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措施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14王云
王 云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肝胆外科其患者主要病种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肝胆管结石等,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1]。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为了观察和评估手术效果,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管道的留置。留置管道的过程中,若患者以及护理人员对其不够重视,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管道脱落、管道堵塞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2]。如何减少肝胆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肝胆外科医疗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探究细节管理措施对患者管道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均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15±4.16)岁,其中14例为负压引流管、12例为T管、9例为腹腔引流管、7例为深静脉导管、6例为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导管;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84±5.16)岁,其中15例为负压引流管、11例为T管、10例为腹腔引流管、6例为深静脉导管、6例为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导管。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道护理措施,即对留置管中引流物的量、性质、气味、颜色等进行观察和记录,若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进行原因查找以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定期检查管道情况,防止其出现压折、堵塞、扭曲等情况。
观察组:采取管道细节管理措施,主要为:(1)建立以护士长为组长、资深护士为主要组员的管道细节管理小组,每周进行一次查房,对肝胆外科中管道留置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检查,然后总结管道留置过程中常见的隐患和不良事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参加留置管道的讨论会,各抒己见,形成科室留置管道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不断完善和补充;(3)护理人员须在患者的留置管道上进行标记,不同类型管道采用不同颜色的标志,并将管路和引流液的相关信息在护理记录本上详细记录;(4)交接班时须在患者的床头完成,交接双方需对患者当时的管道情况进行同时确定,以便于不良事件发生的追责;(5)不同级别的管道护理人员需采取不同的护理原则,定时查看管道情况,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引流液状态,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3 判断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在护理干预期间发生的管道堵塞、感染、静脉炎以及自行拔管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和统计,分别进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表示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中发生管道堵塞1例、感染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中发生管道堵塞3例、感染2例、静脉炎1例、自行拔管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58%;前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肝胆外科的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会进行管道的留置,容易出现管道脱落、堵塞、感染等不良事件,对护理人员是一种不小的挑战[3]。管道细节管理措施强调护理人员关注患者的留置管道情况,从细节处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不良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并在其发生后能采取及时有效地处理措施以减少危害[4]。本研究以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留置有不同类型的管道,将其随机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管道护理措施,其结果为:采取管道细节管理措施的观察组中发生管道堵塞1例、感染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采取常规管道护理的对照组中发生管道堵塞3例、感染2例、静脉炎1例、自行拔管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58%;前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对肝胆外科患者采取管道细节管理措施可显著减少患者管道堵塞、感染、静脉炎以及自行拔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