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博藏江西籍四库馆臣书迹研究

2020-07-13赖以儒

中国书画 2020年5期
关键词:诗卷四库全书行书

◇ 赖以儒

[清]裘曰修 行书诗卷(局部) 29.2cm×232.3cm 纸本 1772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一、《四库全书》的编纂与四库馆臣

《四库全书》的编纂始于乾隆征书。史载乾隆六年(1741)曾向天下搜访遗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又令中外搜集天下群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共有两次诏令搜访遗书。第一次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诏令直省督抚会同学政等搜访遗书:“今内府藏书,插架不为不富,然古今来著作之手,无虑数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1〕这次诏求图书仅仅是为彰显千古同文之盛,也并未催生《四库全书》的编纂,相反的是各省督抚、学政等囿于乾隆中期的文字狱未敢大肆搜访呈献,汇送京师图籍甚少。所以,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月十七日又再次下令各省督抚及学政等速行设法访求遗书。同年十一月廿三日,安徽学政朱筠上《谨陈管见开馆校书折子》,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旧本、抄本尤当急搜也。汉唐遗书,存者希矣。而辽、宋、金、元之经注文集,藏书之家,尚多有之。顾无刻本,流布日少。其他九流百家,子余史别,往往卷帙不过一二卷,而其书最精,是宜首先购取,官抄其副,给还原书。用广前史艺文之缺,以备我朝储书之全,则著述 有所原本矣。

中秘书籍,当标举现有者以补其余也。臣伏思西清东阁,所藏无所不备。第汉臣刘向校书之例,外书既可以广中书,而中书亦用以校外书。请先定中书目录,宣示外廷,然后令各举所未备者以献。则藏弆日益广矣。臣在翰林常翻阅前明《永乐大典》,其书编次少伦,或分割诸书以从其类。然古书之全而世不恒观者,辄具在焉。臣请敕择其中古书完者若干部,分别缮写,各自为书,以备著录。书亡复存,艺林幸甚。

著录校雠当并重也。前校书之官,如汉之白虎观、天禄阁,集诸儒校论异同及杀青。唐宋集贤校理,官选其人,以是刘向、刘知几、曾巩等并著专门之业。历代若《七略》《集贤书目》《崇文总目》其书具有师法。臣请皇上诏下儒臣,分任校书之选。或依《七略》,或准四部,每一书上,必校其得失,撮举大旨,叙于本书首卷,并以进呈,恭俟乙夜之披览。臣伏查武英殿原设总裁、纂修、校对、诸员,即择其尢专长者,俾充斯选。则日有课,月有程,而著录集事矣。

金石之刻,图谱之学,在所必录也。宋臣郑樵以前代著录陋缺,特作二略以补其失,欧阳修、赵明诚,则录金石聂崇义,吕大临则录图谱,并为考古者所依据。请特命于收书之外,兼收图谱一门,而凡直省所存钟、铭、碑、刻悉宜拓取,一并汇送校录良便。〔2〕

在这里安徽学政提出四个建议:第一,应先搜集旧本、抄本,官抄为副本,原本还去。第二,先定内府所收藏书籍目录,宣示外廷,再把内府以外征集的书籍与内府收藏互校,并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古书。第三,诏儒臣分任校书之选,或依照《七略》,或准四部,每本书都必须校其得失、撮举大旨,放在书的卷首;第四,金石图谱都应在此次收集之列,凡直省所存钟、铭、碑、刻等皆宜拓印汇送校录。这四个建议大致定了《四库全书》内容收集的范围、版本、目录撰写等情况。其后,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廿一日,乾隆在对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定校核《永乐大典》条例并请拨房添员等事折的回复中,“得旨,依议。将来办理成编时,著名《四库全书》”〔3〕。从此,《四库全书》的编纂开始了,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初,历时十年的《四库全书》第一部始成。《四库全书》先后缮写八本,分藏于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等地。纪昀《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敬表》说《四库全书》乃“水四瀛而山五岳,侔此壮观;前千古而后万年,尤斯巨帙。盖非常之制作,天如留待于今;而希有之遭逢,人乃躬当其盛”〔4〕。

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四库全书》开馆。从《四库全书》编纂之始到第一部告成,共有三百六十人参与编纂的各类事务。包括:

设正总裁总揽馆事,以副总裁襄助之。总裁之下,有总阅官,总理阅定各书之事;有总纂官,总理编书之事;有总校官,总理校定之事;有翰林院提调官,武英殿提调官,管理提取两处藏书之事;有总目协勘官,管理协定全书总目之事。总纂官之下,有纂修官,分任编书之事。纂修官又分为四种:一曰,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官;二曰,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三曰,黄签考证纂修官;四曰,天文算学纂修官。总校官之下,有分校官,分任校订之事;分校官,除篆隶分校官、绘图分校官外,多由纂修官兼任。缮书处,专掌钞书之事;有总校官,总理校对脱误之事;有分校官,分任校对之事。督催官,专掌督促编书钞书之事。翰林院收掌、武英殿收掌、缮书处收掌,分任三处书籍出入之事。监造官,专任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之事。〔5〕

《四库全书》总裁、副总裁、总纂官、总校官、提调官、监造官等各类学者,这些学者被称为四库馆臣。

二、国家博物馆藏江西籍四库馆臣书迹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江西籍四库馆臣书迹有曹秀先《行书姚雪坡〈平躁箴〉轴》、彭元瑞《行书米芾论画语录轴》、裘曰修《行书诗卷》。曹秀先、彭元瑞、裘曰修三人均为四库馆臣,裘曰修任《四库全书》馆总裁,曹秀先、彭元瑞二人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乾隆三十八年(1773),曹秀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同邑裘曰修任正总裁〔6〕。乾隆四十八年(1783),彭元瑞充《四库全书》馆副总裁〔7〕。曹秀先(1708ü 1784),江西新建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裘曰修(1712ü 1773),江西新建人,与曹秀先同邑,乾隆四年(1739)进士。彭元瑞(1731ü 1803),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

(一)曹秀先《行书姚雪坡〈平躁箴〉轴》

曹秀先(1708ü 1784),字芝田,一字冰持、紫芝,又字恒所,号地山、鹿门子,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工部侍郎、礼部尚书等官职,后充上书房总师傅。曾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恪。其时名士袁枚、钱大昕、蒋士铨等皆与之有交。曹秀先善书,诗文浩博。有《地山初稿》《移晴堂四六》《赐书堂稿》《依光集》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曹秀先《行书姚雪坡〈平躁箴〉轴》,纸本,纵85厘米,横34厘米,行书,行十一字至十三字。曹秀先此书迹释文如下:

宋姚雪坡《平躁箴》曰:“大贤之度,何所不容。一触而动,是谓浅中。挠汪汪万顷,挠之不浊。充量以识,进识以学。”辛丑初秋寓古北口玉塞之兴州,七十四老人地山书。〔8〕

印鉴五方:引首印“读书堂”(白文),款后印“地山秀先”(朱文)、“大宗伯章”(白文),押角印“和以天倪”(白文),收藏印“仁和钱醉侯藏”(白文)。姚雪坡(1216ü 1262),名姚勉,字成一,又字述之,号雪坡、雪坡野客、雪坡山人等,南宋瑞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姚勉乃南宋理宗朝状元、名臣,与胡仲云、刘元高号“高安三俊”。其诗落落有气,其文如长江大河之一泻千里。师事南宋理学家蔡杭,笃守程朱之学,有《雪坡集》五十卷。姚勉《平躁箴》收录在《姚勉集》卷四十二,文云:“大贤之度,何所不容。一触而动,是谓浅中。汪汪万顷,挠之不浊。充量以识,进识以学”〔9〕。曹秀先此行书轴所录姚雪坡《平躁箴》衍一“挠”字。辛丑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曹秀先时年七十四。兴州,今河北承德滦平县。《行书姚雪坡〈平躁箴〉轴》是曹秀先寓河北承德时所书。此书似以秃笔写就,点画多圆平或宽扁之状,起笔藏锋圆笔,收笔往往草率而锋不能聚,使转圆厚,行笔流畅,墨的枯润浓淡自然。此件书迹略有蔡君谟遗法,然圆厚有余而灵动不足。

对于曹秀先书法的评价,时人目之甚高。《国朝先正事略》卷十三谓其“尤工书法,上尝召问平日究心字学,因进所刻敬恩堂、移晴堂书课。蒙赏御临黄庭坚尺牍二幅,以公籍江西故也”〔10〕。关于曹秀先“尤工书法”,其弟子法式善《存素堂文集》卷三亦云曹秀先“以书名于世,其诗文浩博”〔11〕。曹秀先所刻《移晴堂书课》《敬恩堂书课》皆个人丛帖。《移晴堂书课》,曹秀先书于乾隆十八年(1753),其弟曹觐光辑刻。该丛帖共十卷:第一、二卷,书《孔子家语》;第三卷,书羊祜、傅咸、山涛、何充、鲍照、陶弘景、吴均七人之文;第四卷,书《鹤山题跋》《东坡题跋》;第五卷,书《山谷题跋》《止斋题跋》等;第六卷,书韩愈、陆游诗;第七卷,书苏轼《承天夜游》;第八卷,书《苏魏公题跋》;第九卷,书欧阳修《学士院题名跋》;第十卷,书朱熹《二程子像赞》。《知恩堂书课》亦个人丛帖,共二卷,上卷节书《礼运·乐记》等四种,下卷节书《两都赋》等六种。彭元瑞《恩余堂辑稿》亦言曹秀先“书法尤高古。人得片楮以为宝,求者不少吝,碑版照耀海宇。自刻石书课若干种”〔12〕。曹秀先所书碑版,如其书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的《杨韩溪墓志》,有钟、王之则,俊逸清丽。荣宝斋珍藏曹秀先《移晴堂书课》卷尾中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自跋云:“余本不善书,而日必有课,计每岁不亲笔砚者,或间断数日,尚觅晦读之。”〔13〕曹秀先自评“不善书”,谦辞。其所书碑版、卷轴中确有佳妙者,盖“日必有课”而致也。

(二)裘曰修《行书诗卷》

裘曰修(1712ü 1773),字叔度,号漫士,江西南昌新建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等,卒赠太子少傅,谥文达。参编《热河志》《西清古鉴》《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曾任《四库全书》馆总裁。善治水患,亦擅诗文,清代名臣、文学家。著有《裘文达公诗集》《裘文达公文集》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裘曰修《行书诗卷》,纸本,纵29.2厘米,横232.3厘米,行书,行一至数十字,共89行。书迹释文如下:

四牡骎骎敢即安,壮心未觉道途难。所惭对景无佳句,预喜登程得大观。东陌西阡岁丰美,左山右海气高寒。沈阳本是留都地,莫作寻常关塞看。

一片石(我师破流贼李自成于此)

有明失其纲,群凶汹如沸。闯也何么麽,乃敢干神器。天兵从东来,桓桓三千骑。破贼二十万,欃枪倏焉逝。俯仰百廿年,恍若前日事。轺车经石河,知是战时地。沧溟静不波,连峰拥形势。追忆巍巍功,悠然发长喟。我朝定鼎初,实与前代异。为彼君复仇,为斯民吐气。天与而人归,大位安可避。宇内得真主,自此有宁岁。永永太平基,未可忘所自。小臣溯高曾,食德凡几辈。何以酬国恩,有触辄心愧。

天柱山谒福陵恭颂

天东云起出真人,如日初升夜向晨。尽翦荆榛收俊杰,顿开沕穆焕经纶。堂堂正正兴师日,郁郁葱葱望气辰。何幸小臣瞻拜处,桥山咫尺仰嶙峋。

隆业山谒昭陵恭颂

海邦振旅义声扬(既破朝鲜,获其王李倧,仍释令归国),松杏还存旧战场(擒洪承畴,释而用之)。当日龙髯余想像,至今石马(大白、小白)俨腾骧。入关早已无幽蓟,得统真堪陋汉唐。闻说回鞭仍不取,圣人至德信难量。

至盛京有述

开国规模迥不同,兴王宁数汉新丰。义追二典三谟上,制合东瀍西涧中。车驾两番临故里,诗篇几处咏遗风。兹来为仅惓惓念,本计重咨树艺功。

启运山谒永陵恭颂

煌煌大业此开宗,显号鸿名奠閟宫。毕竟万方归有道,不因一战诩成功。四郊丕著艰难迹,再世终偿缔造衷。龙篆龟趺几回读,小臣垂涕向苍窘。

自兴京回至萨尔浒有纪

此地天教启帝京,巍然形势压寰瀛。岂关末世无良将(明时四路出师,号四十七万,杜松、刘綎皆一时之选,尽歼于此),早识皇穹厌有明。二水(浑河、苏子河)环湾分作带,千山壁立屹为城。峰烟息后时平久,今日书生款段行。

夜雪(十月廿六日铁岭作)

薄暮天欲雪,萧萧寒有声。飞空乍摇漾,到眼俄纵横。入夜已三寸,问人知四更。明晨尘路净,山好马蹄轻。

次日晴(开原)

夜雪忽已霁,河冰犹未坚。初阳上霄汉,佳气满山川。客路短长驿,人家朝暮烟。时时舒远眺,得句一欣然。

大雪(十月三十日承德道中)

容易又成雪,川原高下过。连云阴汗漫,似雨势滂沱。黄屋忧民切,苍生受赐多。不知畿辅地,待泽近如何。

乾隆壬辰仲冬朔录近作。豫章裘曰修。

钤印两方:款印“裘曰修印”(白文)、“叔度”(朱文)。该诗卷书于乾隆壬辰,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此诗卷共录十首诗,其中五律三首、五古一首、七律六首。该诗卷第一首诗载于《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诗题为《奉命谐内务府总管瓦尔达使盛京九月二十六日启行作》〔14〕。此诗在国博藏裘曰修《行书诗卷》与《裘文达公诗集》所刊首联、颔联相异,刊本首联作“逶迤秋原晓据鞍,晴光回望五云端”,刊本颔联作“所惭即景无新句”。何以改句?待考。该诗卷第二首《一片石》载于《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诗题作《山海关》,诗句为:

我朝定鼎初,事与曩代异。明祚既以移,流贼竟猖肆。举国徒狺狺,何人正神器。天兵从东来,倒海排山势。一扫氛祲空,欃枪欻焉逝。为彼明除凶,为天下吐气。出民水火中,且以申大义。天与而人归,大位安可避。旷览史册间,冠古实无二。宇内得真主,自此有宁岁。俯仰百卅年,累洽重熙际。芸生何林林,食德凡几世。轺车经岩关,询知战时地。仰维巍巍功,奋笔谨书事。〔15〕

刊本《山海关》一诗与该诗卷《一片石》一诗虽有些相同语句,然叙事结构、诗之骨力等皆相异。刊本何以改动如此之大?待考。该诗卷《至盛京有述》载于《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诗题同。刊本诗句稍有不同:诗卷首联尾句“兴王”,在刊本作“经营”;诗卷颔联尾句“制合”,在刊本作“地越”;诗卷颈联尾句“临故里”,在刊本作“临旧宅”;诗卷尾联“兹来为仅惓惓念,本计重咨树艺功”,在刊本作“帝乡事事关宸念,本计先咨稼穑功”〔16〕。该诗卷《天柱山谒福陵恭颂》载于《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诗题作《天柱山瞻叩福陵恭颂》。诗句稍有不同:诗卷颔联首句“荆榛”,在刊本作“狉榛”;诗卷颈联“兴师日”,在刊本作“兴王会”;诗卷尾联“何幸小臣瞻拜处,桥山咫尺仰嶙峋”,在刊本作“百五十年思往烈,高山天作矗嶙峋”〔17〕。该诗卷《隆业山谒昭陵恭颂》载于《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诗题作《隆业山瞻叩昭陵恭颂》。诗句稍有不同:诗卷首联尾句“还存”,在刊本作“山存”,且诗注“擒洪承畴,释而用之”亦改为“破明兵十三万,擒洪承畴”;诗卷尾联“闻说回鞭仍不取,圣人至德信难量”,在刊本作“圣圣相承垂裕远,万年于此肇灵长”〔18〕。该诗卷《启运山谒永陵恭颂》载于《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诗题作《至兴京启运山瞻叩永陵恭颂》。诗句大有不同:诗卷首联“煌煌大业此开宗,显号鸿名奠閟宫”,在刊本作“鸿基骏业追前绪,尊号崇称晋閟宫”;诗卷颔联“毕竟万方归有道,不因一战诩成功”,在刊本作“地指榑桑来王气,云连大漠敞雄风”;诗卷颈联“再世终偿”,在刊本作“继世旋酬”;诗卷尾联“龙篆龟趺几回读,小臣垂涕向苍窘”,在刊本作“毕竟万方归有道,小臣稽首向苍穹”〔19〕。该诗卷《自兴京回至萨尔浒有纪》载于《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诗题作《自兴京回至萨尔浒》。诗句稍有不同:诗卷首联尾句“形势”,在刊本作“形胜”;刊本颔联首句诗注较诗卷更为丰富,作“明季四路出师,号四十七万,杜松、刘綎皆一时之选。我兵歼杜松于铁背山。刘綎进至阿布达里冈,亦战没。盖天威所震,无不摧破者”,刊本该诗注叙事更为完整,战况描述更为具体;诗卷颈联首句“缘作带”在刊本作“分作带”,尾句“千山”在刊本作“四山”;诗卷尾联首句“峰烟”,在刊本作“干戈”〔20〕。该诗卷《夜雪》载于《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诗题同,诗卷题注“廿六日”在刊本中作“二十六日”。该诗卷《次日晴》载于《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诗题同,诗卷颈联“短长驿”在刊本中作“短长站”。该诗卷《大雪》载于《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诗题同。诗句略有不同:诗卷颈联首句“忧民切”,在刊本作“勤民切”;诗卷尾联“不知畿辅地,待泽近如何”,在刊本作“犹思三辅内,甘泽近如何”〔21〕。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裘曰修《行书诗卷》与刊本《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相校勘比对,可知《行书诗卷》十首诗作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九月二六日至十月三十日。嘉庆八年(1803)刊本《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与《行书诗卷》有较多不同,不知其因,待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裘曰修《行书诗卷》,用笔、结体原自米元章,行笔舍沉着痛快而用其轻灵,字之欹侧之势含而不露,略有《圣教》及张樗寮法,布局齐整,给人一种瘦硬挺拔、轻松舒适之感。时人沈初在其《四清笔记》中对裘曰修的书法评价很高,谓“裘文达尚书,书法自成一家。其潇洒拔俗之致,似不食人间烟火者。上尝评其似张樗寮,得张书《华严经》,缺数册,令足成之”〔22〕。清高宗乾隆认为裘曰修书似张即之,故令裘曰修补张即之《华严经》所缺者。裘曰修同年袁枚在其尺牍《与尹相国论书》中记载了裘曰修与袁枚二人平日里论书法之言,文曰:“同年裘叔度常与枚论书法,不必专门名家而后工也,大凡有功德者,有大福泽者,有文学者,其平生虽未学书,而落笔必超;若无此数者,虽摹仿古人,不过如剪彩之花,绘画之美,谓之字匠可也,谓之名家不可也。”〔23〕由此可见裘曰修的书法观念。裘曰修认为学书法不必专攻名家而后书工;大凡有功德之人、有大福泽之人、有文学才情之人,其书必有超逸之气;而无功德、无福泽、无文学才情之人,即便模仿古人之逼真,亦不过是剪彩之花、绘画之美,可谓之字匠,却不可谓之名家。裘曰修的书法观念继承了儒家的文艺观,立德、立功、立言之后再游于艺,则落笔必超,反之则为字匠。

(三)彭元瑞《行书张丑跋李思训画语录轴》

彭元瑞(1731ü 1803),字掌仍,一字辑五,号芸楣,又号潜园、大椿等,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礼、吏、工、户、兵五部尚书及太子太保等官职,卒赠协办大学士,谥文勤。曾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参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西清古鉴》《天禄琳琅书目》等,参与主持乾隆末年十三经刻石。在文学、史学、经学、文献学等领域颇有成就。有《恩余堂辑稿》《恩余堂经进稿》《五代史记注》《石经考文提要》《知圣道斋读书跋》等。其时名士袁枚、纪昀、蒋士铨、赵翼、阮元等皆与之有交。其与纪昀合称“南北两才子”,与蒋士铨合称“江右两名士”。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彭元瑞《行书张丑跋李思训画语录轴》,纸本,纵200.3厘米,横38.6厘米,行书,行十六至二十字。彭元瑞此书书迹释文如下:

金碧山水始于李将军,好写宫殿等图,其用绢则祖吴道子法,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版,故作山水人物,精彩入笔。五代以来,此法不传矣。后人收李画,必以绢辨,其纹粗者,非真也。南州彭元瑞。〔24〕

钤印三方:引首印“得月轩”(白文),款印“彭元瑞印”(白文)、“内廷供奉”(朱文)。彭元瑞此件书迹内容自米芾《画史》至张丑《清河书画舫》中有言语相类者。米芾《画史》谓:“古画自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昉、韩干,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槌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今人收唐画,必以绢辨。见纹粗便云不是唐,非也。张僧画、阎令画,世所存者皆生绢。南唐画皆粗绢徐熙绢或如布。”〔25〕又王绂《书画传习录》卷四载:“山人曰:金碧山水,始于唐之李将军父子,而实本之展子虔也。李固帝王苗裔,生长富贵,喜写般游宫殿。凡皇家威仪服物,童而习之。较之揣摩宫禁事情者,其相去奚啻倍蓰也。其用绢则祖吴道子法,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槌如银板,故作山水人物,精彩入笔。五代以来,此法中绝矣。”〔26〕又明代张丑跋李思训《云麾将军御苑采莲图》云:“金碧山水,始于唐之李将军父子。李固帝王苗裔,生长富贵,喜写般游宫殿等图。其用绢则祖吴道子法,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版,故作山水人物,精彩入笔。五代以来,此法中绝矣。后人收李画必以绢辨,其纹粗者非是。”〔27〕彭元瑞该件书迹内容最接近于张丑跋李思训画,故名之《行书张丑跋李思训画语录轴》。彭元瑞《行书张丑跋李思训画语录轴》,用笔圆柔,结字用米南宫法而欹侧之势不足,粗细相间,行草兼用,以圆笔行之,流畅自然。虽才情已溢,却不免熏染乾隆御书之习气。

彭元瑞精于书画鉴赏,其书法活动亦可略举一二。乾隆三十三年(1768),彭元瑞奉敕书《华严经》,上嘉之。乾隆三十五年(1770),彭元瑞以《唐怀仁圣教序》辑成《万福集成赞》一文作为礼物呈献给六旬大寿的高宗皇帝〔28〕。对于彭元瑞书法的评价,时人洪亮吉谓“至若梁文定、彭文勤之楷法,则又昔人所云堆墨书也”〔29〕,今其所存小楷《御制耕耤诗》确属清代馆阁体之典型。彭元瑞行草书有宋人遗法,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彭元瑞《行书张丑跋李思训画语录轴》则拟米元章、保利拍卖2014年秋拍“翰不虚动 中国古代书法专场”所拍《八家诗册》中第二为彭元瑞《行书元稹〈寄浙西李大夫〉诗札》则全是苏东坡笔意。

[清]曹秀先 行书姚雪坡平躁箴轴85cm×34cm 纸本 1781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释文: 宋姚雪坡平躁箴曰,大贤之度,何所不容。一触而动,是谓浅中。挠汪汪万顷,挠之不浊。充量以识,进识以学。辛丑初秋寓古北口玉塞之兴州,七十四老人地山书。钤印:地山秀光(朱) 大宗伯章(白) 和以天倪(白)读书堂(白)

三、四库馆臣曹秀先、裘曰修及彭元瑞三人交游考略

四库馆臣曹秀先、裘曰修及彭元瑞三人同为江西籍在京仕宦,三人同是乾隆年间进士,三人亦同为《四库全书》馆总裁。此三人交游密切,笔者于此略作考证。

(一)曹秀先与裘曰修交游考略

曹秀先与裘曰修同为新建人。雍正十三年(1735),朝廷举博学鸿词,裘曰修应征入京师,曹秀先亦名列其中。曹秀先为乾隆元年(1736)进士,裘曰修为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闰三月,曹秀先充四库全书馆副总裁,裘曰修充总裁,二人为同僚。

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为重修新建会馆,曹秀先与裘曰修均助银两若干。裘曰修对曹秀先的书法有极高的评价。《裘文达公诗集》卷五有《题曹地山侍御书西池诗》:“嵚㟢历落总能奇,乱洒金壶注玉池。俊极神鹰辞绁后,快哉天马脱衔时。胸中五岳原如此,笔底千钧信有之。若向先生问书法,车轰蛇斗尽吾师。”〔30〕

(二)彭元瑞与曹秀先、裘曰修交游考略

1.彭元瑞与曹秀先之交游

《国朝先正事略》卷十七《曹文恪公事略》谓曹秀先与彭元瑞为同时同郡以勋业文章并著之人〔31〕。另,曹秀先与彭元瑞乃姻亲。彭元瑞《恩余堂辑稿》卷二《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曹文恪公墓志铭》:

瑞于公家三世姻串六十年,公聘瑞女为叔子妇,叔子早卒,女守贞,迨公病笃,特以

礼迎女归,成其志,故于其请不忍辞。〔32〕

又同文谓“次祖德、次师程,俱马恭人出,皆早卒。师程,即聘瑞女者”〔33〕。即曹秀先的次子曹师程聘彭元瑞女,然曹师程早卒,元瑞女守贞。彭元瑞亦在《新建曹氏管太恭人墓志铭》说“予忝世交,备姻谊”〔34〕。后曹秀先逝,曹秀先子曹师曾请彭元瑞为其父作墓志铭,彭元瑞作《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曹文恪公墓志铭》。后又为曹秀先夫人、曹师曾生母管氏作墓志铭 《新建曹氏管太恭人墓志铭》,存于《恩余堂辑稿》卷二。

彭元瑞与曹秀先除是姻亲之外,亦是同僚。《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九百八十一载乾隆四十年(1775)四月丁酉日,时任吏部侍郎之曹秀先与时任内阁学士署工部侍郎之彭元瑞等一同奉敕充当年殿试读卷官。乾隆三十五年(1770)、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四十九年(1784),曹秀先与彭元瑞等人奉敕乾隆御制诗联句数首。

2.彭元瑞与裘曰修之交游

裘曰修向乾隆大力举荐彭元瑞,沈初《西清笔记》卷一载: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一月,乾隆命内廷诸臣举荐翰林数人以进,裘曰修等联名举荐彭元瑞、曹文埴〔35〕。彭元瑞十分感激裘曰修,对裘曰修及其家人常常作诗以敬,其《恩余堂辑稿》中卷三有《裘漫士先生所藏断碑砚》二首、《裘太夫人寿诗》四首等。乾隆三十八年(1773),裘曰修卒,彭元瑞撰《代祭裘大司空文》。彭元瑞对裘曰修之史学尤为推崇,刘凤诰《存悔斋集》卷十二《五代史记注识语》一文载:“公(彭元瑞)自乾隆癸卯以后,总裁史馆者二十年,治官撰书无虚日。间以勉凤诰曰:‘文章学问,各有渊源。吾乡前哲朱文端公名苏公之名、裘文达公名欧阳之名,其所自待者如彼。文达尤究欧阳史学,以官事剧弗遑数以责予,予今又剧矣。ÿ ”〔36〕彭元瑞以裘曰修之文勉励刘凤诰,亦以裘曰修史学勉励自我。彭元瑞与裘曰修之交游,在彭元瑞所撰《代祭裘大司空文》中最为显著。《代祭裘大司空文》言:

忆与予家,实维世交。昔先文定,鑑别匪淆。谓后来人,公为卓超。子齿视公,兄弟匪遥。中外出处,匪夕伊朝。溯从丁丑,东南水骄。予抚皖军,公驰使轺。与公周旋,始缔漆胶。同履银涛,周视金隄。河干风雨,寓舍轮蹄。情无龃龉,议绝离睽。同事九人,如星聚奎。望山榕门,二相名齐。张胡白梦,存者惟嵇。暨予两人,鸿爪雪泥。十七年中,不忍重题。迩经离合,岁序其除。人来问讯,月奉音书。〔37〕

在《代祭裘大司空文》中,彭元瑞认为裘家与彭家应是世交。彭元瑞与裘曰修二人订交可以追溯至乾隆丁丑(乾隆二十二年,1757)因“东南水骄”,彭元瑞抚皖军而裘曰修使轺车,从而有漆胶之谊,其后二人更是“情无龃龉”。故而彭元瑞在《代祭裘大司空文》中又认为二人乃莫逆之交。对于彭元瑞来说,他“始闻公疾,犹谓偶然。继而闻剧,则愕以叹”〔38〕,可见二人之情深。

[清]彭元瑞 行书张丑跋李思训画语录轴 200.3cm×38.6cm 纸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结语

江西籍四库馆臣曹秀先、裘曰修和彭元瑞三人,其中裘曰修任四库全书馆总裁,曹秀先与彭元瑞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三人交游密切,三人之间有同僚、姻亲、师友之关系,又都擅书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曹秀先《行书姚雪坡〈平躁箴〉轴》、裘曰修《行书诗卷》、彭元瑞《行书张丑跋李思训画语录轴》三件书迹,皆有宋人遗法,又兼具清代乾隆年间之馆阁书风,在一定程度上是清代地域书风的缩影。

[清]傅山 草书韦苏州答李澣诗团扇面 绢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释文: 韦苏州答李澣三首。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海隅人事远,书到洛阳秋。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辞客,何人最往还。钤印:傅山印(白)

[明]王阳明 致父王华书札册 24cm×18.5cm 纸本 1511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释文: 寓都下男王守仁百拜书上父亲大人膝下:前月王寿与来隆去,从祁州下船归,计此时想将到家矣。迩惟祖母老大人、母大人起居万福为慰。男辈亦平安。媳妇辈能遂不来极好,倘必不可沮,只可带家人、媳妇一人,衣箱一二只,轻身而行。此间决不能久住,只如去岁江西,徒费跋涉而已。来隆去后,此间却无人,如媳妇辈肯不来,须遣一人带冬夏衣服,作急随便船来。男迩来精神气血殊耗弱,背脊骨作疼巳四五年,近日益甚。欲归之计,非独时事足虑,兼亦身体可忧也。闻欲起后楼,未免太劳心力,如木植不便,只盖平屋亦可。余姚分析事,不审如何?毕竟分析为保全之谋耳。徐妹夫处甚平安。因会稽李大尹行,便奉报平安。省侍未期,书毕,不胜瞻恋之至。五月三日,男守仁百拜。钤印:梅梁山人(朱) 注国琛印(白)

[明]王阳明 上急缺地方官员疏手稿卷 40cm×119cm 纸本 1528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释文: 为地方急缺官员事:先准广西副总兵李璋呈前事,看得柳、庆地方新任参将王继善近因病故,地方盗贼生发,不可一日缺官,乞暂委相应官一员前去代理等因到臣。该臣看得柳、庆地方,近因思、田用兵不息,瑶贼乘间出掠;参将王继善既以病故,而该道守巡兵备等官又以思、田之役皆在军门督饷督哨,地方重寄,委无一官之托。为照参将沈希仪虽系专设田州驻劄官员,然田州之事,臣与各官见驻南宁,自可分理。本官旧在柳、庆,夷情土俗,备能谙悉,而谋勇才能,足当一面,求可委用,无踰本官者。该臣遵照钦奉敕谕便宜事理,就行暂委本官前去管理参将行事,听候奏请外。近该思恩、田州土目卢苏、王受等率众归降,该臣行委右布政林富,闲住副总兵张祜,分投督领各夷各归原土复业安生。今各夷见已卖刀买牛,争事农作,度其事势,将来或可以无反侧之患;则前项驻劄参将,似亦可以无设。但今议于田州修复流官府治以控制土官,则城郭廨宇之役,未免劳民动众;疮痍大病之后,各夷岂复堪此。臣等议调腹里安靖地方官军、打手之属约二千名,隐然有屯戍之形,而实以备修建之役,庶几工可速就而又得免于起夫之扰。然非统驭得人,则于各夷或亦未免有所惊疑。除布政林富另行议奏外,看得闲住别总兵张祜才识通敏,计虑周悉,将略堪折冲之任,文事兼抚绥之长,今又见在思、田地方安插各夷,皆能得其欢心。乞敕兵部俯从臣议,将张祜复其旧职,暂委督领前项各兵,经理修建之役。仍令与布政林富更互往来于思、田之间,省谕安抚诸夷。其合用廪给夫马之类,愁照议处林富事例,于南宁府卫取办。俟一二年后,各夷生理尽复,府治城郭廨宇悉已完备,则将张祜量改他处任用,而田州止存知府理治,仍乞将沈希仪或就改驻柳、庆地方守备。惟复别有定夺,均乞圣明裁处。钤印:张珩私印(白) 吴兴张氏图书之记(朱)

[明]王阳明 铜陵观铁船歌卷 31.5cm×771.8cm 纸本 1520年 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铜陵观铁船,录寄士洁侍御道契,见行路之难也。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人间刳木宁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仙人一去巳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船头出土尚仿佛,后冈有石云船稍。我行过此费忖度,昔人用心无己忉?由来风波平地恶,纵有铁船还未牢。秦鞭驱之不能动,募力何所施其篙。我欲乘之访蓬岛,雷师鼓舵虹为缫。弱流万里不胜芥,复恐驾此成徒劳。世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阳明山人书于铜陵舟次,时正德庚辰春分,献俘还自南都。钤印:阳明山人王伯安印(朱)

注释:

〔1〕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 年版,第1 页。

〔2〕 〔清〕朱筠著《,笥河文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440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版,第127 页。

〔3〕 〔清〕觉罗勒德洪等修纂,《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九二六,华文书局1968 年版,第13416 页。

〔4〕 〔清〕纪昀著,孙致中等校点,《纪晓岚文集》卷六,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第119 页。

〔5〕 郭伯恭著,《四库全书纂修考》,岳麓书社2010 年版,第57 页。

〔6〕 事见《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九百三十“乾隆三十八年癸巳闰三月”条:“庚午。谕,现在办理四库全书,卷册浩繁,必须多派大臣,董司其事。刘统勋、刘纶、于敏中、福隆安、王际华、裘曰修俱着为正总裁。英廉、庆桂外并添派张若溎、曹秀先、李友棠为副总裁。”〔7〕 事见《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千一百九十二:“(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十一月丁酉)命兵部右侍郎彭元瑞充《四库全书》馆副总裁。”

〔8〕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书法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版,第157 页。

〔9〕 〔宋〕姚勉著,曹诣珍、陈伟文校点,《姚勉集》卷四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版,第488 页。

〔10〕〔 清〕李元度纂,易孟醇校点,《国朝先正事略》卷十三,岳麓书社2008 年版,第558 页。

〔11〕〔 清〕法式善著,《存素堂文集》卷三《曹文恪公诗草跋》,程氏扬州刊版,嘉庆丁卯年(1807),第 28 页。

〔12〕〔 清〕彭元瑞著,《恩余堂辑稿》卷二《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曹文恪公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第692 页。

〔13〕《 荣宝斋珍藏11·书法卷2》,荣宝斋出版社2012 年版,第49 页。

〔14〕〔15〕〔16〕〔17〕〔18〕〔19〕〔20〕〔21〕〔30〕〔清〕裘曰修著《,裘文达公诗集》卷十二,书带草堂,清嘉庆八年(1803)。

〔22〕〔 清〕沈初著,《西清笔记》卷一,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7 页。

〔23〕〔 清〕袁枚著,《小仓山房尺牍》卷二《与尹相国论书》,大中书局1933 年版,第9ü 10 页。

〔24〕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书法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版,第195 页。

〔25〕〔 宋〕米芾著,《画史》,明津逮秘书本。

〔26〕〔 明〕张绂辑,《书画传习录》卷四,嵇氏层云阁,嘉庆十九年(1814),第 18ü 19 页。

〔27〕〔 明〕张丑撰,徐德明校点,《清河书画舫》“花字号”第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第156ü 157 页。

〔28〕《 清史稿》本传载:“(乾隆)三十五年(1770),恭遇上六旬万寿,进《万福集成赞》十章,用《唐怀仁所辑圣教序》,晋王羲之书,排次成文。上嘉之,命以内府所藏宋拓本摹勒,颁 赐内外臣工。”

〔29〕〔 清〕洪亮吉著,《北江诗话》卷四,粤雅堂丛书本,清咸丰三年(1853)。

〔31〕〔 清〕李元度纂,易孟醇校点,《国朝先正事略》卷十三,岳麓书社2008 年版,第558 页。

〔32〕〔 清〕彭元瑞著,《恩余堂辑稿》卷二《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曹文恪公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第691 页。

〔33〕 同上,第692 页。

〔34〕 同上,第694 页。

〔35〕〔 清〕沈初著,《西清笔记》卷一,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 页。

〔36〕〔 清〕刘凤诰著,《存悔斋集》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第125ü 127 页。

〔37〕〔38〕〔清〕彭元瑞著《,恩余堂辑稿》卷二《代祭裘大司空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第698ü 699 页。

猜你喜欢

诗卷四库全书行书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我问
脚踏实地
陋室铭(行书)
七绝·读黄教授《未来不是梦》感怀
论《四库全书》及《总目》对戏曲研究和学科建立的影响
春行
春行
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