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格局构建
2020-07-13班田
班田
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治理格局构建提出了治理体制、治理方式改变的重要创新论述,并在理念创新的基础上对我国特色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和社会治理格局构建的措施是基于实践总结的正确理论和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实践价值。
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中,强调社会治理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重要意义,对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有积极的价值,所以重视关于社会治理的分析与研究非常必要。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重要决定,从决定的内容来看,其与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社会治理理念的五点创新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基于重大决定和习近平的理念创新分析我国特色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这对于我国特色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价值。
一、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了解和分析我国社会治理现状基础上,针对治理理念不适应问题进行了论述,从具体论述内容来看,在治理理念方面,其提出了5点创新。
(一)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平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的和谐,这是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不断追求的社会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需要保持头脑的清醒,需要将和谐稳定坚持到底,因为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而要真正实现和谐稳定,必须保证社会处于平安的大环境中。只有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的发展才会安定有序。简言之,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其对于社会和谐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社会治理中必须将平安作为一大目标。
(二)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和人有关,所以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人的治理,只有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捋顺了,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社会安定才会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两会中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论来看,社会治理实际上是对人际关系的调整,所以需要将人作为核心。
(三)社会矛盾的妥善处理十分重要
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发展来看,社会矛盾具有复杂性,而且矛盾正处于凸显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维持社会的稳定就必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导致了问题处理实践中的难度增加,而且问题处理会有比较广的牵涉面,面对这样的问题,必须基于民生问题的基本思考做好矛盾的协调与解决,从而使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不断得到巩固,这样一来,社会矛盾的预防效果会更加突出。
(四)强调活力和秩序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让社会维持活力,既不能管得太死,这样容易导致社会活力的缺失,当然也不能管得太松,这样会滋生较多不稳定因素。总而言之,在社会治理实践中,一方面需要将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进行解决,另一方面需要把握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以此实现秩序基础上的活力体现和活力现象中的秩序控制。
(五)重视社会治理“四化”水平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因为这是新时代环境下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推进社会治理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有效使用,要全面的提升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同时要加快自主创新,从而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社会治理的整体成效提升。
二、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治理论述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他指出,要構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强调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其一是要重视特色治理体制的建设,其二是要强调治理方式的改进。只有这两方面的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治理格局的构建效果表现才会更加突出。以下是具体的阐述。
(一)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
就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需要将政府的社会治理主导作用做充分的发挥。就政府的社会治理主导作用发挥来看,指的并不是包办一切,而是对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等进行健全,实现政策法规的完善,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实践,这样,社会治理可以实现多方面动员,治理力量会空前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强调,要将利益保护、利益协调等机制进行健全,从而引导老百姓积极表达诉求并参与治理实践,实现自我约束与监督,这样,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会更加突出。
其次是要将社会协同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就此内容中的“社会”而言,具体指的是社会主体。基于社会治理做具体的分析可知,目前的社会主体是比较多元的,比如企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基层组织等都是社会主体,这些社会主体的力量协同可以使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更具实效。所以在治理实践中,需要做好社会组织的协同工作,使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最后是要强调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公众参与。就目前的社会治理来看,治理的核心是人,也是就是说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对人员关系等做分析与处理,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动员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使其明确自身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当其知道自身的双重身份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时,公众对自身的行为习惯等会进行约束,同时还会对身边人的行为等进行监督和约束,这样一来,社会治理的力量显著增大,最终的社会治理效果也会明显提升。
(二)社会治理方式的改进
社会治理方式的改进对于构建治理格局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强调社会治理方式的改进。就社会治理方式的具体改进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强调系统治理。系统治理对于治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有重要的意义,就系统治理的具体实施来看,包括如下的内容:1.依法治理,就是要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2.综合治理,就是要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3.源头治理,就是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深层次问题。
其次是强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方式之一,也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大优势。面对社会治安新形势,必须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具体实施来看,需要将治理的重点放在基层,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治理。
一是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环境、交通和社会治安等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受关注程度也高;二是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三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做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明确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强调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对于具体的社会治理而言有突出的指导作用,所以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治理论述进行阐述,并就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做讨论与分析,这对于实践工作开展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历史脉络、路径取向与政治意涵——以广东实践为例[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3):46-52.
[2]张曦.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一个文献综述[J].宁夏党校学报,2018(4):122-128.
[3]周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研究——基于理论创新和研究体系的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9,35(4).
[4]马加民,卜全民.危害公共安全犯罪预防路径解析——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视角[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2).
[5]马海韵.“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内涵[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4).
[6]陈铮鑫.中国共产党在云南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实践——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视角[J].青年与社会, 2019(1):1-3.
(作者单位:中共秦安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