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分析
2020-07-13赵东财
赵东财
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的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用于学生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建立于历史学学理与历史教育本质基石上的,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有较好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重视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对其职业发展与个人素养至关重要,也影响着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用于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能够全面阐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将其中涵盖的历史学学理与教育理论依据应用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求真”“求实”“求思”“求本”,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是主要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求真”的重要理论。实证精神是历史学科素养中“求实”的主要内涵,求实也是求真的主要基石,所谓求实,应以唯物史观来实践,树立历史时空观念来实践,从育成史料实证精神的角度来实践,从运用历史解释的角度来实践,从建设课程体系的角度来实践。这也证实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实证精神的重要性。“求思”理念中,以历史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即历史思维为主,从史实中出发,以历史时空思维展开历史学习,以历史解释提高历史思维品质,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提高历史思维品质是重要内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以人为本是最基本的历史教育观,以学生为本所构成的“求本”理念,是基于历史学科本质所决定的。所以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进行探究,能够发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拘泥于历史学科的科学教学,其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皆能够起到教育作用与教育意义。
二、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这其中应基于两个主要的目标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一是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二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品质。从职业认同感教育来说,应从本职业的社会价值,职业发展前景,职业兴趣培养等方面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教师能够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并建立学生对本职业的职业概念认识,以多元化的职业教育结合职业道德素养、职业前景、法制教育等,建立起学生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从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中来说,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应重视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要性作用,从本职业实际情况中切入,客观评价行业现状,剖析积极正面与消极负面的行业案例,从而分析行业制度规范与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另外还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在实践学习中不断督促改进。
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
基于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更加要求在中职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培养与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不仅能够作用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也能夠作用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这可以从两个角度中进行分析。
(一)基于历史学科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展开
历史学科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唯物观史、实证精神,这其中,与职业道德教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1.唯物观史
历史学科中谈唯物观史,从学科本质上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与发展规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唯物观史也讲述了在面对一些历史问题与历史现象时,应考虑历史条件的必然性,只有在遵循历史运动的辩证规律下,才能够达到历史求真的要求。所以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唯物史观的科学历史观,引申在学生职业发展中的某些观念,提示学生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不应受问题的表象所影响,应考虑问题发生的原因、问题发生的必然性,与这一问题背景下,是否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及现象。将职业教育引入历史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与品质。
2.实证精神
历史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证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中应掌握的精神,也是深度解剖历史,理解与认识历史的重要精神。历史学科教学中,常以辨析史实的角度来达到“求实”效果,这是由于许多历史是以文字或实物载体留存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史事的过程中,难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这其中也可能产生臆测、歪曲史事的现象。所以在历史学科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实证精神,若是不能够以整体、宏观的视野概览历史,则不能够发现历史的全貌。这种实证精神用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处于重要性地位,将实证精神应用于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可以通过团队讨论方式展开。例如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就农村改革的必要性给予史料实证分析。从中联系不同的学生对农村改革必要性的认识,以团队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同一个问题下,存在多种不同的可能性,需要保持实证精神,才能够获得较为准确、深刻的理解。这种氛围下,对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有重要作用,运用于职业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中,也能够起到重要性作用,使学生在本职工作中,能够保持实证精神,坚持职业道德品质素养,而不是随波逐流。
(二)基于职业道德教育中历史学科素养的融合
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意识层面的教育,所以将职业道德教育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中,皆能够起到教育效果。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能够从多个方面中展开。
1.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求本”作为历史学科教育观,同样也适用于职业道德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并不断创新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中职学生在学习自主性上较差,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学习,或单方面灌输学生知识,而应该以适宜学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上构建学生为主的教学课堂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自主表现的平台与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用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也充分体现了个人能动性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自省,反复斟酌与反思个人行为,在提供学生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建立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素养的基本基石,促进学生道德自省意识的提升。
2.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落实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中职学校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有利于改善中职学生行为模式与行为标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把握“求真”意识,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保持课堂教学无差错,在学生学习问题的纠正上更需要准确到位,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杜绝学生“插科打诨”“相互推诿”。特别是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中,更需要保持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联系,提高学生“求真”意识,增强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理解、掌握与内化。在校园生活中,需要合理“求思”,将历史思维应用于校园管理中,对学生间的冲突合理解决,营造起良好的道德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包容品质等。中职学校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有利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展开,有效融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完善落实。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建立于历史学学理与历史教育基石上,所以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中,能够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意识层面教育,能够融合于多个学科中,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础上,培养职业道德品质具有良好实践意义,能够发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求真”“求实”“求思”“求本”等教育理念,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落实。
参考文献
[1]同小花. 从历史课程实施谈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温州大学,2013.
[2]苏雅拉其其格.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历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张春玉.中职学校历史教育的缺失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方健华.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