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六亿:答好每场感控“随堂考”

2020-07-13胡彬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0年5期
关键词:绥芬河方舱医务人员

胡彬

“我真切感受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1月21日紧急驰援湖北,4月11日又奔赴黑龙江省边境城市绥芬河开展工作,到5月12日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病例“清零”,李六亿已连续奋战100多天,“每天都像是在战场上”。

在督导感控的工作中,李六亿每到一地,都要解答扑面而来的各种疑问,整体谋划防控方案。为答好每一场感控“随堂考”,她一直追着时间跑。

眼睛始终盯着问题

到武汉的第二天一早,李六亿就投入到工作中,为医务人员进行院感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并到综合医院发热门诊以及定点医院进行现场感染防控指导。

“在进入武汉初期,疫情的严峻程度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患者增加迅速,甚至翻倍增加,为医疗机构带来不小的困难和压力。”在一家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的见闻,让李六亿印象深刻——那是一间不大的诊室,三位医生的诊桌被焦虑的患者团团围住,被挤在前面的患者几乎趴在医生的诊桌上。时值寒冬,诊室内窗户紧闭,让人透不过气来。

“虽然患者戴着口罩,但佩戴方式大多不正确——不是没有遮住鼻子,就是鼻夹处没有整理服帖,根本不能起到防护作用。”患者的防护情况让李六亿感到焦心,医务人员的状态也让她为之担忧——大部分综合医院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均达不到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要求,院内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也不是很到位。

“在一旁看着直揪心,恨不得冲上去帮医务人员把口罩往上提一提。”李六亿看到,很多医生因为忙于应对患者,常常来不及整理鼻夹已经滑脱的口罩。

防控物资缺乏、感控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标准,医院应按每200~250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一名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但李六亿发现,很多医院难以达到这个要求。疫情暴发后,随着工作量成倍增加,人员配备就更加不足了。

“防护过度,有时反而会造成防护不当,甚至导致一些新的问题发生。”除了防护不足,李六亿也发现了一些防护过度的问题——有些医务人员口罩一戴就是好几层;有些非感染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或者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务人员,也穿着防护服、佩戴护目镜;有的医务人员在脱摘防护用品过程中过度进行手卫生。

为及时堵塞漏洞,李六亿帮助相关医疗机构改进建筑布局、做好医患分流、理顺防护流程、协调防护物资。在湖北的两个多月里,李六亿常常一天转战好几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问题,她必须针对具体情况想方设法拿出对策。

每天都要面对一场大考

方舱医院在湖北战“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将这一来自战场的医疗模式首次用于传染病防治,国际上并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回首那段日子,李六亿感慨:“简直不知是怎么走过来的,只能见招拆招。”

武汉客厅、洪山体育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这三家最早的方舱医院几乎都是在启动改建后48小时内投入使用的。为做好感控工作,李六亿和同行努力把工作想到前面、做在前面。

几百张床位摆放在偌大的场馆中,如何做好隔离?患者吃住都在其中,万一出现肠道、腺病毒、流感等传染病流行该怎么办?场馆没有洗手池、洗手间,个人卫生问题怎么解决?不同的场馆,建筑布局、环境条件不同,既要有齐全的设备设施,又要保证隔离效果、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李六亿和同行每天都要面对一场大考。他们根据场馆具体情况,设计出“一馆一案”,保障每个方舱医院都能有呼吸道传染病感控的基本设施——“三区两通道”。

“我们在场馆内打出较高的隔断(一般是1.8~2米),并安排好患者流向。保障患者床间距离大于1.1米。同时,要照顾到病人的隐私,每个护理单元的病人数量要控制在40~50人;在室外安装洗手池、设置临时简易洗手间,并为患者发放消毒巾或者速干手消毒剂。”李六亿仔细考虑方舱医院感控的每一个细节,并建议预留出少量的床位,以便遇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来不及转出方舱医院,或有其他突发传染性疾病暴发,可做隔离使用。

当好“大管家”和“主心骨”

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在走上“战场”之前,都要经过李六亿所在团队的培训。不管是驻地酒店还是医院的楼间空地,甚至是施工现场旁边,“只要有空地,都是培训场所”。

受训医护人员大部分来自综合医院,平时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了解不多。因为时间紧迫,每次只能重点讲“干货”。李六亿所在团队把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尽量在一个半小时之内讲完,然后与各医疗队建立微信群,等后期大家进到病房,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小规模培训和线上培训。

针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李六亿参与制定了《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两个文件。因为各医院条件不同,在实践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她还要跟随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到重点医院进行督导,看相关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并给出因地制宜的方案和措施。

因疫情防控需要,雷神山医院在初期采取“边建设、边验收、边培训、边收治”的模式。为保障医院的感控标准,李六亿多次帮助制定感控策略、标准,设计流程、通道。

“上午去看的时候还是个工地,下午再去看可能一个病区就建成了;第二天再去,病房就已经收治病人了。”在感叹雷神山医院建设、投用速度的同时,李六亿也深深感受到医务人员面临的压力。

在一个病区即将启用的前一天,一位护士长见到李六亿后,焦急地问了一连串问题:病区怎么设置?病人怎么安排?怎样确保医务人员不感染?问到后来,护士长急得差点儿哭了。李六亿安慰她:“不要着急,慢慢说。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咱们一个一个解决。我们不能解决的,一定把问题带回去,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当梳理完最后一个问题,护士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个笑容让我记忆深刻,让我们感到欣慰,也有了一点儿小小的成就感。”李六亿说。

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

“加强院感防控培训,要贯穿整个防疫过程——先全面了解,再以问题为导向,遇到问题要及时提出来,我会详细为大家解答。”4月16日一大早,李六亿开宗明义,为支援绥芬河的佳木斯医疗队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培训。

在绥芬河抗疫期间,她争分夺秒地工作,现场培训了1100多名医护人员,线上培训了2万余人,督导了7家医院,参与了3家医院的改造设计。“从总体把关到具体细节,我们多做一点儿,就减少一分医护人员感染的可能性。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在绥芬河、牡丹江都最终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

此前,当地多数医院都是综合性医院,不具备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条件,所以要尽快对这些医院进行改建。一连几天,李六亿与专家团队赴牡丹江和绥芬河多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现场指导完善院感防护的制度和流程。

“武汉经验也可以运用到绥芬河,比如建立定点医院感染防控的制度与流程,包括医务人员如何进行自身防护,这些对我们都有借鉴作用。”作为武汉抗疫经验的“搬运工”,李六亿还分享了隔离服的使用时机、健康管理等方面经验。

由于绥芬河当地对口岸进行了有序管理,争取到一个很好的“窗口期”,让李六亿有时间进行有序、快速准备。除了医务人员的强化培训外,她还要对海关、口岸转运等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专业防护培训。

4月29日,是李六亿战“疫”100天的日子。当晚8点,她才忙完工作回到驻地。让她没想到的是,三位黑龙江院感防控专家早早等在那里,手捧鲜花,摆好蛋糕,轻声唱起《心甘情愿》这首歌迎接她,以表达黑龙江人对她的谢意、敬意与情谊。

感动之余,让李六亿感触最深的是,感控培训只是权宜之策,专业感控人员依旧是稀缺资源。面向未来,她还在继续思考和谏言:“院感管理学科发展不能靠疫情、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来推动,希望医学院校能设置院感管理专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

(转自《健康报》,文章有删改)

猜你喜欢

绥芬河方舱医务人员
冰城“方舱”开建!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八仙”过汉,转战龙江
绥芬河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什么是绥芬河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