCA环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以期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自2019年1月起,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并在实施前后1年内,选取手术室护理人员3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名,女24名,平均年龄(28.25±3.39)岁,学历:本科及以上29名、大专6名。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均为相同人员,并无人员变动。
纳入标准[2]:(1)均为我院在职员工;(2)工作时间3年以上;(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短期进修或实习者;(2)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根据基本制度和规章,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
1.2.2 研究组:加用PDCA循环法:(1)计划阶段:成立PDCA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潜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手卫生依从性、配合水平、风险意识等,并通过科内讨论、集中研究等方式,拟定针对性解决方案。(2)执行阶段:根据拟定的方案,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全方位改革,以人为本、精益求精,包括增设观察员、与绩效考核挂钩等措施;要求观察员每日抽查医护人员护理操作是否合格、手卫生状况等。(3)检查阶段:由质控办、护理部等组织管理人员,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核,若存在问题或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汇总。(4)处理阶段:根据上报汇总较多、典型的问题,进行统一处理,并制定解决方案,将解决方案纳入下一次管理循环中,以形成持续性质量改进模式。
1.3 判断指标[3]
自拟护理质量评分问卷,包括护理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配合度及亲和度等4个维度,每个维度25份,共计100分,在实施前后分别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另外,在实施前后均随机抽取50名外科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手术器械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交接等,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前,手术室25名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平均得分为(81.35±6.28)分,实施后得分为(90.30±2.69)分,t为6.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施前后外科医师满意度比较
由表1可知,实施后,非常满意32例、满意17例,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的19例、23例及84%,x2为4.3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实施前后外科医师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PDCA循环法是现代社会使用最广泛的管理方式之一,具有可持续性、科学性等特征,尤其适应于现代医院管理工作[4-5]。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手术室由于工作量巨大、任务艰巨,其护理管理工作也一直是学界热点研究课题之一。研究指出[6],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明显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有效提升手术室实际效率。
本文通过将PDCA循环法纳入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予以针对性处理;对运行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形成良好查错纠错机制,形成可持续性改进的良性发展,获得较为满意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手术室25名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平均得分为(81.35±6.28)分,实施后得分为(90.30±2.69)分,t为6.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后护理质量更高,这可能与PDCA循环法可实现持续质量改进有关。另一组数据显示,实施后,非常满意32例、满意17例,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的19例、23例及84%,χ2为4.3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后外科医师满意度更高,这可能与其护理质量更高有关。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有利于积极发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有利于护理质量及医师满意度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