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指导下的民族地区独立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途径浅析
——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
2020-07-13刘良亮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刘良亮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优先”一词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直以来,就业问题都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因素,关乎百姓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点。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地区,就业问题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为重要。民族地区高校主要生源来自本地区,而毕业生就业也主要在本地区就业。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是民族地区独立学院重点关注的关乎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下简称“相思湖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近三年相思湖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探索影响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探讨如何提高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民族地区独立院校就业工作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就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分析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 1990 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对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有价值的、不容易被模仿的和取代的能力,能适应就业市场竞争需求,获得工作机会的能力。
二、相思湖学院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相思湖学院2017届毕业生1697人,均为本科毕业生,截止至2017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6.29%。毕业生就业以企业为主,就业116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1.05%;第二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21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3.4%;自主创业2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29%;自由职业的就业人数12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89%;出国(不含国外读研)6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22%;部队7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43%;毕业生未就业人数78人,通过对为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为就业原因归纳为下列5类:继续考研或者出国深造8人,10.26%;拟参加公招考试6人,7.69%;拟创业5人,6.41%;求职中55人,70.51%;其他原因暂不就业4人,5.13%。
相思湖学院2018届毕业生1576人,均为本科毕业生,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5.05%。毕业生以企业就业为主,就业1144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6.37%;第二就业大项仍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85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67%;自主创业1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27%;自由职业的就业人数9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01%;出国26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74%;部队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53%;毕业生未就业人数63人,通过对为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为就业原因归纳为下列5类:继续考研或者出国深造6人,9.52%;拟参加公招考试9人,14.29%;拟创业5人,7.94%;求职中41人,65.08%;其他原因暂不就业2人,3.17%。
从整体上看,相思湖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企业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载体,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相对持平,所占比例不高,应征入伍的学生有所增加。同时,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未就业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求职为主,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考研、出国深造或者参加公招考试,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高。
三、影响民族地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民族地区一直以来属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远比不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各大高校招生人数持续上升,2018年高校毕业人人数突破八百万,2019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834万,预计2020年毕业生达到874万。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使得企业的选择范围更广,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大。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用人单位的可选择范围增大,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中遭遇企业的冷待。
(二)学校原因
民族地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存在不足。独立学院最开始的发展大多主要依托母体学院的社会声誉、办学场地、优势专业和优良师资。由于母体学院的学生在师资和实践方面的条件都会优于独立学院,母体学院的毕业生大部分在专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同样优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而独立学院很少能抓住自身的灵活办学优势,给予学生更多的就业能力方面的训练,使得大部分学生缺少实践机会,无法与母体学院的毕业生竞争。
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同时也考虑办学成本的问题,通常没有设置足够的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因此在大学生从一开始的职业规划、就业技巧的培训、就业心理动态跟踪和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有些就业创业课程的老师并非一线就业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信息相对滞后,加上学生对相关就业课程的态度重视不够,课程效果不够理想。
(三)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有待改善。独立学院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录取的时候分数相对不高,由于没法进入自己理想的高校,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心灰意冷,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的自律性不强,有些学生更存在得过且过的想法,通常表现为对学习和社会实践的不积极;而且独立学院的学费较普通本科学院学费偏高,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较好,使得一部分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这使得学生在求职面试的时候表现不尽人意。而今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考核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对专业素质的考核,对学生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和人文修养等颇为看重。求职期间各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等环节下来,也会让学生心理产生压力,对求职产生恐惧心理。
四、提升民族地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途径
(一)紧扣国家和地区的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提高毕业生地区优势
国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政策都有相应的扶持,高校可以通过研究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政策,提升民族地区毕业生的地域优势。如国家出台的西部志愿者计划,招募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基层工作。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可以增加民族地区的特色课程如壮语和瑶语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帮助民族地区毕业生提升语言竞争优势;也可以开展如壮锦制作等技术技能型较强的专业,提高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不可替代性。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校企合作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独立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制度优势,加快专业课程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打破专业课程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壁垒。独立学院的董事会成员大部分来自企业,因此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可以依托自有的合作企业,增加毕业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进行授课,丰富教师群体,帮助大学生从不同人才身上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提升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对于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作为民族地区的独立院校,更应该加强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比较清晰的目标,对就业技能有明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在就业中取得就业优势。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疏导,提高毕业生就业承挫能力
民族地区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压力与其他毕业生不同,他们承受着母体学校毕业生和其他同类院校等多重竞争压力,在就业竞争上容易受挫,产生“逃避就业”的心理。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提升就业的成功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地区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地区和社会的关注。目前民族地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还有待提升,因此,民族地区的独立学院有必要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以及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才能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