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校园虐童事件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0-07-13戴秋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体罚暴力人格

戴秋丽

近年来,校园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的恶劣的影响,如何有效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是我们学校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案例再现

案例1:2015年11月底,在吉林省四平市红黄蓝幼儿园,陆续有家长发现孩子腰部、腿部、头部等身上多处有红色针孔,少则几处,多则十几处,于是便有家长向派出所报案。这4名老师因针刺学生构成虐待被看护人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到二年十个月。

这是刑法修正案(九)将虐待被看护人罪列入其中后的首次判决。

案例2:2017年11月1日11月3日,上海携程托管亲子园教师打孩子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教师除了殴打孩子,还强喂幼儿疑似芥末物。2018年11月27日,携程亲子园虐童案8名被告人均因犯虐待被看护人罪被判处刑罚。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虐童事件还有很多很多。

二、原因分析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了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该罪的主体,主要是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福利院等单位,以及其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行为。

刑法加大了打击力度,但教师虐童行为仍存在,是什么原因造成屡禁不止呢?下面我們一起对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违法行为进行原因分析。

1.心理压力过大、情绪失控是根本原因

教师劳动时间长, 强度大。教师从一进学校大门, 就一件事连着一件事, 他们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几乎没有可以停下来、松弛一下神经的时间。现在, 社会、家长和学校管理层都希望教师既要细致周到地照顾好孩子,又要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各层面对教师的要求太高、期望太多, 使教师深感压力大、责任重。

孩子由于年龄太小, 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而他们大多又生性活泼好动, 自制力差, 每个班都会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 容易扰乱秩序;孩子的智商也参差不齐, 有的接受能力较差。这是教师每日都必须面对并要加以解决的难题。这一过程常常使教师疲于应付, 疲惫不堪。有时, 它还会使教师体验到一种强烈的自我挫败感, 从而引发教师的情绪波动, 进而出现行为失当的情况。

2.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促使教师滥用权力

在师生关系中, 教师明显属于强势的一方,掌握着教育活动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 各种教育活动内容方式的选择、进程的控制以及对学生各种行为表现的评判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里,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优势方。

面对年幼天真的儿童, 教师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很容易造成教师权力滥用,在学生中建立自己的霸权, 为教师“暴力”行为提供机会和土壤。

3.教育观念落后和法制观念淡薄助长了教师的“暴力”行为

长期以来, 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师道尊严”的思想一直深入人心,这一观念已积淀成一种顽固的集体无意识。 一些人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尊敬老师, 而小小的孩童, 懵懂无知, 所以谈不上有什么独立人格与尊严。

与此同时, 社会普遍认为教师对学生握有严加管教的大权, 在家长甚至在一些教育管理者眼里, 只要不打孩子, 不搞体罚和变相体罚即可, 至于讽刺两句, 骂上几声, 也无不可, 无关大碍, 其动机无非是“恨铁不成钢”。即使伤害了孩子, 也不必大惊小怪, 上纲上线。这种落后的思想和错误的认识为教师的“暴力”的滋生提供了环境。

其次, 不少教师法律观念不强, 对一些法律条文置若罔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15 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一些教师片面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与权威, 无视儿童的权益和独立人格, 并在行为上表现为强烈的“自以为是”的倾向, 在教育过程中常常淡化或漠视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法律观念淡薄, 这些都助长了教师的“暴力”行为。

4.教师个人修养不够, 进一步导致“暴力”的蔓延

一些教师不注意加强个人的学习和提高个人的素质, 使个人学识修养不够深厚, 人格不够健全。这样, 自然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爱心与责任心, 脾气暴躁, 心胸狭窄,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不能以平等或平常的心态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总想扮演权威者的角色, 往往从个人的喜好、情趣出发,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说话非常随意, 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不考虑对学生可能带来什么伤害, 随口对孩子们进行粗暴的呵斥或尖刻的挖苦。

三、建议与策略

1.树立教师的科学的教育观,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认识到,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他在人格上与成人是平等的, 不能因为他们的年龄小, 而无视甚至侮辱他们的人格。在师生关系中, 尊重和爱都是相互的,不能只要求学生单方面地尊重自己。做到不随心所欲,出言谨慎, 三思而后行。

2.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真心热爱每一个孩子

学生的智力、性格千差万别,我们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悦纳每一个孩子,不能以“貌”取人, 以“智”取人。

3.健全心理防御机制, 学会应对压力, 调适好不良情绪

斥责辱骂往往是在重压之下情绪失控造成的,这种时候, 所说出来的话, 由于失去理智, 通常不会对孩子的教育有好的效果, 只会起到负面作用。我们要主动地应对压力与调控自己的情绪:

4.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

由于学生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 心智还不够健全,自制力也比较差, 难免会犯错误, 有些错误看起来幼稚可笑, 有些错误可能一犯再犯,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的反复叮咛可能只是“耳旁风” ,费尽口舌地讲解, 他们仍然懵懵懂懂,手把手地教, 他们依然学不来。这是个体差异, 不能苛求。遇到这种情况, 一味地讽刺挖苦、辱骂恐吓、暴力干涉是无济于事的。

当然在教育中,批评是必不可少, 但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孩子们能从批评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健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有效避免教师虐童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体罚暴力人格
以鸟喻人
反性别暴力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暴力的班长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暴力和痛苦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