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导流问题及技术
2020-07-14陈伟黄钢毕林
陈 伟 黄 钢 毕 林
(罗甸县水务局, 贵州 罗甸 550100)
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强公共工程的建设,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主要的原因是每个地方的水利水电工程都有各自特点,很多内容需要视当地情况进行改变才能满足需求。不同地区的河流情况不同,在进行导流的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不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提升导流工作的相关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展开了如下内容的探究。
1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建设中的导流问题研究和导流流量设计
1.1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建设中的导流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影响导流效果的因素较多,包括地形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众所周知,地形高低影响水流方向,导流过程中应借助原有的地形条件,应用合理的导流技术,在保证导流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导流施工量。
水利水电工程导流时,水文因素应重点考虑。导流时盲目作业,对工程所处的水文条件了解不深入、不全面,会影响导流工作的顺利开展;水位突然增加,围堰高度不足,会减弱导流效果,甚至引发危险,另外,水位长时间处于低水位状态,围堰过高也会增加施工量及施工成本,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水利水电工程导流时,地质条件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既影响导流效果,又影响导流技术的选择。导流作业前需要认真勘查地质条件,充分掌握工程地质构造,选择合理的导流技术,确定最佳的导流方案,不仅能降低导流施工难度,而且能获得较好的导流效果。
1.2 导流流量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设计合理的导流流量,有助于实现预期的导流目标。导流流量设计应重点考虑导流标准、洪水重现期与风险度等因素。
1) 导流标准,导流标准的确定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在明确导流构筑物划分级别的基础上,参考下表1 内容,确定洪水标准。
2) 洪水重现期与风险度,为保证导流构筑物的安全性,充分发挥导流作用,导流施工中应注重考虑洪水重现期以及风险度。其中,洪水重现期指洪水在任何一年发生的机率。风险度指洪水在导流年限中发生的机率,计算公式为:R=1-(1-1/T) L,其中T、L 分别表示洪水重现期,年、导流构筑物是使用年限。T 数值越大,R 值越小,导流构筑物的造价越高,反之,导流构筑物造价越小;导流构筑物使用时间越长久,风险度越大。最佳的洪水重现期应保证风险损失费用和导流构筑物造价低。
表1 导流构筑物洪水标准表
2 导流技术分析
从大的方面看,水利水电工程导流方法分为全围堰法导流、分段围堰法导流,其中全围堰法导流进一步细分为:隧洞导流、明渠导流、涵管导流。不同的导流方法,施工要求不同。
2.1 全围堰法导流
1) 隧洞导流,隧洞导流指在河岸中开挖隧洞,在基坑的上下游位置修建围堰,河水经隧洞下泄。该导流技术适合应用在两岸地形陡峭、山岩条件良好、河床狭窄、流量小的河流施工中。为保证导流效果,一方面,布置隧洞时应保证洞轴线沿岸的地质条件良好,且洞轴线为直线。另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断面形式,包括方圆形、马蹄形、圆形等,地质条件较差时,可以设计成马蹄形。
2) 明渠导流,明渠导流指在河岸中开挖渠道,在基坑上下游修建围堰,河水通过明渠下泄。该导流方法适合应用在工期紧、地质条件差、无法采用隧洞导流、流量大的工程。应用该导流方法时,首先,应将明渠布设在台地较宽位置,渠身轴线应伸出上下游围堰外坡脚,并且水平距离应满足围堰防冲要求,尤其防止深开挖,适当将轴线长度缩短。其次,确定合理的进出口位置与高程,进出口位置应满足不回流、不淤、不冲等要求,高程要符合截流设计要求。另外,为减少水下开挖量,应适当增加进出口的高程。
3) 涵管导流,涵管导流是在岩基中进行沟槽开挖,而后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密封形成涵管,水流经过涵管下泄。该技术在堆石坝、土坝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为保证施工质量,一方面,为避免坝身和涵管外壁形成接触渗流,应在涵管外壁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截流环,将渗径半径延长,将渗透坡降低,减轻渗流破坏。另一方面,需要认真修筑涵管管身沉陷缝、温度缝止水。
2.2 分段围堰法导流
分段围堰法导流指使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围护进行导流,分为底孔导流、坝体缺口导流、明槽导流。
1) 底孔导流,底孔导流指在土坝中修建永久或临时底孔,使水流通过底孔下泄到下游,避免水位过高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应用该方法时需要计算水力,确定底孔的布置位置、布置数目、布置尺寸。另外,为保证枯水期正常泄水,地坎高程应设置在库水位以下。底孔断面可设置为圆角矩形或矩形,尺寸应尽量小。
2) 坝体缺口导流,如果坝体为混凝土结构且河流汛期较短,可以采用坝体缺口方式导流。在汛期河水涨落较严重,采用其他导流构筑物无法满足导流要求,在坝体上预留缺口,与其他导流构筑物一起导流洪峰,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当上游水位回落后再修筑缺口。
3) 明槽导流,当河水覆盖层较厚、河水深度较深、修筑纵向围堰难度大、河床一侧岸坡稳定性好或河滩基岩较高时,可以采用明槽导流方式。采用明槽方式导流时,完成第一期围堰后进行明槽的修筑,河水通过束窄的河床下泄。第二期工程施工时,河水便可通过导流明槽完成下泄。
另外,分段围堰法导流时,要保证导流时段的合理划分。划分导流时段时应综合分析施工进度、导流方案、河流水文特征等。划分导流时段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内容:当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期长、不允许过水,洪水来临前无法完成建设任务时,应考虑以全年作为划分导流时段的标准;当洪水来临前已有的施工可发挥拦洪作用,则将洪水来临前的施工时段作为导流时段;当使用分段围堰法施工,中后期的导流借助底孔进行导流时,应划分成以下三个导流时段。第一期基坑工程施工划分成第一时段,将河水经束窄河流下泄;第二期基坑工程施工作为第二时段,将河水从导流底孔下泄;坝体全部上升,河水由导流底孔下泄。封堵底孔后,河水下泄通过永久泄水建筑物,完全或部分拦蓄在水库中,直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完成,作为第三时段。
3 结语
导流与围堰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建设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提升对二者的分析,合理应用技术手段,可以提升工程的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而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