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分析
2020-07-13彭河银王建旭
彭河银 王建旭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抗疫先进典型和英雄事迹,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生动题材和丰富资源。高校应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因势利导,主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
疫情防控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成长的“路口抉择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情感心理尚未成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面对疫情防控期间各种信息鱼目混珠,网络谣言满天飞的现象,难免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疫情防控这个时间节点上加强对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疫情防控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复工复学复产等社会活动有序推进,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譚德塞所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是什么能够让占世界人口20%的14亿中国人民挽起手来共抗疫情?又是什么能够让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断疫情传播?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战“疫”效果能够得到世界充分认可,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全面彰显。
国家富强,人民和谐。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国展现出了惊人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交出了世所罕见、令人敬佩的满意答卷,我国仅用一周时间完成病毒鉴定和测序,两天建成国家级讯息报告系统,3天初步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仅用10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十几座方舱医院迅速投入使用。面对全球新冠肺炎日益严峻的局势,中国没有视而不见,在疫情防控摸索时期就向全世界毫无保留地公布疫情信息,为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提供参考,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等16国派出医疗专家组,并积极向120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同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和谐的有力体现。
人人平等,公正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在这次疫情救治中,平等的价值观再次被放大、被践行,不论男女老少、职位高低、贫富贵贱,国家对所有公民都一视同仁,做到“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疫情救治的高额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针对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国家想尽一切办法确保“爱心包裹”传递至每一个人手中。另一方面,在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疫情发生以来所有公民出入社区、商场等公共场所都必需做到测量体温、配戴口罩。疫情防控中对于个别青年学生不服从防控管理擅自提前返校、瞒报漏报个人健康信息、网上造谣传谣等违法违规现象都将给予相应的惩罚,对疫情防控不力的党员干部也将进行追究问责,这些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平等、法治”的有力体现。
爱国敬业,友善互助。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约4.2万名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地逆行武汉,舍生忘死;她们中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疗专家,有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普通医护人员,还有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疾控专家和科研工作者。无数的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冲锋在前、迎难而上;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始终坚守在社区、乡村、医院,守护老百姓生命安全;青年学生志愿者积极参加团中央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家庭子女开展的“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解决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后顾之忧。一个个平凡鲜活的形象,无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疫情防控中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在重大疫情防控中,面对思想文化激烈交锋、网络谣言蛊惑人心、不法分子造谣生事的状况,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化被动为主动,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通过讲好抗疫故事、强化榜样力量、运用互联网技术、依托社会实践等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讲好战“疫”故事,丰富价值观培育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宣传教育和新闻舆论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用情用心用功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事迹,有来自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有来自摸底排查的最前沿的党员干部,还有来自城市街头、农村社区的基层工作者,以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志愿者们。这些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生动、鲜活、感人的教材。要主动用好这些抗疫素材,引导青年学生剖析故事发生的深刻内涵与价值导向,以及故事背后的重大意义。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的故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得更加有温度、有实感、接地气。
强化榜样力量,汲取价值观教育有益营养。先进模范人物是时代的先锋、群众的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了许多抗疫模范人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第一时间毅然决然“逆行”武汉,满腔热血,为国为民;身患渐冻症的“铁人院长”张定宇,临危受命,始终坚守救死扶伤第一线;在危难关头冲锋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的李文亮、彭银华、黄文军等白衣战士,还有被称为摆渡人的快递员汪勇等,他们用生命和汗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用亲身力行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抗疫典型的模范效应和示范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向榜样学习,让榜样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价值观传播新平台。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改變了青年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然而,互联网打破现实空间的壁垒,开辟了新空间,让足不出户的青年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及时关注疫情动态,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开展在线学习,通过线上购物平台“零接触”购买生活用品等,互联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主动发声,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新平台。一是及时分享。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手段,及时将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感人故事、动人场景、励志瞬间及时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战“疫”正能量。二是积极创作。结合疫情防控主题,运用优美的文字、感人的照片、精彩的视频、动人的故事,编创微视频、微动漫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文化产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优势同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让学生在新媒体作品中提升价值观认同感。
依托社会实践,建立价值观培育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大课。要把抗击疫情斗争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华章,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青年学生要抓住疫情防控提供的实践机会,如做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岗哨执勤的志愿者、物资分发的志愿者、网上心理咨询的志愿者、抗疫一线家庭子女学业辅导的志愿者等,在参与实践中发扬奋斗精神,磨练意志,丰富社会阅历,提高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研究”(项目编号2019-ZZJH-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