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策略
2020-07-12
枣强县第四中学 河北 衡水 053100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开放性课程,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相当有限。教师应该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地填补文本的缺失。把故事与学生生活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去,小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当下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提升学生额综合素养。
一、高效课堂的必备因素
1.准备充分。如创设的活动情景要让学生做好认知心里准备。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状态,善于调节儿童的情感,使他们对即将开始的活动充满期待。否则学生很难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教学“种子”的有关知识时中,教师布置学生去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学生搜集回来的种子让我大开眼界:有的学生捡来了奇怪的榕树种子,有的捡来用放大镜才可以看清楚的草莓种子,有的捡来了吃完剩下的桃树种子,甚至有学生找来了奇形怪状、里面是红色像小珍珠的种子等,课前收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2.情境真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选用的活动情景的内容必须真实。学生的体验脱离了实际生活,其学习就达不到课程目标。如果学生诉说的东西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也就无法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诉说生活中故事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体验的。
3.教学目标有针对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上课交流,课堂教学是一个焕发生命色彩的渔场。教学“礼貌用语”这部分内容时,剿说指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日常的礼貌用语、日常的礼节,并体会讲礼貌给自已、给他人带来的快乐。为此,教师设计听故事、演一演、评一评、看一看等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运用礼貌用语。从课堂的反馈看,教师发现学生懂礼貌了。
二、运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激发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信息技术大有优势。通过现代教育辅助手段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去感受情境的真实性和时代性,从而更好地促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冲击,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的学习兴趣。
2.角色扮演。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变成了课堂的听众,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无味,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创造。因此,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处于待开发的阶段,但小学生生性好动,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3.结合实际生活。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以理论为重点,就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越来越生活化,给予了学生许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三、运用绘本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1.巧用绘本观察。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积极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而绘本资源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对儿童现实生活的升华。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的丰富插图信息引导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其逐步建立对“德育元素”的直观性认知,从而知晓生活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绘本中所具有的直接或间接的道德教育,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依托绘本资源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巧用绘本观察,利用学生直观性思维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形成师生共进的教学课堂。
2.活用绘本课件。教师应用绘本中的内容去触动学生,进而牵引学生心动、情动,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使学生产生共鸣,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充分了解课标、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制作精美的电子课件,把绘本中的插图放大、剪接,把生活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加工,嵌入到课件中,并对一些内容进行动画处理,增强绘本的立体感,从而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教师进行德育引导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借用生动的课件说话,用鲜活的生活案例说话,让学生树立了时间观念,强化了学生对课堂的接受度和认知度。
3.巧用绘本课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对绘本资源的故事进行精讲、细讲,讲到学生的心坎上,引导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绘本资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延展的一扇窗,教学内容中编排了较多蕴含丰富生活哲理、道德涵养的故事,能够涵盖道德的与法治课程大多数方面教学内容,能有效培育小学生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品德与个体生活中的道德良善。假使教师能够将绘本故事巧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世界进行个性化加工,引导小学生听故事、思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