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堂教学见解
2020-07-13何丝丝
何丝丝
通過使用统编教材教学和学习后,笔者认为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有两大方面特点:一方面在编写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另一方面在教材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下面就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工作实际,谈谈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点课堂教学见解。
一、教材的编排理念
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层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材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教材构建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
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大部分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教材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
4.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教材努力加强阅读和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统编教材的显著特点
一是在教材编写中,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处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
二是在教材编写中,提倡“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理念。如:“交流平台”的设计。
三是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使教材编写更有科学性,符合科学教育规律。
四是在教材编写中,教材在课文选取、习题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编写语言、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都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生活”,体现时代性。
三、对统编教材的理解
1.笔者认为统编教材比旧教材编得好
统编教材大量选编名家名篇,体裁、风格多样。关注人生,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文注重和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
2.教师与学生的喜好并不一致
学生喜欢的课文是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和一些童话故事,而老师认为一些注重教育意义或艺术性较高的课文较好,而统编教材恰恰满足了老师的教学要求。
3.统编教材的阅读发生质的变化
在教学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统编教材的阅读比以前有所突破教科书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导读、助读、练习系统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单元形成一个系统,逐步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这些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阅读方法,学会有目的地阅读。
4.统编教材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的发展
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如第五单元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这个单元以“围绕中心意思写”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了解如何把中心意思写清楚,学习在确定中心意思之后,如何围绕中心选取事例,并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这个单元的体例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然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单元习作。其中,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每课的课后题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提炼出本单元的阅读要点:体会、总结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具体方法。紧接着,就是“初试身手”,让学生趁热打铁,一是围绕“戏迷爷爷”,对已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选出“适合的材料”;二是依据给出的题目,思考围绕中心可以选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写。然后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均配有旁批,在典型的地方加以批注,分别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运用具体方法,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作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