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楷书用笔特征浅析
2020-07-12宋妍婧
宋妍婧
天津美术学院
一、褚遂良简介
褚遂良出身官宦之家又因擅书深得唐太宗器重。他初学欧阳询、虞世南,融入魏碑笔法。李嗣真《书后品》中记载,褚遂良曾学书于史陵,唐太宗也曾向史陵学书,可见褚遂良师出名门。后因唐太宗标举王羲之书法,褚遂良曾经在贞观十三年(639年)奉命整理王羲之墨迹,编撰《右军书目》,他有博览钻研王羲之书法的便利机会,之后他潜心学习王羲之,受王书影响较大。盛唐书家徐浩形象地比喻虞、褚、欧诸家学王书的特点:“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欧得其骨。”
二、褚遂良中年楷书作品分析
(一)《伊阙佛龛碑》
梁巘在《评书帖》中称《伊阙佛龛碑》“平正刚健”。对于《伊阙佛龛碑》的书风,学者朱关田评价为有“齐、周余烈”。因唐初社会安定繁荣,各地书法家云集都城,他们楷书大多保留齐、周余韵。
如细致对比《伊阙佛龛碑》和《太平寺碑》也可以验证朱关田观点。整体看《太平寺碑》与《伊阙佛龛碑》结体方正平整,中宫宽博通达,“只”与“移”的横画,两者均直接方笔入锋,但《伊阙佛龛碑》的横画在行笔时向右上扬起,而《太平寺碑》则近乎水平向右,两笔画在行笔时近乎直来直去没有弧度出现。两者在行笔方向上虽只差些微,但呈现出整体形态却大不一样,《伊阙佛龛碑》更加宽博、舒展,也更加楷书化。
两者同有隶书意味,尤其在个别笔画上非常明显。横画方笔入锋,笔锋微提右行,最后顿提形成波挑状,与隶书蚕头燕尾式相似度很高。从对比中看,《伊阙佛龛碑》既有隶书波挑的韵味,也应用行书露锋收笔笔法,行笔上更有张力,确实称得上是“平正刚健”且丝毫不呆板。
(二)《孟法师碑》
《孟法师碑》是褚完成《伊阙佛龛碑》后隔年所写。王世贞跋文称此碑为墨池至宝:“微参以分隶法,最为端雅,饶有古意,波拂转折处,无毫发遗恨,真墨池中至宝也。”
《孟法师碑》与《伊阙佛龛碑》被称为北朝复古铭石书,即《孟法师碑》有北朝书风特点。《高淯墓志》则是北朝的代表作品,其书风本就带有隶书特点。两者对比可以看出《孟法师碑》与《高淯墓志》很像,但前者书体更接近楷书,牵丝引线笔意明显。《高淯墓志》虽参引线之意,但行笔痕迹并没表现在纸上,其更接近隶法。可见公认《孟法师碑》面貌是楷书中略带隶书意味,也是褚书“所以神”的例证。
这是褚遂良在解决古法随时代变化的优秀答卷。论师承,褚遂良曾向欧阳询、虞世南、史陵学书,故其书风里渗透欧阳询楷书的劲健;在书写的意趣上体现出虞世南书风的温润,点画间方中带圆,看似拙扑,实则工巧;同时褚遂良书体还融合隶书意味,于是就创作出《孟法师碑》。
三、褚遂良晚年楷书作品分析
(一)《房玄龄碑》
褚遂良创作《房玄龄碑》,这时褚遂良已步入天命之年,其书风转变很大。此时已不是齐周余烈之风,褚书逐渐从方正硬朗变得妍美、婵娟。永徽朝初,书法讲究“法从韵出”,“韵”指“晋韵”结合楷书的创作即“新妍”面貌的楷书,这是从“崇王”观念发展而来。究其原因,前文记褚遂良有学习王羲之书风的便利条件,再加上唐太宗崇王观念,上行下效,褚书必然受到王羲之妍美书风的影响。
从《房玄龄碑》与《兰亭集序》两者的对比中更能体现这一特点。其中“畅”字均是左低右高姿态,行笔顺序一致、轨迹雷同。不同的是前者“申”部分行笔与“易”牵丝的痕迹不明显,是一笔一画逐笔写成。后者“申”部分最后一笔上提的角度更大,与“易”部分的引线痕迹明显,这让《房玄龄碑》中楷书“畅”字除有妍美的审美意味外,更显清秀。
在用笔上《房玄龄碑》还有隶法韵味,但已不如《孟法师碑》明显,也因此塑造的书体更收放有度、向背分明。《房玄龄碑》和欧、虞不同,也和他前期楷书风貌不同,这主要体现在用笔上开始加入行书技巧,加入牵丝引线的笔意,有了新的审美意味,将楷书用笔推上一个新层面。
(二)《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是褚书最成熟的作品,在隶书遗韵和行书笔意上均有体现。
在隶书遗韵上,具体对比《礼器碑》和《雁塔圣教序》会发现,褚书长横多取弧势,如《雁塔圣教序》“寂”字长横弧势明显,但《礼器碑》“百”字逆锋起笔,行笔更平直。相比两者褚书收笔微挑呈雁尾状带有隶书意味,但褚书笔画更筋道。再看捺画,像《雁塔圣教序》中的“天”斜捺和“阴”的平捺均带有隶书波磔笔意灵动古雅,收笔处微微外挑,字势雄强与《礼器碑》如出一辙。
此外,褚书的行书笔意均是从“崇王”而来。因为初唐楷书风格确立后,在南北书风大融合下“崇王”观念进一步加强,带有行书笔意的初唐楷书用笔也进一步明确,《雁塔圣教序》中以行入楷,同时,加强了点画之间的呼应,使法度森严的唐楷显得更加灵动。
四、特点总结
通过分析褚书得出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楷书中有隶书韵味。《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作为褚遂良前期代表作品,随当时隶书意味时代风尚,在楷书创作时参以隶书意味。潘伯鹰先生在《中国书法简论》中说:“褚遂良的楷书,最特殊的一点是隶书的形态所存特多。他的楷书中许多字几乎仍然是完整的隶书,尤其与《礼器碑》相似,这原是由他的学书源流如此。”第二,褚书中的行书意味,尤其表现王羲之晋韵的审美意味。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本着上行下效的原则,再加上前文记褚遂良便利的学习条件,潜移默化中褚书自然会带有晋韵。陶宗仪《书史会要》中写:“遂良初师世南,晚造羲之。正书尤得媚处,论者比之瑶台青琐,窅映春林;婵娟美女,不胜罗绮。或又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意多方。”陶宗仪将褚书形容为婵娟美女,生动地总结出加入妍美审美意味后楷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