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荐语

2020-07-14朱先树

名作欣赏 2020年28期
关键词:王珂夹缝评论家

谈王立世的诗,必谈他的《夹缝》。

这首短诗,2013 年11 月28 日由诗人伊沙在网易《新世纪诗典》推出后,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民间与官方、诗人与评论家都给予好评,很多读者说写得就是他们的生活感受。北京诗人王爱红说:“《夹缝》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具有世界性。”文学博士、评论家高亚斌教授认为:“由于诗人发现和书写了人生的‘夹缝’状态,洞察了人与世界、人与整个时代之间的‘夹缝’的关系,而成为当下诗歌场域中一个独异的存在,也为一个精神贫乏的时代写下了非常可贵的一页。”诗人、评论家唐诗认为:“这首诗每一句都直逼生活的本质,直到把这个世界逼得不能有任何的伪饰和遮掩,一步一步地逼迫生活道出了本质。”诗人马晋乾认为:“它是人性的表达,又是对一种理想生存环境的呼唤,同时也是激励人必须直面现实、勇于攀登和突破的钟声。”无疑,《夹缝》是王立世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的风格。

从《夹缝》可以看出,王立世是为灵魂写作的诗人,他笔下的世界万象都在揭示人类生存的真相,展现悲天悯人的襟怀,表达独立自由的精神。诚如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给他的颁奖词:“王立世清澈浅显的口语化诗歌,具有大巧若拙、举重若轻的品质,他的文字鼓点般直击人心,他毫不避讳人生的困境、存在的荒谬,但仍然可以看出,他有一颗壮怀激烈的内心,使他的诗歌获得了西绪弗斯状式的悲壮。”在艺术表达上,他追求自然为美,正如网络诗人王蕾对他的评价:“好的诗人都是这样,他本身并没有觉得自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而是他天生对语言对诗歌有一种敏感,他冥冥中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驱使着,对语言进行淘洗和锻打,使自己成为语言的巫师,使诗歌成为语言的炼金术。”

这次辑录的王珂、马启代、呼岩鸾的文章,对王立世的诗歌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的探究。王珂认为:“王立世的很多诗都可以称为‘官员生态诗’,都有相同的主题,探讨身为官员的自己‘是否有容身之地’及‘如何容身,这是一种‘身份感’的确定,这种写作源自人的‘身份感’的需要。”马启代认为:“在我的阅读印象中,王立世身上有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天然血统,但现代‘人’的觉醒意识在他的心理自觉层面同时共存,这表现在他的诗中既有传统‘士’的风骨魂魄和家国情怀,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忏悔意识和自省精神。”呼岩鸾认为:“王立世的语言把读者召唤到诗歌的身边,他在语言上维护了读者的尊严。在受众上,他的诗以其平民化和可感可触的人性打破了被冷落和边缘的被动格局。”

王立世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始终保持适度的距离,既敢于直面现实,又不拘泥于现实。他尊重艺术的规律,又忠于时代给他的灵感。他较好地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在不断汲取现代诗歌的营养。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情感与思想自然融合,浑然一体,并且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意趣,拥有较大的弹性和张力,形成质朴而又复杂、清澈而又深邃的艺术风格。当然,艺无止境,王立世的创作仍在路上,我对他的未来充满更多的期待。

猜你喜欢

王珂夹缝评论家
鱼目混珠
校园侦探队之红帽子先生
在时间的夹缝里开花
水龙之怒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真是个小傻能
基于奖励值RNN和A2C模型的音乐生成
梁晓声“报恩”
碾转
葛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