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音乐媒体的互动仪式研究
——以网易云音乐乐评为例

2020-07-12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网易仪式群体

网易云音乐不仅是一个音乐的播放器,更是一个交互式的传播平台,用户的乐评与分享成为其最大卖点。2017年3月,网易云音乐在杭州地铁开展了“乐评专列”活动,将从网易云音乐歌曲评论中筛选出来的85条乐评印刷在车厢内,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网易云音乐的工作人员先筛出点赞数最高的5 000多条,最终挑出最容易引起地铁受众情感共鸣的85条乐评文案,考虑到抽样的便利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本文选取乐评专列中的评论进行内容分析,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框架,探究网易云音乐中互动仪式的构成以及结果。

1 互动仪式与音乐社交

柯林斯指出,构成互动仪式需要有以下四个要素: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能够通过其身体在场而相互影响;二是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参与者知道谁在参与,而谁被排除在外;三是人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相互交流;四是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1]。

柯林斯总结了互动仪式链四种主要的结果,即为群体团结、个体的情感能量、代表群体的符号、道德感[1]。互动仪式链理论被用于解释集体行为、群体认同与文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社会生活的现象。国外学者Patricia Maloney运用虚拟民族志的方法,通过分析厌食症网站的数据,发现该网站参与者进入了互动仪式链,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网站的参与者如何获取情感能量和身份认同[2]。Jason Wollschleger则运用该理论分析教会的礼拜仪式,发现宗教仪式的参与程度和教会的水平相关,高水平的情感摄入的教堂会将有更高的出勤率,互动仪式产生群体团结,因此参与率提高[3]。Seraj M用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网络社区的社会价值,在线社区为成员构建互动环境,建立关系,制造参与感、忠诚度,使得成员保持持续性的使用[4]。国内学者诸葛达维运用互动仪式链模型分析了弹幕电影仪式中的互动行为,阐明弹幕互动的本质即是情感能量驱动下的社交性互动[5]。

综上所述,正如柯林斯所言,互动仪式链是一个关于情境的理论,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笔者以为互动仪式链理论可用于音乐社交这一具体情境之中,探析乐评如何创造仪式,音乐社交如何唤醒用户的情感能量与共鸣,构建群体的身份与认同。

2 研究问题及方法

2.1 研究问题

本文选取网易云音乐作为研究对象,对乐评进行内容分析。主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乐评的特征。网易云音乐乐评呈现出什么主题与情感?乐评如何打造互动仪式链?

第二,互动仪式在网易云音乐中的体现与运作。互动仪式如何引发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

2.2 抽样方式与类目建构

关于样本选择,本文选取全样本,即乐评专列中出现的85条乐评。网易云音乐上对于歌曲的UGC评论众多,热门歌曲甚至有上百万条评论,在乐评专列活动进行时,已有4亿多条乐评。网易云音乐的工作人员先筛出点赞数最高的5 000多条,最终挑出最容易引起地铁受众情感共鸣的85条乐评文案。考虑到抽样的便利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本文选取乐评专列中的评论。

关于类目建构,笔者在前人研究建构的类目上,结合本文的研究主题发展类目。针对本文重点考察的情感因素,笔者将从评论内容、表现手法、情感态度这几个方面进行类目建构。

2.3 编码间信度

两名编码员从85个样本中选取了30条乐评各自进行分析评估。编码员间信度在Cohen’s Kappa算法下α=0.85,超过可接受最小信度0.75,说明信度水平较高。

3 研究发现

3.1 乐评的内容分析

在评论内容方面,笔者从评论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主题关于“爱情”的评论占比最多,达到一半以上;评论的内容大多是哲理性表达与故事情节叙述。可见,无论是爱情、亲情的主题,还是一段哲理、一个故事,乐评的主题和内容都与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这失恋者、恋爱者、游子的形象关于爱情、亲情与友情的主题和情感直接相关;而哲理是感慨的升华,故事是情感的载体,乐评传递与分享共同的体验,激发情感的共鸣。此外,关于时光、理想的主题也各自占据了11.8%和9.4%,这些评论大多表达出怀旧之心、迷茫之感,虽然无关对人或社会关系的具体情感,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忧愁、失落等情绪体验,亦不失为一种情感化表达。

在表现手法方面,笔者对乐评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方式进行分析。首先,乐评修辞的运用率高达63.5%,其中比喻、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使用较多,而这些修辞的运用将表达主题转换为形象而生动的符号,起到渲染氛围、烘托情绪、引人联想的作用。其次,60条乐评为间接抒情,占比达70.6%,而不抒情的乐评仅有14条,只占到16.5%,表明乐评的情感性突出,且并非直抒胸臆的情感,需要用户对文本符号做出解读才能体会和共识。

在情感态度方面,笔者对乐评所表现出的情感正负倾向和情感具体类型做出区分。首先,消极情感态度占比52.9,积极情感态度为32.9,总体而言,乐评的整体态度呈消极趋势,大多表现为自嘲、伤感、遗憾等具体情感。其次,对于情感类型,没有涉及情感的乐评仅有4条,而追溯性情感占到42.4%,现实性情感和期望性情感各占21.2%和31.8%。追溯性情感是指人对过去事物的情感,包括遗憾、庆幸、怀念等;现实性情感是指人对现实事物的情感;期望性情感是指人对未来事物的情感,包括自信、信任、绝望、期待等。可见,遗憾、怀念等情感常常寄托在音乐之中,而乐评是对现实生活的书写,比如失恋、离别,易于引发感慨,打动人心。

综上,网易云音乐的乐评大多关于爱情,巧用修辞,间接抒发感伤之情,呈现故事化、哲理化的表达,显露出强烈的情感特性。

3.2 乐评与互动仪式

柯林斯提出互动仪式的四种要素与主要结果,笔者将内容分析的发现与之对照,探究网易云音乐的互动仪式。

“乐评专列”构成互动仪式。第一,同时在场互动。“乐评专列”将乘坐地铁的用户聚集在同一个场所而相互影响,用户的观看行为、评论态度甚至是感动落泪的表现都会传递给在场的其他人,形成互动。此外,除了亲身在场的线下用户,线上用户也通过浏览相关报道、微信文章刷屏,实时地参与互动。第二,对局外人设定界限。“云村人”即网易云音乐的用户有“边听歌边看评论”的习惯,对这些乐评的表达内容、表现方式比较熟悉,更易进入到乐评营造的情绪环境之中。第三,共同的关注焦点。车厢印满文字的红色专列吸引眼球,用户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活动和乐评上。不同于日常的地铁,“乐评专列”这个特殊的形式,本身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其中,承袭网易云音乐界面风格的印刷形式、精心挑选乐评的文字内容在这场仪式中创造出强大的符号。线下与线上用户都聚焦于音乐和乐评,沟通分享,产生集体兴奋,通过互动,符号被广泛传播。第四,共同的情感体验。由对乐评的内容分析可知,乐评是一种情感化表达,获得上万点赞量的乐评被用户高度认可,原因在于用户被这些乐评表达的情绪体验所感染,由此形成共享的情感状态。

“乐评专列”互动仪式产生群体团结、情感能量、代表群体的符号这几种结果。柯林斯指出,互动仪式链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认为仪式是一种相互专注的情感和关注的机制,它形成了一种瞬间共有的实在,因为会形成群体团结和群体成员身份的符号,而情感能量是一种长期的情感,是一种参与社会互动与获得成员身份的渴望。通过“乐评专列”活动,网易云音乐成功构建了能够引发关注和情感的仪式,用户参与其中,不断接触符号。“一旦符号被注入了情境性情感,它们就可以通过会话网络得以传布,并内化为每个人的头脑中循环的思维。”[3]由此,用户“云村人”形成“听歌看评论”的习惯,这个群体产生具有成员身份感觉的群体团结,并通过相互关注和情感共鸣,产生对所在群体的身份认同。从用户调查的结果来看,网易云音乐用户表现出较高的忠诚度,从客观上表明用户更加认可网易云音乐这个网络音乐媒体。

4 结论与反思

本文通过对网易云音乐“乐评专列”活动的乐评内容分析发现,网易云音乐代表性的评论呈现出强烈的情感特性。用户共同聚焦于音乐与乐评,相互关注,共享情感,形成互动仪式,产生群体兴奋。媒介的功能是丰富多元的系统的集合,音乐作为一种形式的媒介,不仅仅具有欣赏、审美的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音乐同样具有社交和互动的意义。本文的局限性在于资料的准确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

猜你喜欢

网易仪式群体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仪式感
当代青年生活定律
丁磊:互联网是一个让人梦想成真的地方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仪式感重要吗?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网易有道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网易考拉”缘何加入“阿里大家庭”?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