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任结构角度探究区块链在征信系统的应用可能性

2020-07-13王嘉杰宁波大学商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信任信用区块

王嘉杰 宁波大学商学院

一、引言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我们做的很多事情视为建立在特定信用体系上一种行为或者一次交易。比如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如何让招聘方认为某个考生是值得聘用的,就需要建立一个信用中介体系,即是综合成绩(包括笔试和面试),因为这个综合成绩与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有较大的相关性,通过这个中介体系,招聘方可以选到合适的人选,而考生也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水平。同理,我们去申请信用卡,银行会要求我们提供各式各样的证明,这些证明其实也是一个信用中介体系,来帮助双方建立信任,做出决定。

这就产生了一个现象:现代生活中,我们做不同的事情都需要不同的中介的参与,而中介通常都会使得过程变得复杂,手续繁琐且效率下降,容错率减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介的加入无形之中增加了人们的交易成本,并使得交易效率下降,而人们对于信任的需求状态总是处于高位水平。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是否能够有新的技术来重构当前人类社会的信任结构?

二、信任结构的发展历史

纵观人类发展史,信任结构的发展始终贯穿其中,随着人类进化过程中社交网络的逐步扩大,信任结构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信任结构的发展分为两大类:以中心化为核心的信任结构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信任结构。

(一)以中心化为核心的信任结构

交易双方信任的预期主要依靠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两个方面。内部关系是指信任的产生源于双方的紧密关系或者受同一种约束,例如亲情关系和伦理规范等。同样,信任也可以通过外部关系建立。交易双方无需存在内部关系,但是基于同时对于第三方的信任,交易双方同样也可以建立起信任关系。通过内部关系而建立的信任结构通常是点对点的,而通过外部关系建立的信任结构通常是点对多的。

中心化的信任结构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缺陷。第一,基于内部关系的信任程度并不能够完全被掌握;第二,第三方信任中心自身存在缺陷,即存在可能无法履行职责的可能性;第三,中心化的信任结构缺乏对交易双方个性化信任需求的满足。因此,以中心化为核心的信任结构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

(二)去中心化的信任结构

面对以中心化为核心的信任结构的不足,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区块链以去中心化为核心特征。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原理,所有信息以区块的形式进行记载,并按照时间顺序生成链,处于同一区块的计算机统一共识机制,同时对即时产生的交易信息进行更新,从而对交易进行认证。整个过程中所有的计算机都参与账簿记载,因此并不存在中心账簿。通过区块链技术,弱信任中心结构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使得底层信任关系结构发生了质的改变:无需信任中心交易仍可以独立发生。

三、基于信任结构区块链技术在征信建设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国内,金融行业中现行使用最广泛的信用系统即是央行的征信系统。然而,根据2019年4月央行征信系统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人行征信系统已经采集征信数据的人约有9.9亿,仍有4.6亿人缺少信用数据,这也意味着,在这个信用报告已成为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的时代,仍然有超过4.6亿的自然人被忽略。

实际上,在央行征信系统之外,中国还有市场化的征信机构,虽然数以亿计的自然人信息未被央行征信系统收录,但未必不在市场化的征信机构中,比如百行征信等。各家机构通常把个人信息看成私有财产,并不愿意共享数据,产生“数据孤岛”。其根本原因是数据归属权问题,由于征信数据的采集及保存均需要付出成本,以及数据本身具有的价值,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各征信机构宁可将数据烂在自己手里也不愿意进行共享。此外,传统征信业在技术层面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使数据孤岛现象一时间难以解决。

区块链技术的加入有助于解决传统征信行业的几大难题。首先,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与协作,打破“信用数据孤岛”,帮助用户确立自身的数据主权,生成自己的信用资产。其次,实现系统维护与业务拓展,降低征信运营成本,有助于征信机构以低成本方式拓宽数据采集渠道,并消除冗余数据,规模化地解决数据有效性问题,还可去除不必要的中介环节,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此外,还可以保障系统安全,实现数据隐私保护,每一个完整的节点都参与了系统的维护,不会由于系统中的某一个组件发生问题而影响全局。

因此,尽管当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显然区块链在征信系统建设的应用的创新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猜你喜欢

信任信用区块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信用中国网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