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里慢

2020-07-13张蛰

小品文选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疗伤旷野漫长

张蛰

在山里,容易琐碎,可也琐碎得踏实。宜兴湖山里的那两个暑期,我最大的收获是想通了一些事情。这个经验告诉我,有些事,只能靠世俗意义中的虚度时光才能完结。

就是这样。那些原本以为此生难以释怀的事,永远无法原谅的人,绝不可能走出的痛苦,在山里的一些白天与夜晚后,有一天它们突然就轻得像静静地停在天空中的一片片羽毛。

每想通一件事,我就搓着自己的手指,望着远处的山、茶园,自言自语:真是不容易呀。

与自己掰扯,自然不容易。现在想想,之所以能释然那些过往,多亏山里的时光漫长。一天从黎明到黑夜,时光一丝一毫地挪动,好似一个人漫长的一生。一天一天地轮回,太像了生命的周而复始。每一天,如果愿意,我随时能听到风、树叶、草尖拖动时间的喘息声。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想事情的时间足够长了,仿佛一个世纪,可抬头看,太阳明晃晃地正当顶。

对山里的这种慢,我一开始没有思想准备,初次面对的刹那间真是既惊又喜,但日子稍一多,又意识到这再正常不过,时间原本就是这个样子,把时间过得飞快的是人自己。那天想到这儿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先到这儿。于是站起身来,去做下意识要做的事。

那些天里下意识要做的事,无非是喝杯啤酒,或者伸下懒腰,极目看茶园尽头黛色的山峦,盯着一棵树狠狠看一眼,莫名其妙地在院子里转圈子,兴致来时也做几下俯卧撑。懒散是对生命的必要安慰。

其实我内心知道,山里的日子是一种疗伤。所疗之伤不在大小与轻重,在日积月累的烦躁。烦躁这种伤,悄无声息地消弭人本来就不高的生命质量。人在俗世里,难免遇到各样诱惑,那些诱惑会让人产生各种欲望,欲望以奇形怪状的方式冲撞你,撩拨你。当诱惑与欲望叠加起来,人的浮躁可想而知。对我来说,深知顶不过欲望与诱惑的挤压,便只好自觉与人群保持一些距离,把自己抛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下,过几天缓慢的山里生活。

在山里,人声退到所有声音的后面,这可能是旷野中的寂静对人最后的警告,只是今天愿意倾听这种提醒的人已經不多了。回忆与审视包括书写,都是一种治疗。

人生需要治疗,尤其在物质至上、欲望喧嚣的时代。治疗需要时间,而城市不具备这种功能。城市只生产焦虑,城市没有疗伤的时间所需要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只能在旷野。城市的慵懒比如午后的咖啡馆、雨中的黄昏、灯下的独酌,只能让人在叠加的气氛里让焦虑走得更远。

在山里,时间用不完,随时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就容易安静地陷入过往和未来中,察看自己与周围的世界。两个暑期,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你足够寂静,回忆与想象都能让人看到人自己。每一天都是如此,我的内心有平静的欢喜。此处的安宁,别处体会不到。

选自《文汇报》

猜你喜欢

疗伤旷野漫长
在旷野把自己坐成一汪湖
初冬的旷野(外一首)
漫长的“旅行”
无边的旷野,一只金黄的老虎跑过
假 如
旷野的风
古代刮骨疗伤的那些人
春天的告别
七夕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