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急性腹泻的护理效果
2020-07-14周春花温玉丹黄欣欣
周春花,温玉丹,黄欣欣
(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300)
对于小儿腹泻患者而言,通常表现出较小年龄,呈现出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制力不足的现象,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治疗不配合现象,对后期康复会产生严重影响,对此针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进行干预,以将其治疗效果提升表现出显著价值[1-2]。本次研究将针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探析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运用可行性,以实现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的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08月~2020年01月收治的88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44例):女20例,男24例;年龄0.3~7岁,平均(3.49±0.35)岁;对照组(44例):女21例,男23例;年龄0.5~8岁,平均(3.52±0.36)岁;纳入标准:①小儿急性腹泻获得临床确诊;②家属对于腹泻护理表现出较高配合度;排除标准:①患儿患有系列先天性疾病;②家属对于患儿腹泻护理呈现出不配合现象;就两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展开急性腹泻护理,主要体现为心理疏导、健康宣教以及用药指导几方面;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急性腹泻护理:合理展开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的创建,要求成员需要确保责任感较强并且临床经验丰富,组长安排护士长担任,对于临床路径系列知识学习共同完成,合理完成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创建,之后于不同阶段展开对应实施,具体为:①积极展开入院指导干预:第一责任人主要选择首位接诊护士担任,针对患儿与家属进行院内环境熟悉加以充分引导,就陪护制度以及治疗流程等进行讲解,交流期间合理完成有效沟通的创建,对患儿基本状况加以了解,对患儿入院晚8点后禁食加以叮嘱,于第二日清晨对其空腹静脉血进行抽取,准备展开临床检查;②入院第一天,就急性腹泻患儿基本情况护理人员合理展开评估工作,主要体现为大便次数、生命体征、排尿量以及性状几方面,合理展开大便常规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工作,就患儿有无呈现出脱水症状加以观察,如果呈现出较高体温现象,则利用冰毛巾以及冰袋合理展开降温操作,如果呈现出出汗现象,需要对衣服进行及时更换,对于多饮水加以叮嘱,以将脱水症状进行缓解;③入院第2日~第6日,对于患儿家属系列检查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协助,利用发放宣传彩页、播放视频以及当面宣讲等系列方式,就小儿腹泻疾病治疗方法、预防方法对家属进行告知。通过对患儿年龄差异加以了解后,对于家属正确喂食加以指导,如果患儿年龄<6个月,则对于患儿喂养主要以母乳为主;如果>6个月,患儿母乳喂养停止,则准备蔬菜羹、小米粥以及面条等系列食物要求进食,观察未表现出腹泻症状后,则允许其饮食恢复正常;④入院>1w,对于家属出院手续办理加以协助,出院后就系列注意事项以及护理要点对其家属进行告知,对于健康照护行为进行指导。对于患儿正确良好卫生习惯养成进行指导,对于室外锻炼需要适当残疾,对于腹泻情况出现需要积极预防。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的护理腹泻次数、止泻时间、发热改善时间以及止吐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护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护理腹泻次数、止泻时间、发热改善时间以及止吐时间)行t检验,以±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腹泻次数对比
护理前,护理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腹泻次数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护理腹泻次数临床对比(次,±s)
表1 两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护理腹泻次数临床对比(次,±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组(n=44) 8.62±1.61 1.69±0.51对照组(n=44) 8.62±1.85 4.92±0.69 t 0.0000 24.9707 P 1.0000 0.0000
2.2 止泻时间、发热改善时间以及止吐时间对比
护理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止泻时间、发热改善时间以及止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止泻时间、发热改善时间以及止吐时间临床对比(d,±s)
表2 两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止泻时间、发热改善时间以及止吐时间临床对比(d,±s)
组别 止泻时间 发热改善时间 止吐时间护理组(n=44) 1.72±0.23 16.35±4.35 1.72±0.25对照组(n=44) 2.97±0.25 35.13±5.13 2.83±0.27 t 24.4080 18.5209 20.0096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对于小儿腹泻患者而言,其呈现出诱发病因多样性的特点,属于儿科发病率较为显著的一种疾病,此类患儿除表现出性状改变以及大便次数增多之外,患儿往往会呈现出呕吐、发热以及腹痛的现象,对患儿会表现出较大身体健康影响[3-4]。
在护理期间,临床护理路径方式有效运用,能够通过对患儿疾病类型加以了解,合理完成护理计划制定,通过此种模式的应用,可以通过对患儿病情状况加以了解合理进行住院费用以及时间的安排,可使得工作效率显著提升[5-6]。于小儿急性腹泻护理期间临床护理路径方式的有效运用,对于将患儿作为护理中心护理服务可以充分实现,对于家属治疗过程了解以及住院时间安排可以做出充分保证,对于医患之间交流以及沟通可以做出充分保证。经有效沟通后,可确保患儿动态变化充分了解,于生理以及心理等诸多方面展开针对性干预,最终获得确切急性腹泻护理效果[7-8]。
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前,护理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腹泻次数(8.62±1.61)次同对照组(8.62±1.85)次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护理组腹泻次数(1.69±0.51)次少于对照组(4.92±0.69)次明显;护理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止泻时间(1.72±0.23)d、发热改善时间(16.35±4.35)h以及止吐时间(1.72±0.25)d均短于对照组(2.97±0.25)d、(35.13±5.13)h以及(2.83±0.27)d明显,充分证明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运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护理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方式的有效运用,可实现小儿急性腹泻患者腹泻次数减少,止泻时间、发热改善时间以及止吐时间的有效缩短,最终实现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的有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