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对棉花农艺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020-07-12玛伊热伊米提
玛伊热·伊米提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沙雅 842200)
棉花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机采棉的迅速发展,常规高密度机采棉模式机采籽棉含杂高, 加工清理工序相对较多, 对棉纤维的长度和比强度均造成了一定损伤,并且导致短纤维指数升高, 影响了采棉的原棉品质和品级。调整株行距配置是实现作物合理密植,并使其与机械采收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该试验的开展也可为机采棉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材料
试验于在某地进行。该地土质质地平坦,养分较均匀,0~20cm 耕层土壤基础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8.41g/kg、全氨1.16g/kg,碱解氮104.78mg/kg,全磷218g/kg,其中有效钾132.6mg/kg,pH 值7.68。参试棉花品种为冀事197,绿专品种为冀绿8 号。试验设两种种植模式,试验设置基本模式【(65+10)cm】配置,株距10.0cm, 理论密度29.1 万株·hm-2和行距相等密集种植模式(75cm 等行距,株距5.8cm,理论密度23.2 万株·hm-2),采用同一种布置方式。4 月13 日播种,4 月16 日灌溉,其他管理措施均和普通棉花一致。
1.2 研究方法
在棉花发育的各个时期对棉株进行详细调查并记载,在棉花开花时期调查棉花农艺,在棉花土地靠中间的部分选择12株,在旁边的部分选择12 株,并在出棉絮的时期调查产量,每处选择4 个样本,每个样本中行中取连续的6 株,旁边行中取连续的5 株采摘全部棉铃,测定棉铃的重量、棉衣的分量。机采结束后,分别取机采棉(一部分测定杂质含量,部分经轧花后测定纤维品质)和轧花厂分轧的皮棉样品,送纤维检验所测定带籽儿的棉花、棉花的品质和杂质的含量。以实收产量计算。
2 结果和结果分析
生理期比较,从结果来看,不同种植模式,生育期进程不同,在土地、养分、灌溉、施肥等外在条件都相同情况下,等行密集种植模式的出苗期是4 月25 日,比常规基本模式早3 天,现蕾期比常规模式早2 天,开花期比常规模式早3 天,见絮期比常规模式早4 天,整个生育期比常规模式少3 天。
盛花期农艺性状比较,从调查情况来看,等行密植模式棉花株高较常规模式高2.7cm,叶龄平均多0.5 片,始果枝节位高度高2.3cm,单株果枝数多0.5 枝,单株开花果枝数多1 枝。结果表明,同等外在条件下,等行密集种植的棉花生长强度要强于常规模式。
3 结论
在同等种植条件下,行距相等密集种植模式的棉花产量较高。此试验在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下进行,因此试验结果在改变地区时可能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区,气候、风向、温度、地质也随之不同。改变地区,气候和地质也可能随之改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也可能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4 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建议
4.1 优良品种的选定
优良品种的选定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各县(市)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生产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品种种植。一般应从以下几点来选择主栽品种。
品种熟性可根据生育期的长短来划分。生育期120 天左右为早熟;130 天左右为中早熟;140 天左右为中熟;150 天左右为中晚熟;155 天以上为晚熟。一般条件下,从播种到开花各品种间差异并不大,其差异较大是在播种至出苗,低温对出苗影响较明显,温度每降低1℃,早熟和中早熟品种出苗日期延长3 到5 天,中熟品种延长4 到7 天。生育期中差异最大的还是在开花至吐絮期间,因为这段时间对温度最敏感,所以对其进程的速度影响较大。如温度在25℃时,中熟品种只需58 天;当降至20℃时则增至85 天。选择结铃性强,结铃较集中,铃外形中等大的品种,选择株型较紧凑,果枝较短,且着生角度较小的棉花品种。
4.2 适当增加亩收获株数,科学灌水,提高个体增产潜力
单株增产潜力较大,根据土壤肥力,因地制宜、合理密植,一般细绒棉每亩棉株在1.6 万至1.8 万,高水肥可适当减少密度,中等以下肥力适当增加密度。棉花是比较耐旱的作物,进水时间不能太早,控制棉花的进水时间是促进棉花根系发育形成壮苗,早开花、早结铃,减少蕾铃脱落的关键措施。一般6 月上旬开始浇水,也就是棉田里见第一朵花时开始浇第一次水,一个星期后紧接着浇第二次水,水量不易过大,否则会推迟现蕾开花时间。棉花一生中一般浇3 至4 次水,控制株高适时打顶,一般株高应控制在70 厘米左右。同一品种会因土质、施肥、栽培技术和管理工作水平不同而影响棉纤维成熟度。缺磷、钾肥的纤维,成熟度差。若肥料过多会导致陡长,肥料不足会造成早衰,均影响纤维成熟度。
5 结语
棉花是人类生活必需品,我们应采取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才能加大棉花经营加工企业的利益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