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评价方法

2020-07-12钟德才

科技视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钟德才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在近年来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也达成了共识,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到孩子一生幸福。所有的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类的心灵疾病比起生理疾病更加隐蔽,更加难以治愈,也更加影响人的生活。随着社会发展,心理疾病的蔓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生产竞争的加剧,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冷漠,精神世界的空虚,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节奏……这些都造成了心理疾病的高发。

学生心理状况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和科学证实,上个世纪末以来,大量的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学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许多研究,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中学生心理研究也需要不断发展,而且很多心理学家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大多数是量表评价,并不能为我们的实际应用提供较多经验。中学生心理健康在中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生随着青春期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加成熟,思想上也趋于成人化,面对高压的学习生活,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期望。因此如何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了解生理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以及社会化成长,顺利度过中学这一关键时期,是所有中学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引导对于中学生至关重要。一方面,心理健康成长可以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身心变化,顺利度过青春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健康的心理状态还可帮助学生自我克服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艰难挫折,是中学生健全人格成长、完成学业、继续学习的保障。本文将通过中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和评定方法的介绍,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缓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教师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心理异常定义、分类及其常见表现

1.1 心理异常定义

心理异常是心理学上对于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的统称,中学生心理异常自然就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反映出来的心理、清晰和行为失常,是相对于心理健康状态而言的。心理异常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患、心理变态等不同程度。

1.2 心理异常分类

我国学术界对于心理异常的分类有很多种观点,根据症状主要分为10 大类: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患伴发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其他精神病;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不全;儿童期精神疾病。就教育心理学来说,心理异常分类是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大类: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精神病。就目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主要是前两种,精神疾病在中学阶段比较少见,但是也有发生。

1.3 心理异常表现

教育心理异常主要为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其主要外在行为表现如下:

1.3.1 心理困惑

心理困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指由于环境、人际关系、情感、生理等变化或者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压力引起地短暂的迷惑情绪或负面情绪,是个体的一种暂时性地紧张、烦恼、压抑、困惑等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容易调节。这种状态人人都会遇到,稍加引导或自我调节,就可以摆脱,可以说这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正常人遇到了一些问题,心理产生的暂时的正常情绪,不属于心理疾病。

1.3.2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心理疾病较轻的一个层次,是正常人心理受到较大影响产生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指导或者矫正。常见的表现有神经症(包括语言障碍、强迫症、神经衰弱、多动症、焦虑症、多种瘾症、恐惧症、抑郁性神经症、歇斯底里等)、性心理障碍(性别认识障碍、性瘾症等)、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包括偏执型人格、分裂型人格、攻击型人格、依赖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反社会人格等)。

1.3.3 精神病

精神病是心理疾病严重的表现,患者失去了正常的社交能力、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不会如同心理障碍者有意愿摆脱疾病,主动求医、有时还会伴随严重的暴力倾向,出现思维和行为障碍,不愿求医。主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等,一般有明显的器官病变。

2 不当心理健康评价危害

心理健康评价是判断学生心理状态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但是我在这里强调地不是心理健康评价的重要性,而是强调教师要正确使用心理健康评价的重要性,强调错误的心理健康评价的危害性。专业的心理学工作中要判别心理是异常还是正常仍然相当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很多心理诊断的办法与标准,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不能随便就判断学生心理异常,不当的心理判断对学生有很大伤害,会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在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级教师希望利用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体系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经常采用的工作方法。但是心理健康评价往往采用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形式,而且是单一或者短时间的调查是欠妥当的,这种调查很难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正确合理的心理健康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不当的心理健康评价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阻碍甚至是伤害的作用。

而且对于正处在成长期,心理成熟不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日常、积极、正面地、符合他们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需要长期、不间断、变化、动态的模式。所以在对学生实施心理评价时,评价者要格外注意心理健康评价使用不当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的暗示作用,导致一个心理功能正常的孩子心理走向不健康,这是心理健康评价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和心理工作者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3 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方法的策略

3.1 深化心理健康评价重要性的意识

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必须要深刻地心理健康发展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生理知识对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也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向心理健康教育发达地区甚至国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国家学习,认清教育发展趋势,努力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学体系,加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改革力度。

3.2 调整评价方法,改变评价方法单一现状

心理健康评价方法需要改革,不能采取单一的问卷法或者单次访谈法,这种浅层的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心理健康评价的需要。心理工作者需要深入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持续观察学生日常表现,调整评价方式,使之更加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参与意愿,对心理异常概念进行科普,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有意愿学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对心理问题有自卑或者羞愧心理。

心理工作者需要构建一个立体的评价环境,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学生状况,比如说可以参与到学生体育课等行为表现角度的课程,也可以与各科教师交流,还可以阅读学生作文,观察绘画作品,进行家访等,要对学生进行长期动态的观察,做出比较科学的评价。

3.3 开展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很多学生产生了对异性、对性知识的好奇,心理工作者需要重视生理成长对于心理成长的影响。学校需要开展生理和心理健康结合的青春期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性、性变化以及异性。科学的生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同时,生理认识也是心理健康评价的有效途径。

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营造出健康的校园心理教育环境,让学生可以轻松自在地面对心理问题。

3.4 提高心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学校需要重视心理教师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学习。相对于不断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比较平稳的,这就容易造成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停滞不前,所以心理教师需要不断自我学习,努力吸收最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也能了解最新心理健康知识,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4 总结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进行多角度协作,正确使用心理健康评价,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提供科学的教育体系,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心理感受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