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阿拉丁》的生态翻译伦理解读

2020-07-13周素文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640

名作欣赏 2020年17期
关键词:阿拉丁字幕译者

⊙周素文[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640]

一、引言

自2010 年始,迪士尼将一系列经典动画电影陆续进行真人化改编和翻拍,除首部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大获成功之外,其余皆略显平庸,反响平平。2019 年5 月由盖·里奇导演的真人版电影《阿拉丁》,终于带给观众一个惊喜:电影在北美和中国内地同步上映后获得了广泛好评和可喜票房。

本文将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下,解读电影《阿拉丁》的生态翻译伦理内涵,重点分析在中国大陆上映的《阿拉丁》中英文字幕,探讨生态翻译伦理对电影翻译和字幕翻译策略的指导和规约。

二、理论背景:生态翻译学和生态翻译伦理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新兴的翻译研究范式。它初创于世纪之交,经过近二十年(2001—2019)的发展,已形成了基本的理论话语体系,正焕发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生态翻译学突破了西方译论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等简单性思维模式困境,强调翻译的整体适应性原则,把翻译研究问题扩展到翻译生态、文本生命与译者共存的“共生”,注重翻译现象的生态分析、动态分析与复杂性分析。生态视角下,翻译的首要问题不再是语言的对等问题,而是环境结构与心理机制之间相互作用时生成的多维度转换的适应性问题。

翻译伦理属于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西方翻译伦理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在其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安东尼·皮姆(Anthony Pym)、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和安德鲁· 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成果最为突出,影响最为广泛。贝尔曼反对文化自恋,主张迎向异质的翻译伦理。韦努蒂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异伦理”的概念,强调译者的文化使命感和正义感,鼓励译者摒弃排外和霸权心态。皮姆吸收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强调译者的组织和协调责任,突显翻译伦理的主体间性意识。切斯特曼承其脉络提出了基于价值的“解放性翻译”伦理三原则,试图由此协调责权关系,在翻译的规约和自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国内学者孙致礼、吕俊、朱志瑜、祝朝伟等陆续从文化、意识形态、实践规则、职业操守等角度对翻译伦理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因为翻译研究“生态维度”的缺失,上述国内外的翻译伦理研究大都只涉及人对文本、文化和他人的关注。

生态翻译学创始人胡庚申教授类比生态伦理,针对翻译实际,基于生态翻译学研究取向,演绎提出生态翻译学的四个基本伦理原则:“平衡和谐”原则、“多维整合”原则、“多元共生”原则以及“译者责任”原则 。这四项基本原则克服了西方翻译伦理的理想化和精英化,具有实操性和普适性,散发出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和谐之光。其中“平衡和谐”原则是四项基本伦理原则中的核心原则,也是翻译伦理原则生态性和整体性的集中体现,而“译者责任”原则则成为生态翻译伦理原则的实操入口和贯彻路径。

三、真人版动画电影《阿拉丁》的生态解读

“阿拉丁”的故事最初源自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阿拉丁和神灯”。18 世纪初,法国翻译家安托万·加朗将叙利亚手抄本《天方夜谭》进行整理和翻译,其译本在欧洲社会引起轰动,“阿拉丁和神灯”得以流传。1992 年,迪士尼在“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基础上打造了全新的动画电影《阿拉丁》。该影片仍以阿拉丁和公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合了《天方夜谭》其他故事中的元素如“飞毯”“阿里王子”等。改编后的电影因其丰满的人物形象、紧凑的叙事逻辑、鲜明的时代主题被认为是迪士尼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银幕经典。2019 年真人版《阿拉丁》电影则保留了动画版的天马行空和浪漫奇妙,还原了动画版的故事架构和经典场景;同时又打破其简单的叙事和说教的内核,深入刻画了茉莉公主、阿拉丁和灯神的人物性格,影片的内涵也上升到了关于人性和独立女性的价值思考。尤其是茉莉公主性格成长中闪烁的女性主义光辉成了影片的一大亮点,这无疑是迪士尼对女性主义潮流的一种顺应,正是这种积极正面的生态适应为影片赢得了票房和口碑。从古阿拉伯神话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口口流传,到20 世纪迪士尼动画电影《阿拉丁》成为银幕经典,再到2019 年真人版电影《阿拉丁》在北美和中国的同步上映,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正向交流和积极传播,这正是适应选择论的一种体现。

四、《阿拉丁》电影字幕翻译的生态翻译伦理体现

把电影《阿拉丁》的翻译纳入生态范式,其研究涉及中美两国电影市场行情、电影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中国国家电影局、中文字幕翻译者、中美观众、电影票房收入和口碑等“诸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动态平衡。而译者是翻译群落的代表,是直接的参与和具体的实施者。译者有责任、有能力、有义务实施和践行翻译生态的平衡与和谐。比如译者的责任意识会渗透到翻译文本、“翻译群落”和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的一切“他者”的关系之中。一般来说,译者对翻译文本的责任显而易见,而译者具体负责统筹协调“翻译群落”“翻译环境”“翻译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责任意识却常遭忽略,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是特别要注意的。翻译字幕时,译者应该本着“译者责任”的翻译伦理原则,结合电影字幕的特点,关注“共生”,坚持整体适应性策略,进行多维度转换,凸显生态进路。我们以《阿拉丁》字幕翻译为例,来分析探讨生态翻译伦理原则对字幕翻译策略的指导和规约作用。

(一)生态伦理规约下的字幕简洁化处理

电影字幕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人物对话的时空受限性。人物对话需要在相应的播放电影空间中传递给观众。电影画面对应的字幕出现的时间极其短暂,因此字幕翻译时对其进行简洁化处理是很常见的策略。

例1 原文:We must find you a husband,and we are running out of kingdom.

译文 你得找个丈夫……能嫁的王子不多了。

例2 原 文:Stay in your place better seen and not heard.

译文 谨守本分,多看少说。

按照阿格拉巴王国的法律,公主只能嫁给王子。国王一方面感到自己年岁已大,另一方面巫师贾方对他又步步相逼。当茉莉公主拒绝了安德斯王子之后,当着贾方的面,国王对女儿语重心长地说了例1,这是父亲对女儿的亲密话语,传递的信息是“父王所剩年岁不多,不能再继续掌管国家,女儿要赶快找一个好王子当丈夫来继承父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王用了“We”,而不是用“I”,而且说话时一直是怜爱地搂着女儿的,所以国王在内心深处是尊重女儿的,也同样把女儿当成了一国之君,只是碍于传统的法律和父权,国王无力反抗,只能接受。这句简单的台词折射出国王内心的矛盾和忧虑。译文适应中文的语言习惯,把主语换成了“你”,简洁清晰,传递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和尊重。“能嫁的王子不多了”相比直译的“我们掌管国家的时日不多了”,更加直接明了,字数也少,是很难得的好译文。例2 是贾方对茉莉公主的训诫,态度傲慢,言辞冷酷。译文则保留了原文的简洁风格,用两个四字短语简单译出,让观众感觉风刀霜剑,不寒而栗。以上两例的翻译都采用了简洁化的策略,译者尽量减少对原语生态的损伤,而且在原语生态和译语生态的协调与平衡方面能够做出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从而重构了一个最接近原语生态的译语生态,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字幕口语化处理和伦理

影片《阿拉丁》主题清晰明朗,积极向上,也可以说是一部亲子片,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观赏,口语化是其字幕的另一个特点。大部分台词浅显易懂,通俗简单,朗朗上口的口语俚语出现频率也比较高,译文亦是如此。

例3 原 文:I’ll give you a bag of dates for it,nothing more.

译文 我给你一袋枣子,不要拉倒。

例4 原文:Why are you playing hard to wish?

译文 许个愿望干吗啰哩吧嗦?

例3 是阿拉丁把偷来的项链拿去换食物,但当铺主苏拉精明粗暴,只给阿拉丁一袋枣子。译者把苏拉的这句“nothing more”进行了口语化改写,翻译成“不要拉倒”,比“一袋也不能再多”更能传递苏拉精明粗暴的商人形象。例4 是灯神精灵埋怨阿拉丁在许愿之前不够干脆,原文用了现在进行时态来表现灯神的不耐烦,译文进行了语言维的调整,增加口语词汇“啰哩吧嗦”来弥补中文的时态缺失。在以上两例的翻译过程中,无论是例3 的改写还是例4 的增词,都对原文进行了口语化处理,在语言词汇和时态方面进行了调整,结合语境和整体语言生态,在风格和内涵上又做了加工,用优良的译语生态替代了和谐的原语生态,这种口语化翻译策略既受生态翻译伦理的制约,又是对生态翻译伦理的一个论证。

(三)字幕娱乐化处理和伦理

娱乐化改写已成为近年来字幕翻译的一种现象,这跟当下中国乃至世界媒体泛娱乐化思潮是分不开的。观众们更容易接受娱乐化的报道,娱乐化解读甚至会代替严肃思考。好票房的影片自然而然会在某种程度上迎合这种娱乐化思潮。

例5 原文:I’m the best.

译文 我是歌神。

例6 原文:Well,be over there minding my business.

译文 我过去那边玩沙。

例7 原文:You hooked me.See you there?

译文 算你狠。到那边见

以上三例均出自威尔·史密斯扮演的灯神之口。不同于动画电影里的冷漠怪诞的灯神,威尔·史密斯塑造的是一个既聒噪搞笑又纯情暖心的灯神形象,他每次叙说自己遭遇时都是轻描淡写,说完后又马上恢复聒噪逗乐的喜剧形象。他一面展现着最悲惨的命运设定,一面又承包着全片的笑点。迪士尼影业部门主席西恩· 贝利也盛赞威尔·史密斯的表演,称其塑造的灯神营造了“美丽、暖人心脾而且喜剧性的氛围”。灯神精灵和阿拉丁第一次见面时用一支欢快的歌曲进行了自我介绍,最后以一句“I’m the best(例5)”收场。译文结合语境和国内外流行语,翻译成“我是歌神”,实现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保留了原语的生态。例6是反派人物贾方要求和阿拉丁私聊时,灯神自言自语退至一边。原台词相对普通,译文因添加“玩沙”一词,创造了原台词中并没有的幽默效果,但与故事发生时的情景比较吻合,可以说这句字幕的翻译体现的是翻译策略中的整体性,符合翻译伦理中的“多维整合”原则,对译文生态的重建起到了正面作用。例7 是在阿拉丁变身阿里王子之后,因为紧张和不自信在茉莉公主面前语无伦次,窘态百出,所以要求灯神帮他再次制造机会赢回茉莉公主的芳心,灯神调皮搞怪并未轻易答应,两人因此互逗嘴皮,最后阿拉丁直击灯神软肋,灯神就以一句“You hooked me.See you there ”甘拜下风,答应了阿拉丁的要求。“You hooked me.”是灯神戳穿阿拉丁对他耍的小把戏,有“你下套给我/你赢了”之意。译文使用的是当下流行的口语“算你狠”,这种替换式翻译法淡化了原文的语言生态,深化了译文的交际生态,折射出的是对整个电影翻译群落的尊重,对于电影字幕翻译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以上三例其实也可以作为当今电影字幕翻译娱乐化的正面译例代表,值得电影字幕译者学习和借鉴。翻译过程中,在不破坏原语生态,尽力重构译语生态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浅化和深化的翻译策略是符合生态翻译伦理的平衡和谐原则的,值得字幕翻译者的尝试。

五、结语

生态思想嵌入学科研究之中,已成为当下全球性生态学术研究的重要特质,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应时而生,生态翻译学强调积极的顺应和整体的转换。真人版电影《阿拉丁》中英文字幕版是生态翻译的一个成功范例,在其中英文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字幕进行了简洁化处理、口语化处理和娱乐化处理等,这三种翻译策略都结合了电影字幕的语言特点,坚持多维整合原则,尽最大可能保留原语生态,建构了与原语生态最为接近甚至更为优良的译语生态。《阿拉丁》英汉字幕的生态转换也反映出生态翻译伦理原则较之于其他翻译伦理原则更具宏观性和整体性。它聚焦的不仅仅是译者对于文本的伦理,而是整个生态翻译过程中“诸者”之间、文本之间以及“诸者”和文本之间的伦理。生态翻译的伦理视野具有全球性、生态性和前瞻性,对具体的翻译实践,如电影字幕的翻译具有切实的指导功能和规范作用。

①胡庚申:《翻译研究“生态范式”的理论建构》,《中国翻译》2019年第4期。

②罗迪江:《翻译研究中的问题域转换:生态翻译学视角》,《中国翻译》2019年第4期。

③杨镇源:《翻译伦理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555页。

④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 建构与诠释》,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09页。

⑤⑥陈丽娟:《从〈阿拉丁〉看传统题材电影的改编与开发》,《电影文学》2019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阿拉丁字幕译者
第二章 不知走向何处
第一章 一个富人的帮助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阿拉丁
幸福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快速搜寻和下载电影字幕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