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建:技术助力油气勘探新发现
2020-07-13卫婷婷
卫婷婷
孜孜不倦聚焦西部油气勘探前沿理论和技术,独辟蹊径助力油气勘探再上新台阶。20年来,王兴建始终致力于解决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难题,在各向异性保真及成像、人工智能与自适应方法相结合的弱响应含气性检测理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使基于成像技术的储层预测成为油藏精细描述的重要手段,为未来中国能源自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学术研究孜孜不倦
提到王兴建,众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都会笑着说,“不论平时还是假期,漫步在砚湖南路,综合楼一楼亮灯最晚的那间,就是王老师办公室”。王兴建说:“我所从事的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地质学、地球探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只有不断学习,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研究手段和内容,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他2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前行着,先后提出了基于相干层析AVO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实现了成像和储层预测的有机统一;并创新发展了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AVO属性定量分析理论方法、适合地层横向变化较大的概率神经网络叠前反演含气性检测理论方法;还进一步突破传统属性融合方法,把属性融合技术发展到叠前数据,把非线性方法应用到确立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的关系中来,直接预测物理属性,如孔隙度等;提出了基于测井远探测稀疏射线束成像的非常规油气压裂监测方法;基于VMD-WVD的衰减估计算法;基于混合时基匹配追踪的时频分解方法等。近三年,他被专门介绍科学新发现的美国知名科技媒体Vertical News报道的具有高度原创性和新颖性的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物探领域高质量、高影响论文有4篇。他还在AAPG页岩气研讨会、非常规勘探开发等国际会议上进行报告及专题主持等。
技术创新历阶而上
随着勘探目标日渐深部化、微小化,勘探环境的复杂化,对油气勘探成像和储层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兴建主持的国家重大专项“莺琼盆地高温高压流体输导体系过程模拟与成藏效应”项目已近尾声。莺琼盆地为新生代盆地,在第三系沉积了巨厚的砂泥岩盖层,局部达到上万米。“项目难点在于如何精确刻画盆地的输导体系,其次,盆地的层藏效应如何去进行模拟实验。”基于此,王兴建首先从地震资料成像做起,对底辟带进行精确成像,加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来刻画输导体系;其次,采用虚拟井数值模拟的方式突破了在盆地资料不全的情况下无法进行盆地成藏模拟的瓶颈问题。
而国家重大专项示范工程“义171井井震联合测试分析”项目则主要是解决薄层的储层预测问题。王兴建介绍说,义171井属于胜利油田,在以前几乎不会动这种厚度仅有两米的油层。“我们采用了井控反演拓频方法,通过对分辨率分析,进行砂组响应组合,实现了砂组组合精细刻画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粘弹性波动方程模拟,实现砂组含流体响应的频谱变化。这样,通过两者结合精准实现了储层定位。”王兴建笑着说:“这个两步法预测技术已在推广,产值可期。”
王兴建看好目前国家的油气勘探开发和能源自主,“一个是资源方面,我们有巨大的常规和非常规资源量;另一个是技术进步,设备的更新换代,促使我们有一些更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