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延续下特色乡村小镇构建研究*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传统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伴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城市现代化规模持续扩充,乡村社会出现急剧衰退的一种危机,这一危机并不仅是经济的破产,而是文化社会的整体衰败[1]。当前,只有解决好农村问题,社会发展才能走向真正的进步。

乡村小镇是因行政目的而产生的地域空间,特色乡村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色小镇建设探索起源于经济基础较好的浙江省,从该省近几年的实践看出实践效果非常好。政府对具备条件的小镇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力强化其特色,促进小镇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的美丽乡村发展建设是国家重要的发展项目,这是推动一场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运动。梁漱溟曾说过“中国人的约束不是来自宗教,而是家族,把人都赶到城市去,离开家族的约束,会出现很多问题。”他清楚地看到乡村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家族文化的基础上的,而家族文化的魂又被附着在村里的老建筑上[2]。如何延续乡村小镇传统地域文化,实现其文化特色发展和创新,是当前我国特色乡村小镇建设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文化延续的重要性

文化是人类的思想和精神内核。乡村文化延续是道德、价值观的延续,是乡村里人与人之间、家族之间情感纽带的延续。保留住当地的历史文脉,事关乡村经济发展中更持久的力量积蓄。无论是规划者还是人类学者,要增强时代责任感,担负起保护文化、延续文化的使命,在村乡镇里一定要关注其原有的文化根基,维持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理解和感知当地文化精神。要在尊重乡村的独特性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把乡村价值放在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共生的事业中,重估乡村的主体性和在未来多元发展中的地位[1]。

经济高速发展下盲目借鉴和抄袭西方建设,导致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延续出现了断层,价值观扭曲,人文文化无人问津。传统文化是构成当代文化的根基,特色乡村小镇的构建应致力表现文化的连续性、根源性、统一性,才能保持乡村历史文化的原有特质,体现对历史的尊重。保持本土文化和延续创新地域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当前特色乡村小镇构建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特色乡村小镇传统文化传承建构

不同的乡镇存在各自不同风格的诗意和文化。文化的归属感是家族归属感,“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家族教化的实质,是乡村礼治的准绳,是家族今昔之间筑通的桥梁,也是社会世代之间的筑通桥梁。没有文化,也没有了我们所能享受的生活。在乡村文化可持续建构中,要尊重长期形成的村风民俗传统,并加以科学合理的发掘应用,修复乡村价值。修复乡村价值,就是在修复乡土伦理所维持的血缘和地缘的纽带——乡愁,就是在修复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文化和家族文化中。

(一)发掘当地文化资源,保留住当地的历史文脉

深入发掘地域文化蕴含的民族品格和时代价值加以整理提取应用。一要尊重小镇现有格局、历史风貌,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及时修缮历史建筑,不要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树以及破坏具有历史印记的地物[3]。二要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建设一批生产传承和展示场所,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和工匠,避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低俗化,过度商业化[4]。三要体现文化与内涵,保护与打造独特文化标识和乡村小镇精神,创造宝贵的文化财富,增强文化自信,筑牢民族精神之根。

(二)创新文化业态,推动乡镇文化活态传承

依托重要文化遗存打造具有鲜明当地文化标识的项目,推动文化资源创新利用。把时尚创意与历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镇文化活态传承,使地域特色文化成为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地标和情感纽带。文化是特色乡村小镇构建的核心,承载其文化灵魂。在特色构建中,坚持一个核心主题文化为主线,设计多元文化并存突出和保持乡村小镇的特色,传承传统文化。

(三)彰显文化特色,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内生动力

文化是支撑乡镇产业发展的根本,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是必然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文化引领与产业融合发展,结合科技、创意、资本等新要素手段,真正把厚重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充分激发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内在动力,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彰显文化特色。

三、特色乡村小镇经济增长产业优势分析

经济是文化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特色乡村小镇经济增长与因地制宜的资源规划息息相关。因此,特色乡村小镇构建要与乡村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发展经济林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农家乐生态旅游、民宿等经济建设模式,在改善和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也要留得住乡愁,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甚至形成具有特色的林果产业,助力乡村特色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农业结构

特色小镇不仅要充满乡土特性,更要彰显文化特质,以特色文化产业为引领的生态农业创新也是建构的一个方面。生态农业可以帮助开发当地有特色的农副产品,比如当地的水果、谷物等农产品。扩充、疏通乡镇与城市往来,扩大农产品市场,比如策划帮助农民通过网络平台对外销售,跨越了地域、时空的阻隔,更快捷方便地让城市里的消费人群购买这些产品,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因此构建生态农业模式是探索、发现当地的价值,这个价值包括农产品价值,也包括以前的农耕文化体系出现重构的价值。

(二)手工业技术

乡村小镇的发展本土优势在什么地方?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和民俗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传统的,能够手脑并用表达人类情感的手工艺技术都还存在并可以搜集和保留,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有大量的村落和田野。要构建特色乡村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和搜集这些手工业技术资源,将作坊式的手工艺制作与现代化的经营模式相结合,实现手工业与物质和精神的有效结合,吸引劳动力回乡创业,让空心村变成人气村,让传统手工技艺助力乡村经济复苏振兴,创造新的乡村文化和新的经济体系。

(三)特色乡村旅游

特色乡村旅游可以依托良好生态系统、独特地质地貌、文化和绿色乡村生态资源,建设知名的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目的地等作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古建筑文化、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名人遗迹、高度密度适宜的村居建筑,皆是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元素。把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符号去研究,体现绿化与乡村有机融合,展现乡村的乡土风貌,创造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营造乡村文化特性,发掘区域文化各方面成分在建设中的表达手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农民增收,发展乡村经济。

四、文化延续下特色乡村小镇构建

在推动特色乡村小镇建设过程中,梳理地域文化特色与城镇风貌之间的联系,深层次的挖掘当地人文景观资源,分析地域文化各方面成分在特色建设中的表达手法;研究乡村的风貌基调、空间格局、空间形态的形成与乡村场地特征、乡村文脉、自然资源、民风民俗等要素融合发展现状及问题。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文化延续及重建、重构和重拾,将之转化为具有多项审美属性,多重意蕴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地方色彩浓郁的特色文化产业[5]。着重研究如何通过文化的转化塑造乡村的特色风貌,从而强化文化特色、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增强乡镇对村内人和村外人的吸引力、向心力。

(一)文化延续下生态乡村小镇建设

特色乡村小镇生态建设首要目标是保护生态,遵循生态学原理,要参照地带性顶级群落的植被类型,进行绿化树种的选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恢复乡村的自然生态,保护村落的古树名木、大树资源和一些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维护植物多样性。在水塘、河岸的治理中,也要尽量采用生态亲水型的模式,保护水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乡村小镇建设可以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打造一个集观光,度假养生,文化体验、居住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的目标。

(二)文化延续下民俗乡村小镇建设

民俗小镇则是指依托具有一定历史或者独特民俗文化资源的村镇,开展历史文化或民俗体验的特色小镇。民俗旅游可以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观赏体验结合起来,从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显示出特殊的魅力。以当地社会生活,集市活动等民风的独特吸引力,通过体验性民俗产品和特色空间的打造,运用商业化的手法及民俗生产体验,民俗表演,购物与一体进行综合运营的特色小镇,如北京古北水镇和云南彝人古镇等。

(三)文化延续下文创乡村小镇建设

中国五千年来的农耕历史所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打造文创小镇要基于个性化、主题化、特色化的文化创意,其根植于乡土文化的就地城镇化模式,以文化创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赋予小镇更多的文化创意特色和城镇价值体系[6]。在构建过程中,通过文化创意实现乡土风貌的活化,乡情记忆的再现,乡村资源的发现,乡里生活的体验和乡愁创客的集聚,能够为小城镇的建设开辟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五、结语

特色乡村小镇构建需要政府因特色不同予以分类指导和支持,同时规划者、建设者应通过不断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元素,从文化的主题多样性、表现手法多样性、人文景观和公共文化空间塑造多样性展现乡村小镇特色,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基础上,寻找中国乡村小镇文化延续途径,探索特色乡村小镇构建道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传统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清明节的传统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