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国风
2020-07-13王雅静康荦
王雅静 康荦
“无脸画师”绘制古风遗韵 插画中的国风
1.图片授权出自《朝暮集》
“夫然后息争心、消贪念,箸高阁、饼干咽,无可奈何,呼葱觅蒜。”这是蒲松龄《绰然堂会食赋并序》中一段对弟子吃相的生动描述,“呼葱觅蒜”四字被一位1992年白羊座姑娘王晓艺用作笔名,开始了她的插画创作。在她的作品中,人物的重点元素被保留,進而融合自己的创作思路,对其进行重新构图,即使人物形象都没有五官,但个中悲喜却能呼之欲出。一副好骨象胜过万千好皮囊,也是所谓:无脸有魂,古风不古。
因呼葱觅蒜开创了无脸古装人像风格,所以,她又被网友称作“无脸画师”,带着点江湖气,也有点武林高手的意味。以下是呼葱觅蒜的自述,她谈论着时光流逝,古风韵味,还有那些曾经的故事。
2.3.4.图片授权出自《朝暮集》
5-6.呼葱觅蒜所绘“钵山图绘”系列
时光绘本
“这么多年一眨眼就过来了”这句话很耳熟能详吧,相信大家经常能听到周围的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有时候就一直在想,白驹过隙的惋惜是因为对时间的轻视,当我们投入到匆匆忙忙的生活中,就无法感受真实的情绪和美好的瞬间。待到时光飞逝,回望才发现是一片空白。
后来,我开始慢慢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停驻脚步观看一束阳光在斑驳的树叶缝隙投下,感受片刻的温暖和美好。这样的暂停不仅仅是步伐上的停留,也是心绪情感的停留。慢慢地,这种瞬间越来越多,我开始选择用相机把它们捕捉下来,这些瞬间有时候就会成为我创作的灵感。我也会把这些记录下来,在微博上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看到我从自然的角落、时光的碎片中领悟到温暖、幸福。隔一段时间回头看看,感觉自己过得充实又满足,正是这些美好的情绪汇集成了这一本《朝暮集》。所以,时光是这本绘本的主题,它包含了爱情、亲情、友情,也是一切故事的载体。
回溯到2017年年底,我创作的那张红墙图是绘本创作的伊始。我记得,当时我在国子监采风的时候,偶然看到这面红墙,想到了一位后宫女孩一生的故事:她的一生有相互陪伴的朋友,有心动的邂逅,浪漫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老年可以坦然地回忆着年少时的初遇,嘴角微笑,时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刻在心里。这也是我向往的人生。在那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以时光为线索来创作。于是,我把这幅图画用作封面,这也是我开始以时间为线索讲故事的第一次系列的尝试。
如果问我最满意的作品,其实还是《青蛇》系列。因为这个系列不仅仅是在画面和视觉上让我满意,而是这个系列是我第一次尝试在一个开放的平台将作品呈现给大家,我更满意的是当时的初心。画技可以通过训I练得到提升,画得可以越来越好看,但是初心很难保持。所以,我至今还是最喜欢《青蛇》这个作品,希望自己永远都像第一次画画那样充满着激情和喜爱。
脸部留白
我从小就非常爱看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题材的影视作品,小到人物的发饰衣着,大到江湖侠义、儿女情仇。有的时候,我恨不得自己就生活在古代,做个行侠仗义的侠客,待字闺中的女子,或者是个寒窗苦读的书生,可以尽情感受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快意江湖的生活。
长大以后,我系统地了解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服饰、建筑、人文等等)更加感觉到这是一个宝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和美好。
直到大学时期,当时的我比较偏好神鬼妖狐的题材,但每次画到要添加五官的时候就会卡壳,总觉得加什么样的脸部都达不到我内心想要的感觉。于是,我就用更多的精力来刻画环境和氛围,反衬出人物的情绪。几幅作品完成后得到了当时导师的认可,我就继续在这条路上创作,慢慢也摸索到了诀窍。
到目前为止,我喜欢的依然是以古代题材为主,画风也是效仿古风。国画的留白深受大家喜爱,其义自见的感觉总是那么强烈。而我的作品将留白放在脸部,人物的情绪在留白中体现,由观者自行带入想象。同时,我还学习国画中的散点透视,将画面的关注点分散,也不受视域的限制。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法有一种讲故事的感觉,像叙事文章娓娓道来。
色彩上也从国画中学习,选择中国传统配色或是淡彩写意山水或是工笔重彩。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国画的意境讲究的是一种连绵不断的“气”,我的画面也会追求这种连绵不断意境回味悠长的感觉。比如追求人物的服饰发型和动线的流畅性、曲线之间的搭配来达到这种效果。这些元素集合在一起形成了我现在的风格,当然,我依旧还在学习中。
寄情于景
现在,“无脸古装群像”系列插画一直在持续创作中,除了这个系列插画,我还有一个新作品叫“钵山图绘”系列。
创作这一系列的作品是受到一组盆景图片的启发,盆景这种形式是古代文人追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情趣,将性情兴致于盆景,以留给自己回想遐思的余地,为自己创造出方寸间的广阔。
“碗中天地”恰好起到了与自然的对话交流,抒发胸臆的作用。我也算是效仿古人,搭建一个小小世界。平时欣赏古人的山水画时,我觉得能生活在画中的景色中实在是太惬意了,加之我对“吃”有着很大的兴趣,就想把花盆变成锅、碗、瓢、盆、勺子等等容器。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尝试。这个系列一直在坚持创作,最近从《诗经》中得到启发,打算以钵山图绘的形式来诠释《诗经·国风》的160篇,创造碗中的小小天地的同时还会表达出《诗经》中饱含的情感。
我觉得,古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历经积累沉淀而传承下来的。作为华夏子民,我的骨子里就对这种风格有一种亲切感,也很容易和古人有互通的情感体验。我知道穿越时空还不可能,但是我可以通过想象来实现。于是,我将这些情愫付诸在影视作品、绘画作品、音乐作品等等来满足大家的向往。同样,我也希望那些宝贵的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继续传承下去。
《朝暮集》
高人氣插画师呼葱觅蒜创作的一本时光主题古风绘本。全书用240余幅绝美插画,讲述了78个关于世事变幻与人生聚散的动人故事。集中呈现了作者对“时间”这一人类永恒话题的独特理解——生很长,有走不尽的万水千山,赏不完的春风秋月;一生很短,不过是晨晓到黄昏的距离,茶凉人散,物换星移。拥有时珍惜,错过了无悔,方不负人生朝暮。
霍尊:国风之路漫漫,最重要的是“传承” 音乐中的国风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有人用这句诗词形容霍尊。他往那里一站,一开口,就是一位古代翩翩公子,举手投足透露着“国风”二字。
2014年,在央视原创音乐真人秀《中国好歌曲》中,霍尊一登场便惊艳众人,评委刘欢因为他的《卷珠帘》而在节目现场流下感动的眼泪。最终,霍尊不负众望获得《中国好歌曲》第一季冠军,《卷珠帘》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
《卷珠帘》的成功为霍尊烙印上中国风的标签,让他成为一时风头无两的国风音乐代表人物。尽管霍尊创作《卷珠帘》之初并非定位为中国风,歌曲成为国风音乐代表作完全算是阴错阳差,霍尊本人却因此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此之前,霍尊从小学习的是古典钢琴,偶像是迈克尔-杰克逊和邓丽君,和中国传统音乐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卷珠帘》之后,霍尊受邀参加一档明星戏曲真人秀节目《国色天香》并最终获得年度总冠军。在参加这档节目过程中,因为要学戏曲,霍尊逐渐喜欢上了京剧,再后来也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很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此后便深深爱上了。
成名之后,霍尊为诸多古装电视剧创作、演唱过主题歌曲,包括大热古装电视剧《芈月传》的片尾曲《伊人如梦》、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插曲《梨花落》、电视剧《青云志》插曲《离思》、电视剧《孤芳不自赏》同名主题曲,以及正在热播的《传闻中的陈芊芊》片尾曲《传闻》等等,经他演唱的歌曲,总能给电视剧提升一层古典空灵、让人向往的情趣和调性。
“中国风”对霍尊来说是很宝贵的一个标签,“因为能有一个标签,而且是一个风格,能被大家记住,我觉得对于一个唱作人来说是很幸运的一件事。要知道有多少歌手能够足够幸运拥有一个标签,所以一提到这个标签能想到我,一提起我能想到这个风格,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认可。”然而,国风音乐的标签是大家给的,但霍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是不设限的,他同样希望可以带给大家更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在有了中国风这个标签后,霍尊也更去用心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弘扬民族音乐和文化,不断尝试将传统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融入自己的创作。在霍尊心目中,国风的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需要源远流长的,所以不能单单只是去喜欢、理解,更重要的还是“传承”两个字。
Q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你当年创作《卷珠帘》时并非定位为国风,而是后来填词和随着《中国好歌曲》比赛进展逐步强化了国风风格。能否回忆一下当初的心路转变?当时有想到这首歌会让你一唱成名吗?
A当时写这首歌的旋律时,是因为看了一部叫《凯尔经的秘密》的动画片而有的灵感,后来给了我的两位朋友填词,就鬼使神差地填上了《卷珠帘》这样一个非常中国风的词,但的确是非常契合这首歌的旋律,于是就顺其自然把这首歌往中国风上去发展了。应该说没有哪个歌手或者创作人会预料到自己唱的或者写的歌一定能火,我也—样,对于每一首自己的作品都抱着用心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就好,总不能—上来就想说一定要写一首大火的歌吧,我也不能预料未来啊,只要对每一首歌曲都尽量做到不留遗憾就好。
Q你是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爱上国风和传统文化的呢?
A小时候其实也没有兴趣,电视里看到戏曲节目就会自动换台,但在我参加了一档叫《国色天香》的节目过程中,因为要学戏,于是就逐渐喜欢上了京剧。再后来也是各种机缘巧合接触到了很多的属于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便深深爱上了。
Q 2014年创作《卷珠帘》时你对“国风”的理解是什么?如今你对于“国风”的理解又是什么?这些年来对于“国风”二字的理解有变化吗?
A其实说来这几年对国风两字的理解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觉得国风的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需要源远流长的,所以我始终觉得不单单只是去喜欢,去理解,更重要的还是两个字“传承”。
Q你为《芈月传》《青云志》包括这段时间热播的《传闻中的陈芊芊》等电视剧创作、演唱过很多歌曲,你在为一部影视剧演唱主题歌曲前,会先看一遍影视剧吗?怎样把握和剧中契合的情绪呢?
A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没法先看一遍剧的,可能会先了解一下剧情梗概吧,然后再结合歌曲的旋律风格,以及去想象歌词的意境,然后把这些感受融合到歌曲里表达出来就好。
Q大家提到你都会想到国风音乐,你现在是国风音乐最佳代表人物,这样的定位对你来说会是禁锢吗?
A肯定是会有些束缚感的,我觉得首先我是一名唱作人,我唱我喜欢的歌,我创作我喜欢的内容,但这些都不能只是固有的单一的一种形式一种风格,我可能这段时间喜欢这样的音乐,过一段时间喜欢另一种风格的音乐,不同时期我的作品也会不一样,所以国风音乐的标签是大家给我的,但我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是不设限的,我希望可以带给大家更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Q在你看来,为什么国风会在当下时代流行?国风的魅力是什么?
A我觉得国风的魅力还是那些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統文化,我希望无论在何时何地,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这些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Q如果你可以回到任何一个朝代,你会选择回到什么时代呢?为什么?
A宋朝吧,我觉得宋朝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时期。
Q如果用一句古诗词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和心境,你会用哪句?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最近在参加《我是唱作人》节目吧,我发现在音乐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继续加油,摸索前进。
影视剧中的国风 有一种收视率叫国风之美
“国风”二字本为《诗经》的一部分,指的是华夏的民间诗歌,然而在与流行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国风”成了中国几千年璀璨文化的代名词。
近些年,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底色的影视节目时常霸屏,可谓“随便看个剧,一不小心就有‘国风刮过。”根据百度视频发布的《2019年度影视大数据报告》,“国风”类电视剧占据了“2019年度十大热搜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如今的国风主题影视剧,也早已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宫斗套路,成长励志的情节、宏大的家国主题、更考究的服化道、更深刻的文化内涵等让故事更有厚度、人物更加有血有肉,也引发了更多观众的共情,“圈粉”功力不断见长。
《琅琊榜》 豆瓣评分9.3
要说国风电视剧的头把交椅,《琅琊榜》如果只能评第二,那没有电视剧敢评第一。这部首播于2015年的电视剧在传统国风审美和传统文化价值传递方面有着开山立派的地位。虽然是架空历史的作品,但是《琅琊榜》在制作上十分注重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从剧中人物的束发结髻,到床榻、席、几、屏风摆放方式,通过这些细节对国风审美的还原,以及通过梅长苏透出的传统“士”人的道德品格与政治理想,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道德观照和修齐治平的理想。
《陈情令》 瓣评分7.7
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魏无羡及其挚友蓝忘机锄奸扶弱、匡扶天下,完成自我成长的传奇故事。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陈情令》融入不少国风元素与传统礼仪,兼具娱乐性和观赏性,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在服化道等细节上,《陈情令》颇具匠心。东方美学的服饰之美,在《陈情令》中被充分发挥:“五大家族”各有自己的代表性纹饰,牡丹、莲花、卷云等不同的传统图案寓意着人物的不同性格。为什么《陈情令》中的国风元素会收获如此多的好评?引用《人民日报》的评论来说:“因为《陈情令》不仅呈现了传统文化之形,更呈现出中华民族之魂。”
《庆余年》豆瓣评分8.0
《庆余年》是一部古装+悬疑+权谋+穿越+宫斗+搞笑为一体的古风剧,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可谓一部将正剧内核与喜剧形式完美融合的教科书式作品,该剧将主要传达的内容以喜剧的形式变现出来,满足了观众的新鲜感,加之演员的出色演出加持,令这部剧想不火都难。
《长安十二时辰》 豆瓣评分8.3
撇开演员们的演技先不论,仅从电视剧里的其他方面考量《长安十二时辰》,都能察觉到这个剧组的用心良苦。尤其是服装、化妆、道具,可以说是在用拍电影的态度来制作电视剧了。一起来还原盛唐美学,欣赏东方之最,美术概念图画得好,最后的成片也没有让人失望。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豆瓣评分7.7
作为近年来最火的电视剧之一,赵丽颖、冯绍峰和朱一龙等明星主演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度一直屋高不下。这部剧古风十足,集中代表了这一类型剧集当下的水平——“好看又有料”:建筑布景和道具的使用可谓“很上心”,北宋时期的市抖生活在剧中街景里悉数展现,网友称赞其为“3D版《清明上河图》”。而北宋官宦家庭的女儿明兰一路克服困难、闯关逆袭的故事,在现代观众看来也很容易感同身受。
《锦衣之下》 豆瓣评分7.6
平心而论,就传统元素和文化内涵的运用,《锦衣之下》和另外几部电视剧并没有可比之处。该剧主打悬疑和甜宠主题,但两个主演的演技都不错,虽然特效确实不够精细,而且服化道也略显廉价,冲着男女主这对CP,还是吸引无数粉丝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