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策略研究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7-12

科技视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试点工作职业技能证书

李 锐

1 1+X 证书制度实施背景

2019年1月24 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是高职院校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行动指南。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是促进技能型人才培训、培养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是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首批试点院校。高职院校作为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需要研究并制定具体的实施工作方案,为试点工作做好准备。目前,该专业已完成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试点申报工作。同时专业老师积极对接京东方、顺丰等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对物流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仓储管理实务》校本实训教材、在线开放课程、《快递实务》教学资源库、智慧物流实训室、快递实训基地等项目正在建设完善。

2 1+X 证书制度实施意义

2.1 实施1+X 证书制度,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立足于社会需求,培养更多兼具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也会有所改变:基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职业技能,还要具备团队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管理水平。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因能力单一在就业中处于尴尬地位,而1+X 证书制度在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资格证书,意在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这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中的尴尬局面,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2 实施1+X 证书制度,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率

一方面,实施1+X 证书制度对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要将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实施1+X证书制度能够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模式的改革。目前,因学历证书认定体系和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体系的分化,部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不高。1+X 证书制度是对传统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的变革和完善,在证书的获取途径、评价导向和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变革,能够充分反映出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加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实施1+X 证书制度,助力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首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支持职业院校学生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免修部分课程,对接受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在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时,可免试部分内容。这项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拓展专业技能水平的动力,满足学生个体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其次,1+X 证书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综合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职业需求,获得更多的实习实训岗位和成长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策略

3.1 确定总体思路,建立组织架构

学校在二级学院成立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小组,组织物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序地推进试点工作,构建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工作流程和配套制度体系,形成各项工作操作文件。在试点工作中,教师团队参与培训评价组织对“X”证书和评价标准的开发建设工作;把握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关系,合理构建物流类专业教学设计,合理开发、建设、配备相关教学资源;做好职业能力培训师资配备、培训和考核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等准备工作,为1+X 证书试点工作和双证融合工作奠定基础;确保各项建设经费,包括培训和考核基地建设、设备购买、师资培训等专项资金的投入。

3.2 优化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在校学生培养的总体规划蓝图。将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融入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当其冲的就是有效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以物流管理中级证书为例,完成职业技能目标培训共需要96 学时(16 学时/学分),其中职业基础32 学时,职业技能64 学时。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专业教师根据物流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的工作要求与考核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中的标准内容转化为1-2 门专业核心课程,或解构为若干技能模块嵌入到专业核心课程中,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现“1”和“X”的深度融合。新的课程体系中,学历证书课程“1”是基础,职业技能课程“X”是对知识、素养、职业技能的强化,是对新技术、新技能的补充,是对职业领域和职业能力的拓展。

3.3 推进教材开发,创新教学设计

在1+X 证书制度中,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对新型课程体系的补充,是对职业基础和职业技能的有效融合。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根据1+X 证书制度中的职业能力标准,开发出一套《仓储管理》、《配送实务》等课程的实训教材和模块化教学资源。教材以企业真实的业务项目为引导,将基础理论和实训操作以文字、视频等方式展现在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上,促进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积极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以期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化、整体性。部分职业技能需要较长时间的集中培训(如仓储配送的方案设计与实施),必须通过专项训练才能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对接。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在对与“1”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性设计,在实践教学中将各类技能训练及时整合到“X”的教学中,让工作场景和课堂学习彼此渗透融合,增强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的综合训练。

3.4 提高培训质量,完善考核制度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现共有专兼职教师24 人,在专职教师中双师比例达到52.9%,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有7 人。1+X 证书制度可将院校师资培养成为行业师资,将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教材、工具、方法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双师型师资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新的培训体系将企业职业培训提前到学校人才培养中,可以对接采购、仓储、运输、快递、供应链管理等企业岗位需求、强化职业基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推动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训考核组织在试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具体实施“X”证书的重任,包括制定考核标准、提供培训课程、实施考核过程、发放证书等。

4 结束语

经过改革与实践,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完成首批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考核工作。从考核结果来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外拓展明显增多,在多项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必须立足自身教学资源,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推动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融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后期的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期获得更完美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试点工作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