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振新战略下农村垃圾分类智能系统的对策研究
2020-07-12李君锐张继斌廖盼盼凌征球
李君锐 池 龙 张继斌 廖盼盼 凌征球
(玉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农村生态文明就是其中主要的一个环节,要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打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准备, 并提出到2020 年我国对于农村环境治理的目标。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垃圾分类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也有所突破,所以本文也将会从垃圾分类智能系统方面对垃圾分类与治理提出一些观点与意见, 探讨农村垃圾分类的治理路径,这将会对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有重大意义。
1 垃圾处理方式的“变革”
我国大部分人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是运到郊外用来填充土坑、洼地,有些生活垃圾则直接作为肥料用在了农田,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无人管理。 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国家提出了垃圾处理的“五化”原则,包括机械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容器化处理、管道化处理和科学化处理。 从此我国步入了科学化垃圾分类的时代。
1.1 垃圾焚烧的优缺点
普通的生活垃圾种类繁多,细分类别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会将一般生活垃圾集中起来,通过低排放无污染的焚烧处理进行二次利用。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这样对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二次利用率较高,产生的电能可以储存起来供日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1.2 堆肥的优缺点
堆肥是将农作物的秸秆等有机物与人或动物的排泄物堆积腐熟而制成的一种天然有机肥料。 堆肥处理是农村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同样,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很明显:堆肥处理的优点是操作方法简单,成本较低;缺点则是粪便堆肥的异味大,同时粪便堆肥的发酵周期较长,在堆肥分解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氮元素的损失,这样一来堆肥产品质量就难以保证。目前,很多城乡创建全国卫生城乡,这种处理方式已经极其落后,不适合推广。
1.3 填埋的优缺点
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也是农村处理垃圾的常见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适于处置各种类型垃圾,缺点是遇到有害垃圾和不可降解的垃圾,这样处理垃圾很容易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甚至危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2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2.1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
中国最新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农村垃圾产生总量达到1.8 亿吨,其中主要为生活垃圾。 我国农村人口数大概为57 661 万人, 各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在0.24~1.2 千克/天,取均值则是0.41 千克/天,这样就得到一个有参考价值的估算量,即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大概是24 065.3 万吨,而且这个数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次调研, 笔者所在团队派发了大量的问卷进行调查,经过最后的数据分析,总结出农村的生活垃圾主要类别是不可降解塑料垃圾、可降解厨余垃圾、纸质可回收垃圾、有污染电子垃圾。 同时,笔者发现不同的地区的人们会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 导致产生的生活垃圾的可降解比例和垃圾种类比例不同。并且笔者还发现了地区垃圾种类比例随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
2.2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早在2002 年,我国就已经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到2018 年在一些一线城市尝试进行全民“垃圾分类”活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而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案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近几年政府大力建设农村生态文明,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选取了一些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地展开垃圾分类行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例如在2018年,仁寿县开始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实行农户先分的政策,将农村生活垃圾简单分为两类,降低了村民垃圾分类的难度,使村民对垃圾分类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也愿意积极配合政府对于垃圾分类的工作。
3 当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
3.1 管理机制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第49 条指出,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地方性法规。近几年一些省份已经开始尝试制定相关法规, 改善当地农村的生活垃圾治理情况。但是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在城乡结合的地区, 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依旧是一个难题,不能真正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这就成为建设卫生农村的一个瓶颈。
3.2 规划问题
根据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发现村民不愿将垃圾丢到规定垃圾堆放位置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距离问题: 据统计,40.22%的居民没有将垃圾放到指定位置的原因是垃圾堆放位置较远所导致,46.05%的村民表示如果垃圾堆放点或者垃圾桶的位置距离合适,他们将会很愿意将垃圾放到指定位置。我国农村的垃圾堆放场地都是距离居民生活地区不远,因没有规范的堆放场地,通常集中在村子中的河道、沟渠等。在统计的村庄中, 其中有一个村庄有11 个大型垃圾堆放场所,其中有5 处接触到水源,4 处位于村中道路旁,且只有与村民生活距离较远的规定地点才有垃圾车进行定期清理,导致垃圾在村民生活区中常年堆积。
3.3 设备建设问题
因为我国目前处于并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而我国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由于国家一系列环保政策的推出,促使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设相关环保设备,地方上的无污染垃圾处理设施也相对落后。 如今仅在部分试点村庄开展了相关设备的建设,多数村民不得不处于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垃圾收集设备不足导致。
3.4 运行问题
各地农村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过程中,大多直接参考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忽视了农村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农村人民的知识水平,造成很多措施都是面子工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没有取得成效。
在对玉林市农村垃圾分类调查中了解到,82.93%的村民认为村庄生活环境情况与村民自身环保意识有关。 村民们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差,且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的正规化培训,大多数环卫工人只能完成简单的垃圾清扫和堆置工作,而无法完成垃圾的科学分类管理,垃圾分类政策难以运行。
4 解决之策
4.1 制定垃圾分类的技术和标准
按照《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各级政府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防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具体措施,把口号落到实处。 此外,法律法规的实施离不开国家的标准和技术的规范程度,因此,要制定出和农村生活垃圾环境污染治理要求相对应的振兴乡村规划的技术和标准。
4.2 理规划垃圾点
垃圾投放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垃圾的收集。由团队调研的数据发现,目前我国多数农村的生活垃圾仍处于无秩序丢弃状态,笔者观察了当地的垃圾桶发现有的垃圾桶爆满,甚至垃圾桶周围也堆满垃圾,而有的垃圾桶却很少有垃圾投放。 调查显示,47.27%的村民有随意就近乱倒垃圾的习惯,21.43%的村民选择将家里的垃圾带到政府规划的固定地点丢掉。
由此可见,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及时合理地调控垃圾处理方案,合理安置投放垃圾收集的地方、转用站,方便村民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将垃圾定点投放、收集和运输,这样既是对垃圾桶布局的合理规划,同时也会给后期的垃圾处理带来很大的便利。
4.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智能化
国际机器视觉工业水平已进入了成熟期,运用现代网络资源,建立基于二维条形码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的乡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服务平台系统。引入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设备,采用图像处理、提取特征值、筛分等技术,制作一个垃圾回收平台,降低垃圾分类的标准。使不懂垃圾分类的人也可以很轻松地让每一种垃圾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家”。使村民真切感受到生活垃圾的价值,培养村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营造美丽乡村环境。
4.4 资金支持
加大对农村垃圾分类回收的资金投资,完善农村垃圾分类的政策。结合当地区农民的人均支付能力和人均文化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并根据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构建一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奖励系统,实行一人一码政策,让居民在垃圾分类的同时得到一些奖励,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当然这样就需要保证项目的建设资金十分充足,以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维护。
4.5 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政府加强对村民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利用政府的宣传力,设计并制作垃圾分类的横幅、展板、公告栏等,让村民对垃圾分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5 结语
农村垃圾分类是一个艰巨的问题,这次笔者所在团队的研究着重从地理环境、生活环境、消费方式、人口数量这几个方面入手,深入调查研究了村民所处的状况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与意见,希望能激发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培养村民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营造低碳的乡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