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推广运用及其发展前景
2020-07-12覃江宁邹伟恩潘培敏
覃江宁,邹伟恩,潘培敏
(1.梧州市龙圩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梧州 543199;2.梧州市龙圩区农村合作经营管理站,广西 梧州 543199)
为贯彻落实2020 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梧州市龙圩区积极发展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当地水、土资源和气候资源,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通过结合龙圩区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发展实际,分析该模式的综合种养推广运用以及发展前景,对于实现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的大力推广,推动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稻螺生态种养模式基本原理
水稻稻田看似简单,但内在却包含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主要由水体、水稻、杂草、细菌藻类等组成,通过引入稻螺生态种养模式,能够使得这一小小的生态系统更加合理,田螺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能够通过捕食水体中一些浮游生物、杂草等生物,且这些田螺排泄物又可以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还能够降低田间杂草数量,更有助于水稻茁长成长,直接或间接地避免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损失,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还能够有效节省农民养田螺的成本,可谓一举多得,真正实现水稻田螺绿色生态种养。
2 稻螺生态种养过程分析
文章以龙圩区稻螺生态种养为例,该区域水田面积110000亩,其中适合发展综合种养面积50000亩以上,属天然富硒地区,年均气温21.2℃,年均降雨量1506.9mm,年无霜期达323 天,水源充足,生态良好,大部分水田适合发展稻螺综合生态种养产业。以下是对龙圩区稻螺生态种养过程分析:
2.1 做好稻螺生态种养准备
首先是科学合理选择稻田,要求稻田有清洁水源、流水有落差、上游无污染,最好以梯级稻田为宜。
其次,完成稻田选择后,应以稻田原地形为基础,加固加高四周田埂,埂高50cm 左右。田埂内侧四周可用黑色薄膜覆盖,起防漏水、防草长、防鼠害和防田螺逃逸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每间隔4~5 亩稻田,应在两旁设进水沟,中间设排水沟,进、排水沟要独立分开。
最后做好稻种与螺种选择。一是选择的螺种要求生长快、肉质好、适应性强,最好是本地原种,比如龙圩区适宜中华圆田螺稻田养殖。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选择高产、优质、抗倒伏、抗性好及再生能力强的迟熟品种,在龙圩区,适合浙优1 号、隆两优华占、Y两优1109 等稻种品种种植。
2.2 做好水稻栽植与种螺放养工作
首先是水稻栽植,应选择在4 月上、中旬进行水稻插秧,在移栽前一周,应对秧苗进行喷药防病虫、施足送嫁肥。在水稻栽植过程中,基于龙圩区水稻地形,适宜选择箱式插植方式,要求箱宽1.5m、箱距70~100cm,田埂对出空置70~100cm。插秧规格为株距15~20cm、行距20~25cm,插秧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50%。在插秧后7~15 天,此时水稻苗已经返青分蘖,可以着手进行种螺放养,在放养前,需认真检查种螺,螺壳要求完整,放养量视管理水平而定,每亩掌握在100~250kg。在放养时,注意动作力度要轻,均匀投放于养殖的田块,控制好田螺养殖密度,一般在80~120 只/m2为宜。
2.3 加强稻螺生态种养管理
在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针对水稻种植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施肥管理,基肥多用农家肥,禁止采用碳酸氢铵肥料。投放田螺养殖后,尽量不投放化肥,在水稻穗期,应喷施一次富硒叶面肥,有助于提升水稻品质。二是做好水量调节工作,从插秧到分蘖,以浅水层为主,促生根分蘖,以后根据田螺的生长需要,适时调节水深。三是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宜选择生物防治为主,比如可以每30~50 亩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如果一定要采用农药,宜选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四是做好水稻收获管理。如果是早稻,在85~90%成熟就需要进行收割,采用人工收割,留茬高度以30cm 左右为宜,以利于再生。
针对田螺养殖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适当投喂。投喂量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 天投喂一次。水温度在20~28℃时,应适当增加投喂,每天一次投料。当水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二是加强水质管理。养殖水面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三是注重螺病预防。生产中,田螺除缺钙软厣,螺壳生长不良和蚂蝗等病虫危害以外,一般无其它疾病,经常向稻田中泼洒低浓度的生石灰水,可以减少缺钙症。四是做好水深调节。根据田螺生长情况和气温变化适当调节水深度。五是做好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田螺在越冬期不进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l0~15cm。一般每3~4 天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3 稻螺生态种养模式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田螺养殖当年投产,当年产出成螺,周期约为4 个月,在这种稻螺生产种养模式下,每年亩产田螺可达1000kg,按当下的市场价12 元/kg 计算,每亩可产值12000 元。而每亩富硒水稻年产量为450kg,按照当前的市场价8 元/kg 计算,每亩可产值3600 元,每亩稻螺养殖成本为5000 元,除去成本,这种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每年能够带来10600 元的经济效益。
3.2 社会效益
通过大力推广稻螺生态种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促进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化水平,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可向广大农民提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示范和学习的窗口,向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传授现代农业知识与技能,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和优良品种,改善品质,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起到“科技兴农”的示范带动作用。
3.3 生态效益
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带来的生态效益也非常可观,首先这种种植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田螺能够以稻田水体中的腐殖质、浮游生物、杂草未食,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而田螺的排泄物有效增加了稻田土壤肥力,且化学农药应用更少,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还能够改善水稻产品品质。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稻田的土地生产力,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只能产出水稻,而在稻螺生态种养模式下,不仅能够收回品质更好的绿色有机大米,同时还能够产出市场价格客观的田螺产品,显著提升了土地自然生产力。
4 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发展前景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有着广阔发展前景,达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稳粮、提质、增效目的。在梧州市龙圩区,当前已有佰宝、五福、绿旺等10 家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企业、合作社,带动全区发展稻螺特色种养3000 多亩,田螺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其中佰宝田螺合作社更是成立自己的餐饮服务,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开阔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发展前景,一是在现有模式基础上,继续进行新种养模式开发,比如稻螺+鱼、稻螺+虾等多样化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使得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综合效益更加稳定。其次,加强政府、农业院校的合作,做好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配套养殖技术的开发,加强专门的机械化设备研发与推广,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效率,最后还可以在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的基础上,适当引入旅游观光、休闲活动等产业,鼓励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多产业融合,以点带面,进一步提高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5 结语
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模式,本身优势明显,不仅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本身还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文章通过对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过程以及效益进行分析,探讨该模式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够促使稻螺新型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得到更好的推广,造福更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