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0-07-13路生东
路生东
语文贯穿学生学习阶段的整个时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它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日后成长十分重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但是目前小学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甚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理解也不尽人意,大多是机械地学习课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必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科目,但是很多人对语文的理解并不全面,仅停留在语文教学的表面层次,认为语文教学就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字、词、句等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事实上,语文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学习语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并让其起到相应的效果是大多数语文教学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人的很多思想品德以及做人的原则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措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一、 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之外,更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品德。小学是学生思维养成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受到的教育直接影响日后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思维的建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和强大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实际教学有重要意义,既能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结构的构建奠定文化基础。
二、 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关注教学目标性。小学语文教材虽然知识简单,但是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多我国经典古诗词和传统道德文化,每一部分知识都有其相应的教育价值,如果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由于知识面涉及广泛注意力不能凝聚其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目的也难以实现。尤其是小学阶段教师对于课程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标注,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体现出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教材中的古诗词,学校还可以融入《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简单的传统文化著作,让学生深入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次还要发展教学实践性。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围绕教材展开,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单方面给学生讲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低。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同时注重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功能,在教学方式中融入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将传统文化与教材知识结合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并且能更好地实现有效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涌现出来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及著作,这些人物和著作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的地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著作作为教学读物,让学生在学习阅读完教材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课堂或课外时间诵读经典著作,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阅读著作。在选择著作时,教师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经典著作,难度可以随年级呈递增趋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从著作中感受我国古代人身上存在的优良美德,同时对我国的优秀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鞭策和规范自身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著作是以古诗、诗歌或者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根据著作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可以让学生充当其中的人物,切实感受和理解著作。例如在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古诗时,这是一首边塞诗,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前四句中“即”“忽如”等都形象地描绘了早晨看到美景的情境,最后三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是描写归客离去时的情景,这首诗既描绘了我国边塞的美景,又描写了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故事中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二)强化优秀文化学习
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并让其促进学生的发展就需要强化小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学习。首先,小学生年龄较小,缺少一定的辨識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教师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的长辈,大多数小学生对教师都充满敬佩和仰慕,往往将教师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在日常和学生的交流中可以渗透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接触和聆听优秀文化,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染力更强,教学效果更佳。其次,虽然小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能力较差,但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去接触和学习优秀文化,并和家长合作,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适当引导学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感受和学习优秀文化。最后,学校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一项,或者融入其他科目的考试,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三)生活化教学
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真正对学生的实践起到促进作用,其教学方式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更重要的是渗透进生活中,以实际生活为载体,也就是生活化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时,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国,虽然不同的民族同属于一个国家,但是这56个民族各有不同,各有特色,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可能很多小学生都所知甚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头饰、饮食、风土人情等,加深学生的认识,学生记忆也更加深刻,同时还可以将其他民族的某一个风俗和自己的民族对应的习惯对比,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 把握主动性和评价体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有主动意识,首先是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渗透优秀文化的实践活动学生都应该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当成课堂和实践的主体,并给学生时间自主思考、总结、学习。其次是教师的主动性,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整体方向上给予引导和支持,避免教学活动无序和教学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还应该把握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必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目标是传承,因此评价体系要采取动态的评价方式,关注活动过程,关注学生语文素養的提升。
四、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思想品德以及文化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而语文课程的教学则担任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任务,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论述了开展经典诵读、强化优秀文化学习、生活化教学、把握主动性和评价体系等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实践措施,希望通过以上措施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优秀文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莹莹.在中职语文实践活动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74.
[2]杜程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罗勇.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8):138-139.
[4]吴静. 洛南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陕西理工大学,2017.
[5]王静. “凤阳花鼓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敦煌市转渠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