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积山的艺术之美

2020-07-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430074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佛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430074)

一、概述

麦积山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向的50公里外,又被称为麦积崖,海拔1742米,山高142米,它的山体呈圆锥状,跟农家的麦兜十分相似,也因为此颇有寓意。

麦积山则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一座被群山围绕的孤峰,麦积山景色天然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区内松竹繁茂、青山叠翠、钟灵毓秀自有一番独属于自己的美。麦积山的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17)年时期,而后经历了十几个王朝不停的营造,并完整的保留到如今,古称“秦地林朱之冠”。

二、麦积山自然地理风光

1.地形地貌

麦积山景区处于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上,又是季风的更替地带,也处于两个构造带的的交接复合部位。景区内地形复杂,崇山峻岭,有石门山红色花岗岩峰林;麦积山、仙人崖赤壁为典型的北方丹霞地貌、曲溪的河谷地貌,构成了丰富的峰林、孤峰、丘陵、丹霞、河谷以及飞瀑、洞窟、汤泉等地貌景观。

2.温凉半湿润的过渡性气候

麦积山景区属于过度性的气候,麦积山具有温凉区和半湿润气候区,同时麦积山风景区因为位于内陆,距离海洋很远,也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所以麦积山的天气可以说是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十分舒适,故而也被称为“陇上小江南”。

麦积山石窟所处地--秦岭山脉褶皱带小陇山次生林,小陇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3′10″~106°33′06″、北纬33°35′12″~33°45′11″,其间植被土壤丰富多彩,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有多种观赏及药用植物品种,亦是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地,有较多的珍禽异兽,在这里找到了存身之处。风景区共有种子植物123科、其中裸子植物6科;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105科,单子叶植物12科,从科属的分布型统计看,属于世界广布型的有34科56属202种。其中有很多是园林中的珍品:苍松、翠柏、海波高出有和云杉林、冷杉林、水杉、还有高山栋、箭竹、杜鹃、琼花等各种灌木和连翘、鸢尾、玉兰、芍药、蓝香芥、合欢花、日本秀线菊、杨氏八仙花等。动物资源有珍禽奇兽:如金雕、鸢、苍鹰、云豹、豹、林麝、鹿、鬣羚、斑羚带等。

三、麦积山石窟艺术内涵的解读

1.麦积山石窟开凿的背景

石窟的开凿背景也是值得关于的一点,麦积山石窟历史源远流长,它与外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密切相关。

麦积山的石窟开始于后秦,当时的君主姚兴崇尚佛教,以《长安志》第五卷的记载:“后秦姚兴集沙门五千人,有大道者五十人,起造浮图于永贵里,立波若台。居中做须弥山,”可以看出当时佛教兴盛,佛教建筑精美,故而石窟的诞生由此打下基础,在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而佛教认为宇宙中心是须弥山,神都住在山上。因此,石窟的开凿被赋予了圣神的意义。麦积山修建石窟也揭开序幕,在南宋祝穆的《方舆胜览》也有所记载。后秦君主姚兴决定修建佛教石窟寺庙,最终选址了历史文化悠久的秦州。

根据《高僧传》中一卷《帛远传》的记载“崤函之右奉之若神。戎晋嗟恸行路流涕。。将欲迎祖西归。中路闻其遇害。悲恨不及。众咸愤激。欲复祖之仇。辅遣军上陇。羌胡率轻骑逆战……遂因忿斩辅。群胡既雪怨耻。称善而还。共分祖尸各起塔庙。”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西晋永嘉二年,高僧帛法祖经常在关陇一带弘扬佛法,他有众多信徒,后来,法祖被秦州刺史张辅杀害,引起当地羌人的愤怒,遂起兵进攻秦州城,斩杀了秦州刺史张辅,众羌胡为其报仇,便将法祖分尸,带回去后各自起塔供养,表示尊敬,这一件事表明当时佛教已深入秦州社会各个阶层,佛事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麦积山石窟艺术

提起麦积山风景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石窟艺术。无疑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其蕴含的美与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这座始建于4世纪的佛教石窟艺术展,先后历经十余个王朝不停的营造,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等,逐渐的被赋予多姿多彩的艺术风采,也成为了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

相较于中国现存的其它石窟来说,大部分都只具有阶段性的历史特征,而麦积山这样十分完整地保存有不同历史时期遗迹的石窟寺尤为珍贵,现存窟龛有221个,现在存有七八处时代最早的洞窟,各种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仅仅只有原来壁画的三分之一,有约1000平方米,内还有存有大量的经书、碑碣等文物。

僧人道士不论是打坐、修道、栖身等活动是时,有一个场所的才能完成,而开凿石窟的开展就是为了给僧人到时提供一个场所。佛教倡导遁世修行,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道之用,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山崖上开凿洞窟作为诵经释佛的场所。而经过时代不断前行,“石窟寺”已经成为了大家了解宗教建筑和其宗教艺术的一个载体。

麦积山石塑像塑艺术出彩绝伦,也因为其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特征而闻名中外。

麦积山是一座大雕塑馆的天地。这里的雕像,大的雕像可高达16米,小的雕像只有10多厘米,它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塑像的特点,也很直观的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泥塑演变的历史进程和雕塑艺术的千姿百态。

麦积山石质结构较为松散,其地势陡峭、独峰耸立,有许多先天形成的岩洞。现存洞窟194个,而每个时期都各具特点,比较有代表性六个则是,后秦的豪爽大气、西魏北魏的清秀典雅、北周的圆润流畅、隋代的夸张丰润到宋代的求真求实。能明显的从不同石窟造像上感受到各个朝代的风采。

以后秦-北魏的石窟为例,后秦时期的造像多是身体健壮而厚实,嘴秀气鼻提拔,大多威严粗狂,而在晚期随着当时崇汉文化,佛造像也开始融于汉文化特征。因此从后秦的粗狂逐渐转变为北魏的清秀转变,北魏虽然大体都是清秀典雅的风格,但每个时间段各有不同,北魏早期从造像特点上看,整体上呈现了中亚和西域文化交融的特征,因为受印度外来佛教耳濡目染,艺术造像风格有着外域之美。造像形体多是高大魁梧。充满刚毅豪爽、大气的气魄,第78号正壁里的佛像。为而在北魏中期,由于当时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并开始实施的汉化政策,以法令形式禁穿胡服、禁胡语等等,石窟上面也开始有所反映,开始融入了南方文明的特征,造像开始变“秀气典雅”,在衣饰、气质均有所体现,造像威严和神秘变得清秀典雅,第115号窟正壁坐佛像、76号左右两菩萨均有明显特征。北魏晚期,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社会发展,佛教也愈加兴盛,秦陇一带作为佛教信众基础雄厚的地区更是如此,石窟造像在原有的基础上已全部转变为褒衣博带式汉装人物形象,注重造像所体现的内心中情感和禅宗思想的表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第133窟9号龛小沙弥、第139号窟左壁菩萨立像。

3.麦积山石窟山体特点

麦积山是一座孤峰,山体秀美圆润,它所处之地呈群山拱抱之势,与禅宗的“宇宙空间图”格局十分相似。这样的群山环抱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场所,类似一个道场的空间,这样密闭空间的环境,体现了佛教摒除杂念的思想,赋予了场所神秘感,延伸为密闭的空间感。而上面所说的“宇宙空间图”,指的是僧人修习秘法时的“心中宇宙图”,由中心点由内向外对称延伸。

在崖面进行开凿石窟、造像,古人都需要搭建栈道,以方便开窟,造像来连接各窟,起着“连接线”的作用。无疑不论是搭建栈道还是石窟的开凿,造像都与圣神的思想观点、行为相关,是佛教所提倡的遁世隐修下的产物。麦积山崖面的栈道,它经过时间的洗礼,不断的修建、破坏、构筑和改建,日渐丰富了其本身的文化,这条栈道,不仅仅是为了供众僧、信教者修道、朝圣、朝拜各石窟的佛像,还连接了各个时期的文化。

猜你喜欢

麦积山石窟佛教
李白与佛教思想关系再探讨
佛教艺术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陈然作品
麦积山石窟隋唐造像服饰分析及特征初探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1969·麦积山 岁月如刀 石佛依旧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