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学科交叉的经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0-07-12陈江华张峥嵘

科技视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交叉课程体系学科

李 蔚 陈江华 张峥嵘

传统的经济学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现代经济学为基础,课程设置中没有工程专业内容,学生学习企业经济、国际贸易、金融会计等专业课程,之后会进入企事业、政府等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就业范围十分广泛。然而进入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这些人才缺乏工程背景,成为束缚传统经济管理人才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掣肘。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理念下的经济工程本科培养模式,对培养高水平的综合经济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工程包括理论、方法、工具和主题之间的可验证性知识,以及各种经济、工程和法律学科之间的关系,利用系统理论、统计学和运筹学等不同方法,从技术、经济和法律的角度设计和构建一个真实的经济技术体系。经济工程属于交叉学科,经济和工程并重且不可分割。合肥学院经济系的经济工程专业是在中德合作经济工程专业5年办学基础上新设,以“经济学+”作为基础,叠加建筑、生物等工程领域的课程体系,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性,不仅涉及经管类别的学科,也会涉及工程类,这种交叉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的专业能力是传统的经济类学科或工程类学科单一培养所达不到的。

1 经济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1.1 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增强,很多前沿专业领域不断融合、交叉,催生出新产业和新模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理论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且知识结构合理,超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多学科交叉人才是高校培养经济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

1.2 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经济工程专业在德国设立非常普遍,在教学中“强化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先进模式和教学理念。经济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合肥学院经济系将进一步利用德方合作院校在经济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努力培养国内一流的经济工程专业人才,并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合肥学院立足地方却具有国际化视野,对外交流合作非常广泛,学习了很多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2017年,合肥学院经济系在已有的中德合作经济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申报设立国家首个目录外专业经济工程专业,并成功获得教育部批准。目前,合肥学院是在国内首次开设经济工程专业,也是唯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肩负着开拓创新的重要使命。

1.3 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学生入校的基础素质也越来越好。而在多学科交叉经济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按照能力培养需求来组合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而自由的空间。

2 基于多学科交叉培养经济工程专业人才的难点和重点

2.1 人才培养目标要定位清晰

经济工程专业的学生定位为毕业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他们学习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是为了适应未来科技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对经济管理人才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而不是为了将来去从事建筑设计、生物工程技术专业等专业的具体工作。通过市场调研,在现代经济体系下市场所需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复合型人才,既具有行业学习背景又具有经济管理通识的人才可以了解产业发展的前沿和内涵同时具有经济管理能力,这一类人才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可以远观的。

2.2 人才培养计划应高度系统化

经济工程人才是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培训,但这不能被理解为多学科课程和管理课程的简单叠加。它是一体化的,有必要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合,形成一个综合的计划。复合方案的实施主要有三个障碍:其一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数理知识和工程基础薄弱,如何有效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平衡学习任务;其二在经济院系与工科院系开始经济工程专业是有的区别,我们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的优势;其三不同学科、范式、思维模式不一样,工科与经济管理学科的差异性如何统一,如何达到经济管理专业的整体培训目标。

2.3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整合

多学科交叉的教学要求不仅丰富了合肥大学经济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而且对教学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强调跨学科,广泛,实用,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能够反映工程和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应让学生熟悉多个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为提高科研兴趣,除了有针对性地将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或工程案例纳入教学内容外,还应使学生对企业工程应用有初步了解,提高学生在工程问题上的分析能力。

3 经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3.1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经济工程专业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先进应用和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上,我们要明确经济工程专业本科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他们的目标应该不是成为建筑或其他工科领域基础的技术人员或者工程师,而是成为这一领域的管理人员,从事项目管理或经济管理工作。以合肥学院为例,该专业充分利用合肥学院和德国希尔德斯海姆-霍尔斯明登-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的合作办学优势,融合东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注重发挥中、德两国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培养的人才立足本土又具有国际化视野。

3.2 突出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

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进行经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应用学校模块化课程体系量身定做一批专为经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模块课程。这些课程不强调复杂的计算和原理,但学生必须掌握核心模块的知识、特点、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

3.3 构建基于多学科交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多学科交叉的经济工程专业,按照模块化的思想制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新课程模式的建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为确保经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真正符合已确定的培训模式的要求,应采取切实措施,对经济工程本科专业进行动态调整。经济工程教学内容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公共课程模块包括实现本科水平所需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和基本课程。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经济管理专业共同的必修理论知识课程。主要的核心课程包括经济管理的核心课程,如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货币银行和计量经济学等。专业方向模块主要面向不同行业,并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行业知识和能力。

3.4 建设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

经济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专业,融合了经济学和建筑学等工程学科,包括系统综合的课程模块实践、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实训以及企业实习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经济工程专业强调多学科实践经验,必须提高实践课程学分的比例,并提供多学科领域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将贯穿于经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学习、考试考核和毕业论文及设计。

3.5 科学合理地配备师资

在教师课程中,除了公共课程和一些基础课程外,经济工程专业课程还应积极使用多元化的教师。以合肥学院为例,经济工程专业既有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长期授课,也有来自多个工程领域、企业及研究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讲授课程。高校大多拥有广泛的社会合作资源,讲授课程的教师可以和很多与公司长期合作,同时经常开展银行、证券、期货和其他从事经济管理的实务人员讲座,会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和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学科的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分类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培养能够解决未来综合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经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对于从实践层面从多学科交叉点探索经济工程人才学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交叉课程体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超学科”来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连一连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