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微探

2020-07-12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0023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政治

(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002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同样,协同理论重点研究系统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相似性,这一理论认为,尽管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属性,但是他们在整个大环境中仍然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形成强大的合力,得到最有的效果。因此,把协同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协同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协同理论的内涵

协同理论是研究不同事物的协同机理的一门学科,重点探究纷繁复杂的系统从无序转变为有序过程中的相似性,以及系统在受到外界物质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协调自身内部因素从而保持自身结构的有序性。基于协同理论的普遍性,近年来这一理论被人们广泛应用。其创始人是德国的物理学家哈肯,他认为尽管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属性,但是他们在整个大环境中仍然相互影响、相互合作,而序参量对系统最终的有序程度有着决定性作用。

(二)协同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担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系统工程,是由众多单一系统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庞大系统,涉及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是非线性的、复杂的,处于有序与无序的动态变化中,这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处理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能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能否提高。因此,将协同理论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不同的子系统有各自不同的价值旨归,但是每个系统都或多或少地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依然可以相互协作、同向同行。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倘若系统内部出现无序状态,则一定会影响合力的凝聚,无法使得系统内部结构优化以便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2.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现实诉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尤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例如:实施思政专项计划、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对口支援西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新时代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日益增加的社会矛盾、纷繁的社会思潮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尤为激烈,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渗透普世价值等资本主义价值观,我们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极易受到侵蚀,尤其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的青年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网络信息的影响,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如果不提升自身政治鉴别力,则极易受到错误的价值观的影响,造成不良后果,故此,高校必须通过协同理论的运用,协调各个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对大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加强辨别错误价值观的能力,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把握好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协同育人理论要求各个体系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力量,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相关制度,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例如人事处应当完善教师薪酬制度,宣传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方式,通过各部门的同向同行、团结协作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然状况并不是很理想,在制定相关制度的时候不够严谨,制度保障的力度还比较欠缺,影响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实施。

(二)保障措施不健全

保障措施不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数量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大班授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高校辅导员也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但是他们管理的学生数量比较多,平时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繁杂,无法追踪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很难对每位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学校的办公设施缺乏,缺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设备,例如心理咨询室面积较小,用于进行心理疏导的仪器设备不足;投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不足,虽然一些高校有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经费,但是远远低于教学与管理方面的费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共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不利于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

(三)协同育人氛围缺乏

当前高校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是把自己的专业课内容讲解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的职责,而且其他德育部门也有各自具体的工作任务,没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辅导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难以形成协同育人的氛围。“经调研,一些学校虽然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理念,试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但机制在具体的运行中取得的效果甚微。”2当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有排斥的情绪,上课的态度不认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不利于协同育人氛围的营造。

(四)资源整合性不高

高校有丰富的思想政治育人资源,思想政治论课教师、各学院各专业任课教师及辅导员、学校党委、宣传部等部门都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但是各部门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没有相互协调配合的意识,使得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校外也有可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例如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学校所在城市的博物馆等,高校通常利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但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参加,许多同学积极性不高,对此不够重视,不利于校内外资源的整合。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实践进路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必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同向同行、团结协作,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脚踏实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

(一)构建全员参与机制,加强育人科学性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首先就是要主体协同,全员参与。高校领导要站在全局高度,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党委书记承担人员配置和工作分工等任务,党委书记承担相应的政治职责和领导职责;各学院的教师除了把专业课讲好之外,也需要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专业课程不论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还是自然科学课程,都可以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道德精神和价值追求,并善于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3;宣传部需要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需要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也可以自己通过网络学习一些正能量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高效各主体同向同行、共同努力,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二)构建全过程育人机制,提高育人针对性

高校构建全过程育人机制,要对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有合理的规划,从入学开始,对学生做好入学教育,使他们改变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式,学着适应大学的上课方式,同时在生活中要更加自信自立自强;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各学科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心理教育课都是必不可少的,引导学生去考一些含金量较高的证书,例如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和与专业课相关的证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建设,每年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测试量表的结果评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各学院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为他们提供实习的机会,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针对专业的不同性质和学生未来的学业规划,也可鼓励他们考研究生,提升自身学历在未来就业中提升竞争力;通过对学生大学四年全过程的教育,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增强育人导向性

建立完善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对于高校实现协同育人有很强的必要性。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比较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较为激烈,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容易受到错误的价值观的影响,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主阵地,必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机制。线下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课程,学习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使学生了解历史,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思考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学会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海报张贴、正能量的宣传标语的张贴、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感染。线上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当前网络技术迅疾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基本普及,各学院教师、辅导员、宣传部等德育部门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依据自身的身份特点对学生传递正能量,学校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通过动态的图像向学生传播时事政治或一些正能量的元素,对潜移默化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四)构建全领域保障机制,提升育人实效性

在资金保障方面,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投入,用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在传播方式方面,保障有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通过网页设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宣传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在场地方面,提供空间大、设施完备的心理咨询室,提供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期刊报纸书记的阅览室,提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活动室;在师资保障方面,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老年、中年、青年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发挥各自的教学才能形成教学合力,通过公开公正的教师招聘考试,招收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师风师德优秀的人才来提升师资水平,同时高校需要对入职教师进行培训,传授各学科理论的前沿知识、各学科教学经验,提升入职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通过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经验,在提升其思想觉悟、道德素质的同时要求他们与思想政治课教师一起,共同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向同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想立德树人的目标做出一份努力。高校可以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度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考量因素,调动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总之,把协同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解决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中出现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健全、协同育人氛围缺乏、资源整合性不高等问题,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助推作用。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协同视域下完善和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注释: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

3.石书臣. 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政治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