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褪色的哈苏双雄

2020-07-13谷小雄

摄影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哈苏调焦取景器

谷小雄

哈苏(HASSELBLED)从二战时期的军用航空侦查相机发展到今天的中画幅数码相机,已经是无可争议的著名品牌。今天,就给大家聊聊在哈苏相机将近80年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两款代表之作——哈苏500C和哈苏SWC相机(图1)。

早在1941~1945年的二战期间,哈苏就为瑞典空军和陆军提供了数十台高分辨率、高可靠性的侦查相机。图02就是《哈苏1948-1998》50周年纪念册里翻拍的一张二战时军用相机插图。那时的军用相机实物已经难得一见了,只好借图欣赏。战后的1948年,哈苏最先投放民用市场的是1600F型 6×6厘米中画幅专业相机(图03),它使用镜头、机身、后背、取景器等可以拆卸的组合式结构,机身采用焦平面帘幕式快门,最短快门时间可以达到1/1600秒,有丰富的镜头和附件。1600F奠定了哈苏相机的基本外观和规格。

1952年,同样采用焦平面帘幕快门的1000F上市,其改进后的快门最高速度1/1000秒。对使用影响不大,可靠性大大增强。1600F和1000F的共同缺点是都要先开大光圈取景、调焦、再收缩光圈实际拍摄,很不方便。而且它们的帘幕式快门闪光同步时间都只有1/30秒,闪光拍摄很受限制。

1957年,哈苏500C正式上市(图04)。这款全新设计的机型大幅度精简了机身内部结构,同时改良了镜头结构,首次采用镜间叶片式快门、自动收缩光圈曝光等先进功能,使得500C的可靠性、耐用性、方便性、拍攝精度大大提高,被用家称为“不坏金刚”,被誉为“中画幅相机制造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我手里有两台500C机身,分别产于1959年和1967年,至今仍然可靠耐用。另外,500C的各挡快门都可以同步闪光灯,最高闪光同步速度1/500秒,十分方便。它还可以外接万次闪光灯或者一次性闪光灯泡。

哈苏500C先后生产了从30毫米到500毫米等各种焦距和口径的C版镜头,其中还有一只140~280毫米的变焦头。1970年之前上市的镜头外表基本都是银色镀铬,俗称“银头”或者“白头”。哈苏C版镜头的焦距划分极细,不完全统计有30、40、50、60、80、100、105、120、135、150、250、350、500毫米以及增倍镜等多种,其中的30毫米和135毫米镜头是在1970年后才上市。哈苏的各种附件也极为齐全,只有用户用不到而没有厂家想不到的。本人按照财力和拍摄习惯只购买了50、80、150、250毫米四只“白头”(图05),加上手中两台500C机身和一堆后背、手柄、滤光镜、遮光罩等附件,也就花了不到两万元钱。其中机械套机用来拍摄反转片很出彩。镜头还可以转接到数码机身上,性价比极佳,搭配理由也很简单:实用、适用、可靠、好用!

哈苏相机的标准画幅是6×6厘米,但也有4×4厘米、4.5×6厘米、波拉片后背等多种画幅规格(图06),以及可以拍摄12张、16张、24张、70张等各种张数的常规后背。还有后背代码为A、E、S等的各种后背,极为齐全。哈苏70张后背是一种双暗盒的大胶卷(图07),内部2个暗盒可以互相调换,便于户外换卷。它的尺寸很大,放在机身旁边很威武。另外老哈苏也可以通过连线使用一些型号的数码后背,详情请上哈苏官网查询。

现在许多想收藏或使用老相机、镜头的影友们,十分纠结老款镜头的分辨率、清晰度、反差、是否偏色、画质等,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老相机、镜头玩儿的就是手感、过程、味道,要是都和数码相机一样就没必要买它们了。现实中如果不是放大到1米以上的大幅照片、广告灯箱、招贴画等,新、老镜头并没有多大差距,出片放大到24英寸参加影展根本不用担心,在手机上发照片更是大材小用。

说到镜头画质,必然要说测试镜头的方法。我见过许多网络上评价新老镜头的“大侠”对着树叶、女孩、街景等随便拍了几张之后,就开始好一顿肆意褒贬……要知道测试镜头对各种专业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条件!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相对靠谱的测试方法:在散射光下拍摄细节丰富的中灰影调景物,比如灰砖墙或整版的文字印刷品,尽量与相机焦平面保持等距离垂直。使用稳固的三脚架、快门线和足够短的快门时间,用10秒自拍启动快门。选择镜头最近调焦距离精确调焦并且锁定;分别用各级光圈和快门组合用相同的曝光量拍摄;变焦镜头还要变换不同焦段重复拍摄,比如24-50-120、80-150-200、100-200-300-400等,然后将拍摄的画面扫描,在电脑上放大到100%观看,就能看清在各级光圈下中心与边缘画质的细节差距,还可以看出老镜头用在数码相机上的紫边、偏色和曝光误差等。

哈苏500C从1957年上市到1970年被500C/M取代,大约生产了76700架。其中不少被改装为专属特殊机型,比如图09是曾登上月球的装有200张后背的500EL,还有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拍摄的哈苏。当时的专业记者、产品、人像摄影师们也都喜欢哈苏相机。哈苏500C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有的是用旋钮卷片,有的却是用摇把卷片。这是因为卷片装置是可以更换的,摇把更换也很简单:把红点处的卡锁向里一推逆时针略转就能取下来(图09)。哈苏500C的中画幅、高画质、高可靠性、高实用性等优势,使得哈苏一步步站到了中画幅专业相机的巅峰!

与500C同时代诞生的还有著名的SW(SuperWide)超广角系列相机。这一经典系列1954~1988年先后出品了SWA、SWC、SWC/M、903SWC等多款机型。首款机型SWA在1954年(图11)上市,其镜头是蔡司公司为哈苏提供的著名标刚(Biogon)38mmF4.5超广角镜头。由于该镜头的后镜组离胶片平面极近,哈苏破例采用大畫幅座机原理,专门设计了一款机身,舍弃了原有的反光镜箱、反光镜和取景器,甚至牺牲了联动测距功能,直接把镜头固定在机身上,使得镜头后组尽量靠近焦平面,获得了接近4×5英寸(大约10×12厘米)大画幅相机的画质,也成就了该系列非单反结构的超广角相机。

SWA之后的1959年,哈苏上市了SWC(白头),1979年又上市了SWC/M(黑头)等改进型号(见图12)。我后来购置的是一套带手柄的1979年改进版SWC/M超广角相机(图13),SWC/M型号上的M就是Modify(改进版)的意思。后来的500C/M、500EL/M中的M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改进的部位和程度不同。SWC/M前后的这一系列超广角相机实际上就是一个“带快门的38mm超广角镜头”,拍摄视角与135全幅相机约19-21mm镜头的视角相当。之所以焦距不是固定值,是因为早期与后期镜头的视角略有差别。镜头固定在机身上不能更换,所以叫“带快门的镜头”。它的光圈范围f/4.5~f/22;快门范围T、B、1~1/500秒,全程同步闪光灯;还有调焦联动景深表、EV值参考表、自拍器、水平仪等固定配置。它的机身超薄,没有反光板,也没有取景器,是需要外接取景器的旁轴取景照相机,所有附件也要另配。SWC/M换装了新款黑色38毫米“标刚”镜头,拍摄视角扩展到135全幅相机的19毫米,更换了机身和后背的摇把;另一改进就是垫高了取景器附件座,这样就可以安装哈苏通用的波拉片后背拍摄。

用这款相机拍摄时,由于没有调焦装置,精准调焦比较困难,只能目测距离、手动设置距离标尺或者使用独立的测距仪。幸好这只“标刚”镜头的景深极大,基本不用精确调焦。比如选用F5.6最大光圈、焦距定在2米、景深范围能在1.4~4米之间,可以满足中近距离的快速抓拍;当选用f/11的最佳光圈、焦距定在2米时,景深范围则在1.1~15米左右,基本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拍摄需求(图14)。如果遇到必须精确调焦的题材时,镜头上有21个距离刻度供你选择,包括0.3、0.35、0.4、0.45、0.5、0.6、0.7、0.8、0.9、1、1.2、1.6、2、3、4、6、15、∞,调焦环需要旋转270度以上,足以令你头晕眼花。

哈苏这款带快门的38毫米超广角镜头有很多故事。我手里这架改进版的SWC/M编号就是与众不同的UHW三个英文字头,其中UH就是年份1972年而W则是“不规则、不规范”的意思,应该是用1959年版、产于1972年的SWC相机在1979年后拼装的SWC/M改进版相机。它的镜头还是原装被“煮黑”的老白头,摇把是1979年版的新摇把,垫高的附件座也是1979年新版座,后背是带摇把的新版后背(新老通用)。从收藏角度来讲也是挺有意思的。

收藏使用老相机,要考虑品相、质量和可靠性等问题,同一品牌和型号的相机大都是越新越好,可是由于哈苏产品生产年代久远、通用性好、许多附件可以互换使用,尤其是后背与机身往往相差几十年很难凑成同一年份的,所以仅凭外观不好判断具体生产年代。好在哈苏机身与后背的结合部都有生产年代编码,该编码的前两位英文字母代表相对应的年份,后面的数字是生产序列号长短不一,具体含义请参考下表: V-1、H-2、P-3、I-4、C-5、T-6、U-7、R-8、E-9、S-0。例如:机身和后背的编碼分别是 CE xxxxx和TH xxxxxx,其生产年份就是机身1959年产、后背1962年产。

猜你喜欢

哈苏调焦取景器
美海军巴丹号航空母舰上的地面作战监视系统取景器
经久不衰的光学取景器
有缩小镜吗?
大疆收购哈苏“化学效应”或许没那么大
空间相机均力输出式调焦机构
光电经纬仪自适应调焦窗口构建
数码单反相机取景器的选择应用
星敏感器调焦方法研究
基于DSP的红外双视场调焦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