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甘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7-13张希君
张希君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高度发达的金融业的有力支持。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国金融业也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甘肃省金融发展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努力实施多重约束下的战略突围,走出一条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金融力量。
一、近年来甘肃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近年来,金融业对甘肃省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2018年,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371.74亿元,同比增长9.40%。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678.46亿元,同比增长5.0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额也基本保持了快速增长。虽然近几年甘肃省的金融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和全国相比尚存差距。总体来看,全省金融运行平稳,呈现“贷款增速放缓,存款增速大幅下降,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下降,新型债务融资工具运用步伐加快,企业融资成本保持低位”特征。
(一)贷款增速放缓,但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1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707.24亿元,增长11.18%,增速比上年末下降 4.83 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贷款1780.82 亿元。
贷款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是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继续下降。据调查,全省金融机构项目储备约 8500 亿元,同比减少近1000亿元,且项目提款率仅为25.8%,下降近5个百分点。二是政府类项目有效信贷需求全面放缓。年末全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1200亿元,同比仅增长3%。三是存款对贷款投放的制约开始显现。随着存贷比例不断上升,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影响贷款投放。部分全国性银行以存定贷,存款增长放缓直接影响贷款投放。
(二)存款增速大幅下降,企业存款减少较多。
201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777.22亿元,增长 1.49%,增速同比下降 5.97 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存款 250.6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148.9亿元,同比下降7.29%。
存款增长放缓的原因:一是项目建设沉淀资金减少较多。1-11 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 4850.1 亿元,同比下降42.3%。二是贷款派生存款减少。全年全省贷款新增额同比少增416.7 亿元,派生存款随之减少。三是企业存款减少。全年全省企业存款减少400.66亿元,同比少增665.68亿元。四是非银存款减少。在金融去杠杆、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非银金融机构流动性趋紧、存款减少。年末,全省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53.32亿元,比年初减少159.8亿元。
(三)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下降,新型债务融资工具运用步伐加快。
同业拆借、债券市场交易规模下降。受金融同业加杠杆监管趋严、资金价格抬升、市场流动性趋紧等因素影响,全年拆借、债券市场交易总规模缩小。2018年,全省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累计拆借成交额 562.76 亿元,下降 17.19%;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债券交易69138.14亿元,下降24.86%。
新型债务融资工具运用步伐加快。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加强新型债务融资工具宣传推介,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瞄准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倾斜政策,积极使用新型债务融资工具发债融资。2018年,全省在全国银行间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22 笔,融资总额 186.1 亿元。绿色金融债发行实现突破,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共注册40亿元绿色金融债,已成功发行20亿元;公开市场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取得新成效,西北首单供热资产收益权业务成功发行,实现融资7.37亿元;西北首单扶贫票据成功发行9亿元,开创了通过债券市场支持甘肃省金融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增强,企业融资成本保持低位。
金融业回归本源趋势更为明显。人民银行综合运用MPA、再贷款、再贴现、窗口指导等一系列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全省金融机构表外、同业、理财、债券交易等业务增速适度回落。在全年贷款增长11.18%的情况下,银行总资产仅增长4.93%,同比下降4.75个百分点,相当于在保证对实体经济投入的同时少扩张约1200亿元。同时,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据调查,全省金融机构参与的产业基金规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倍;PPP项目起步,落地实施超过700亿元;通过债转股等形式进行股权投资150多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杠杆率。
企业融资成本保持低位。在市场利率持续上行情况下,人民银行通过支农(扶贫、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投入甘肃的央行低成本资金超过110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适当控制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确保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3%,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8%,同比下降3个BP;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 6.81%,同比下降 12个BP。
二、甘肃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
(一)金融资源总量较少,金融深化程度較低。
近年来甘肃省的金融资源在不断扩大,但全省的金融资源总量仍呈现出稀缺状态。甘肃是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收入水平较低、居民收入少、失业率高,导致了储蓄资金的规模一直较低,储蓄存款作为银行信贷业务资金最重要的支柱,在一定程度上又致使市场上资本的供应程度变小。缺乏投资支持,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抑制。甘肃省金融机构较少,以间接金融模式为主的金融市场一定会使区域内金融资源分配能力变得比较集中,而且主要的商业银行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很难形成相互间金融服务竞争的局面,使得金融资源效率不断变低。使得众多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不能有效解决,农村信贷的成本居高不下。金融资源的来源主要是储蓄存款,但是在城乡居民储蓄的存款中,定期存款的比重一直很大,致使融资的交易成本一直很高,进而导致金融资源的配置成本也高。金融市场的资源能力水平低下直接限制了甘肃省对区域外资金的引诱能力,面对着无法吸引外来区域资本的流入和本区域资金向外流失的双重考验,甘肃省资本运行的紧张状况不断增长。
(二)金融機构运行效率较低,资金资源运用不充足。
近年来甘肃省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面临金融机构运行效率较低,资本集聚能力不足而投资规模需要不断扩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全省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在逐渐增加,而金融机构创新力不足,运行效率较低,从而造成了资金运用能力较弱等问题。存贷比是衡量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高低的主要指标,甘肃省在 2006年至 2016 年间的存贷比在 58.33%~84.23%之间浮动,且大部分年份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甘肃省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较低,信贷资源没有得到合理运用,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存贷比较小的情况下,说明信贷资源存在利用不充分或者浪费的现象,金融机构配置资金效率较低,省内有些企业需要资金却很难得到贷款来发展生产,而金融机构未合理充分地利用信贷资源从而使其自身的营利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直接融资能力不足。
甘肃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有严重的滞后问题。不仅证券公司的数目少,而且资本证券化率较低,直接导致了融资受限制,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发挥资本存量流动和资本重组的作用。甘肃省区域经济与全国相比很小,经济发展基础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经济增长还是主要依靠投资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金融的发展明显慢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经济市场活跃性有待激活。相比于全国其他地区的高级金融发展程度,甘肃省的存量资本是极其不足的,经济的增长只可以依托于不断加入的增量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截至 2018 年 6底,甘肃省的上市公司只有 33 家。甘肃省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不仅表现为公司运营规模,还表现在融资水平低下、筹集资金能力非常小。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是地区直接融资的主要来源,股票筹资额和债券筹资额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地区直接融资能力的强弱,甘肃省的股票筹资额和债券筹资额在近十年间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波动较大,所占全国的比例大部分年份都在 1%以下。除此之外,全省的债券市场、信托市场等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这使得全省的金融资源配置渠道缺乏。
(四)金融组织结构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银行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甘肃省是依托于银行业为主要金融交易场所的金融结构体系的典型代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给市场竞争造成了负面影响,不进行充分的竞争,就不可能形成高效的资源配置,致使经济发展仅仅依靠于银行,增加了金融风险。直接融资方式如股票、债券等发展速度缓慢,客户参与程度很低,只有较少的企业能使用。总体来说,甘肃金融资本匮乏,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劣质的融资手段和错误的资本配置,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发展,不健全的区域金融组织严重束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甘肃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
(一)合理开发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深化程度和运行质量。
甘肃省的金融资源总量处于稀缺状态,在全国的占比一直较低,并且金融资源的各组成部分中除了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外,都呈现出变动不稳定的趋势。同时,在实证分析中反映出甘肃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在规模上欠合理,需要进一步调整。因此在提升效率时,应当从金融资源的规模开发着手。
一是优化全省的金融市场格局,做到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多行业协调发展,使金融资源的各构成部分可以稳步增长,这样有利于全省的金融资源合理开发。二是鼓励民间投资,促进省内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经营良好的民营企业提供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样的竞争机会,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引导民间资本在国有企业中入股,使得企业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三是在金融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相比城市金融资源,农村金融资源的开发会更加困难一些,这主要是农村的金融业发展相对城市比较滞后。因此,在开发金融资源时,对于农村金融资源的开发尤其要重视,应当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将金融扶贫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四是应当注重加强全省的金融意识,通过宣传普及等方式加强金融意识,提升金融在全省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全面地促进全省的金融深化,进而使得全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升。
(二)强化金融业务与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
甘肃省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明显较低,资金资源利用不充足,主要原因可能是金融产品与业务创新度不足。要改善这一情况,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促进金融机构的业务与产品的创新。不论是银行业、证券业或是保险业金融机构,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有创新的理念,通过业务与产品创新,增加金融工具的种类,机构自身会获得持久活力。例如可以结合当下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工具,优化产品结构,拓展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渠道,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第二,在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金融机构要制定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对资金、风险、财务的管理都应当科学设置,同时要注意金融机构的自律管理和行政管理,如设置奖惩措施等,综合这些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可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其高效运行奠定良好基础。第三,在全省的金融资源中占比最大的要数信贷资源,因此在提升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时,要特别注意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贷资源的利用,例如金融机构应当将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医疗、养老、教育、交通以及技术创新等领域内,改变之前将信贷资源过多地投入房地产、钢铁等产能过剩的行业,使信贷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得以提升,进而提高全省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三)推动证券市场发展,拓展金融资源配置途径。
甘肃省的证券市场发展滞后,且证券市场中金融资源在全省 14个市(州)分布不均匀,其中上市公司仅分布在 7个市(州),这不利于省内证券市场中的金融资源配置,造成金融资源的配置途径缺乏,进而影响全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针对这一情况,第一,政府应当对省内证券市场的发展予以政策扶持,利用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地鼓励一些有能力和条件上市的公司去上市,尤其是对还没有上市公司的市(州)给予的政策倾向要更大一些,这样会使得通过证券市场筹集的金融资源在全省得以均衡分布。第二,针对省内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进行重组等计划,针对有上市意愿的大型国企可以采用改组、分立、合并等方式使其符合上市的条件。同时,可以对省内华龙证券等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予以一定支持,使其业务范围可以扩充,使得上市企业的服务能力得以提升。第三,在推动省内证券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兼顾全省金融市场中的保险、信托等市场的发展。具体来讲,可以加大对保险的宣传力度,引进规格较高的股份制保险公司。同时可以通过完善省内资本市场的外部环境,大力发展信誉好,技术性强,管理水平较高的保险中介,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从而拓展全省的金融资源配置途径,提高配置效率。
(四)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减少金融资源外流。
甘肃省的金融信用环境是影响全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省内金融信用法规建设不完善,信用监督力度不足等原因造成了金融信用环境不完善。这一问题也加速了全省金融资源外流,严重影响了其配置效率的提升。针对以上问题,第一,加强建设金融信用法治环境。全省各级政府需要督促金融法治建设,各部门应当明确自身在建设金融信用环境中应当具备的职能。如司法等部门应当加强打击金融诈骗等行为,基层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于金融信用立法的调研力度,可以从中及时掌握相关问题。同时,也要强化省内金融机构与管理机构的沟通协调。工商、司法与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规范省内金融秩序的运行。第二,完善征信系统,加强监管逃废债务等行为。例如,要继续完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利用征信系统,对于有逃废债务、欠贷等行为的企业等应当及时公布,而对于一些长期拖欠银行贷款的企业应当暂停其贷款卡的办理。第三,针对金融资源外流情况,在强化省内金融信用环境的同时,也要改善省内投资环境。例如,支持甘肃银行、兰州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全省的金融竞争力。同时,通过鼓励民间投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金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等措施,减少资源外流,进而促进全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五)完善金融制度与政策,强化金融资源配置管理。
甘肃省与金融资源配置相关的制度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具体全省应如何完善金融制度与政策,强化金融资源配置管理,本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建议。第一,继续完善与金融运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各经济主体的权责关系应当充分明确,对于与金融資源配置相关的各项交易活动需严格规范。另外,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对于省内一些制度运行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市(州),制度与管理改进力度应相对大一些,对于一些需要扶持的市(州)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第二,优化金融监管框架,金融监管部门协调配合。目前,一行三会构成国内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在甘肃省内,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省银监局、证监局和保监局,应加强分工配合,使得省内的金融监管更加高效。第三,加强优质金融监管理念和人才的引进,优质的监管理念和人力资源在金融资源配置的监管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甘肃省可以借鉴一些金融监管做得较好的省份,引进其监管理念,交流人才,不断强化全省的金融资源配置管理。
本文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2020年科研支撑项目成果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发展研究院教授、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