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0-07-12李世艳
李世艳
(云南省巧家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巧家 654600)
发芽率是衡量玉米种子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玉米质量与产量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它直接决定着玉米的生产。为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问题,全面掌握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时制定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措施。
1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分析
1.1 种子损伤
一部分种子在收获过程中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而阻碍种子发芽率的提升。我国部分地区在收取玉米种子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机械分离的方法,这种机械分离方法对种子的含水量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不同种子的含水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种子脱离过程中种子会受到一定的伤害,这大大降低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一旦种子在收取过程中遭到破坏,将会很容易发生质变和霉变,同时也会给其他种子的生存环境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进而降低种子的发芽率。除此之外,一部分种子在晾晒过程中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损伤的种子无法与正常的种子隔离,也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1.2 种子品种特性
通常情况下,玉米种子成熟后的发芽率较高,但是个别种子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发芽率会大幅度降低。例如某系列玉米品种在保持生产条件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发芽率却较低,玉米品种特性是主要影响因素。
1.3 病虫害影响因素
不同的玉米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不同,一旦玉米品种出现了病害将会极大降低种子的发芽率。现阶段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各个玉米种植地区频频发生玉米螟虫、棉铃虫等虫害,给玉米的生长和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坏,阻碍了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提升。
1.4 基地环境和栽培管理程度的影响
在玉米种植地区的地块和土层直接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性特征,不同的玉米种植地块和土壤给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带来不同的影响。通常情下在洼地地区玉米的发芽率较高,在岗地和薄地地区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使用的不同种子栽培管理方式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工作人员在面对不同玉米种植栽培环境时要使用不同的栽培和管理方法。
2 提升玉米种子发芽率的重要措施
2.1 科学合理的选择玉米品种
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玉米品种过程中要以种植地区的气候、温度特征为主要的参考依据,选择与当地自然环境匹配度较高的玉米品种,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玉米品种的发芽率,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2.2 提升玉米品种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在玉米施肥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提高对底肥的重视程度,仔细观察肥力是否存在流失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玉米生长后期,工作人员要保持追肥的合理性与适当性,不能过早施肥,也不能过晚施肥,如果出现追肥不合理的情况,将会很容易出现贪青和晚熟的现象。同时科学合理的管理也会极大程度保证玉米种子的成熟度,提升玉米品种的发芽率。
2.3 有效防治病虫害
首先,工作人员要全面、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种子病虫害现象。其次,工作人员要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工作,保证玉米种子早播的适时性,密植的合理性和水肥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工作人员要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预防措施,坚持病虫害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提升玉米种子的饱满性,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2.4 保证收获的适时性
研究表明,玉米种子的含水量较高,通常情况下玉米种子的含水量达50%左右。如果周围环境的气温差异较大,那么将会影响种子的收获,例如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种子的内部结构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发芽率也会显著降低。为此,工作人员在获取种子前要做好种子的脱水处理工作,保证种子的含水量在合理的范围内,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保存种子,而且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2.5 加强收获后的管理工作
在收获种子后,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的处理种子,如果种子处理工作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一般情况下,刚刚被收获的种子含水量较高,如果这时工作人员不能做及时、有效的晾晒处理,再一段时间后种子将会出现发霉的情况。如果这时周围气候温度较低,种子也很容易出现冻害的情况,这会极大程度降低种子内部胚芽的生命力,阻碍种子发芽率的提升。因此,工作人员要使用科学的方法降低玉米种子的含水量,这样将会给玉米种子的贮存带来极大的便利。
2.6 贮存过程的合理性
玉米种子贮存的合理性将会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工作人员收获完玉米种子后要做好玉米种子的贮存工作,一旦在玉米种子贮存过程中发现贮存方法缺乏合理性或者不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与标准,一定要及时更正贮存方法。同时在玉米种子贮存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鼠害与虫害的预防,由于虫害和鼠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所以工作人员要提高检查次数,给予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出现虫害和鼠害,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有效的处理。
3 结语
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了有效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相关工作人员要全面仔细分析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科学的对其进行管理,保证收获的适时性和存储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