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浅析人际关系
2020-07-13张钰西北师范大学
张钰 西北师范大学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论述,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社会互动寻求建立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社会知觉——对他人的印象并诠释有关他人信息的过程,最终产生一定印象映射到交往双方的思想和行为上。而与他人可以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前提是拥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若人们清楚的明白自身具备的特质、能力、偏好等内容,就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找寻这种自我感觉。当今社会,快餐式的节奏要求人们“不断完善自身,在交往中迅速把握对方特点和喜好,后期进行关系经营”才是很多人的首选人际交往方式。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关系,具有一定心理距离,它表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影响与依赖上。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如果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就能产生较近的心理距离,表示为友好的情感;相反,就会引起另一方不安,这时双方友好的关系就会终止,或发生疏远关系。但不论是亲密关系,还是疏远关系,都是心理上的不同距离或心理上的不同关系。
二、印象管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判断他人的行为往往是感性且直观的,穿着服饰、发型妆容、言谈举止等等都是我们获取他人信息的渠道,而人们也是据此在脑海中为其固化一个形象,然后机制的选择一个自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与其建立关系。由此可见,进行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十分必要。“印象管理”是一种试图通过控制自身行为表现,从而影响他人对自己产生某种印象的活动,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普遍使用。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
(一)获得性印象管理
“获得性印象管理”即试图使他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目的是通过修饰自己的一些行为而传递一种特定的形象,分为他人聚焦型——将目标指向印象管理的接受者、评价者,如你要参加一场十分重要的面试,采用此方法你便会通过逢迎、讨好面试官以期望获取好印象;自我聚焦型——将目标指向行为者自身,通过一系列策略行为将人际交流的主题界定在使自己显得优秀的方面,以显示自己更有能力、更好的积极品质。
(二)保护性印象管理
人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者避免使他人消极的看待自己,其动机是避免社会赞许的显著丢失,通常形式是道歉、解释、置身事外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了运用各种语言印象管理行为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还存在许多非语言行为,比如面部表情、身体位置、动作仪态等,都能够有效的影响对方对你的印象。
三、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前提。大猩猩与猴子的比较研究暗示人们寻求与他人交往并进一步发展为亲密关系的倾向是源于动物生存的遗传特质。
(一)亲和需求
亲和需求是指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它强调社会比较,即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有关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识,如我们学生,其实一直被老师、家长放在与更优秀的同学比较的环境中成长,通过学习他们的优点,反省自身,取长补短而谋求更完美的自己。
(二)亲密需求
亲密需求是指人们追求温暖和亲密关系的愿望。社会心理学者则将人际关系分为四种,即“零接触”、“知晓”、“表面接触”和“共同关系”。人们最初的亲密关系表现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伴随成长,朋友间的友谊成为了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维持亲密需求的方法:(1)平等,关系的相互平等使双方的自尊感得到满足;(2)归因,人们选择将对方良好的行为归结到对方的内在原因,而把对方不好的行为归结到情境;(3)沟通,良好的沟通帮助双方有效消除矛盾,增进彼此了解。
四、人际关系经营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需要交往双方共同努力的,像是一段甜蜜爱情的开始是源于相互的尊重和信任。
(一)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通常会以第一印象主观臆断别人的行为,“以貌取人”获得的信息往往存在很大的偏差,我们应该依靠自己亲身的接触和观察,凭借自己的认知去判断和选择。
(二)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
要明白运用 “印象管理”十分重要。塑造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增进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对方进一步了解你。
(三)锻炼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人际交往技能包含很多,比如善于沟通表达和倾听、善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会让他人获取一种安全感,认为你是值得信赖的而愿意与你交往,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脉络中,你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心理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获得源泉,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主动去获取和经营,所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合适的交往方式,不断完善自我,寻求建立属于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