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宋代笔记的语料价值
2020-07-1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0065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065)
宋代笔记是宋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巨大财富,为各类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献材料。宋代笔记的繁荣,源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而笔记固有的行文随意、文白夹杂的特点,记载了宋时期的很多俗语词,能很好地反映有宋一代的语言特色,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刘叶秋先生将笔记分为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考据辨证类三种,1这三类笔记都有丰富的俗语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记载的有些俗语词,《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和《近代汉语词典》2(以下简称《近词典》)两部大型辞书皆未收录,或已收录,但存在首例晚或释义有误的情况。
一、小说故事类
宋笔记中的小说故事类笔记深受魏晋志怪小说的影响,如徐铉《稽神录》、吴淑《江淮异人录》、张师正《括异志》、王明清《玉照新志》《投辖录》、廉布《清尊录》等,这些笔记故事性强,内容虚幻妄诞,文字平实简率。如《清尊录》中记放高利贷者大桶张氏婚娶不守信用而致女死的故事,口语性强。
大桶张氏者,以财雄长京师。凡富人以钱委人,权其子而取其半,谓之“行钱”。富人视行钱如部曲也,或过行钱之家,设特位置酒,妇女出劝,主人皆立侍。富人逊谢,强令坐,再三,乃敢就位。张氏子年少,父母死,主家事,未娶。因祠州西灌口神归,过其行钱孙助教家。孙置酒数行,其未嫁女出劝,容色绝世。张目之曰:“我欲娶为妇。”孙惶恐不可,且曰:“我公家奴也,奴为郎主丈人,邻里笑怪。”张曰:“不然,汝不过少钱物耳,岂敢相仆隶也。”张固豪侈,奇衣饰,即取臂上古玉条脱与女,且曰:“择日纳币也。”饮罢去,孙邻里交来贺曰:“有女为百万主母矣。”其后,张别议婚,孙念势不敌,不敢往问期……俄顷即死。父母哀恸,呼其邻郑三者告之,使治丧具。郑以送丧为业,世所谓仵作行者也。且曰:“小口死,勿停丧。”即日穴壁山瘗之,告以致死之由。
这段文字中有丰富的俗语词:
【行钱】指通过借贷获取利息。文中第一个“行钱”为此义。后两个“行钱”指借债人。
【灌口神】指二郎神,民间认为二郎神为镇水之神,为其立祠。宋•叶适《行状》:“孟春,㑹灌口神李冰祠下,笼石蛇澜江为巨堰。”《汉大》《近词典》未收。
【郎主】奴仆对主人的称呼。《汉大》缺宋代书证。《近词典》未收。
【丈人】岳父。南北朝時已有。《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南朝宋•裴松之注:“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
【笑怪】取笑。宋•释梵棕《达磨赞》:“撞着梁王,不勘自败,狼藉官场,遭人笑怪。”明•袾宏《皇明名僧辑略•拈古》:“你看这两个老汉,拈头失尾,拈尾失头,若惹诸方笑怪。”《汉大》《近词典》未收
【条脱】古代臂饰。南北朝已有。也称“跳脱”。
【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该词先秦已有,《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
【主母】指女主人。该词汉代已有。《史记•苏秦列传》:“妾欲言酒之有药,则恐其逐主母也;欲勿言乎,则恐其杀主父也。于是乎详僵而弃酒。”《汉大》缺宋代书证。
【仵作】旧时官府中检验死伤的差役。亦称以代人殓葬为业的人。该词唐时已有。唐•李商隐《杂纂•恶行户》:“暑月仵作。”
【小口】未成年人。南北朝时已有用例。《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自今已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缣人四十匹,小口半之。”
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中俗语词丰富,有的产生于宋以前,可看出俗语词的继承,也有宋时才产生的新词新义,从中可管窥俗语词的发展。
二、历史琐闻类
宋代史学,较前昌盛,有名学者,多精史笔,所以宋代的笔记文以史料笔记一类为最发达。宋初笔记,大多出自五代旧臣之手,记载唐五代的故事,郑文宝《南唐近事》和《江南余载》、张洎《贾氏谈录》、钱易《南部新书》便是这类笔记的代表。仁宗以后,笔记作者日众,开始偏重于辑录当代轶事、朝廷故事。如司马光《涑水纪闻》、欧阳修《归田录》、李廌《师友谈记》和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都是北宋史料笔记内较好的作品。还有其他历史琐闻类宋人笔记,如王君玉《国老谈苑》,记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杂事;范公偁《过庭录》,记北宋士大夫轶闻及其先人事;彭乘《墨客挥犀》,辑录宋代的轶事以及诗话、文评。另外还有记录战事的史料笔记,如员兴宗《采石战胜录》、李璧《中兴战功录》、赵万年《襄阳守城录》、赵与褣《辛巳泣蕲录》等。历史琐闻类的宋代笔记,包含丰富的史料信息,语言平实通俗,不乏丰富的俗语材料。如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记载:
北人谓住坐处曰捺鉢,四时皆然。如春捺钵之类是也。不晓其义,近者,彼国中书舍人王师儒来修祭尊,余充接伴使,因以问。师儒答云: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
短短六十余字的语料,就有多个有价值的俗语词:
【住坐】指起居、生活。《汉大》引元•佚名《前汉书平话》为首例,晚。
【捺鉢】契丹语。辽主的行营。宋•王易《重编燕北录》:“所谓捺鉢者,戎主所至处也。”《近词典》未收。
【行在】即行在所。该词唐时已有,杜甫《北征》诗:“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宋人笔记也有用例。
【家】助詞。犹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哥哥比兄弟多一片家狠心肠。”《大词典》引该例,晚。《近词典》未收。
历史琐闻类笔记中,很多记载当时轶闻趣事,多记录当时场景,包含人物对话,多真实反映当时的口语情况。如王巩《随手杂录》记载:
子瞻自杭召归,过宋,语余曰:在杭时,一日中使至,既行送之,望湖楼上,迟迟不去。时与监司同席,已而曰:“某未行,监司莫可先归。”诸人既去,密语子瞻曰:“某出京师辞官家,官家曰:‘辞了孃孃了来。’某辞太后殿,复到官家处,引某至一柜子旁,出此一角,密语曰:‘赐与苏轼,不得令人知。’”遂出所赐,乃茶一斤,封题皆御笔。子瞻具札子,附进称谢。至宋,语余曰:“且教子由伏事孃孃,我小使头出来,自家门打一解。”哲宗眷遇如此,复为大臣谗逐,至贬海岛,命矣。
【官家】皇帝的称呼。该词唐时已有,房玄龄《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孃孃】称母亲。宋笔记中多有用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仁宗谓刘氏‘大孃孃’,谓杨氏‘小孃孃’。”曾布《曾公遗录》卷九:“呼太后及太妃云:‘孃孃、姐姐,痛忍不得也!’”《近词典》未收。
【柜子】即柜。《大词典》引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为首例。晚。
【一角】一包;一份;一封。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东坡见而指之曰:‘欠一件物事,当写作:信物一角,送上阎罗大王。’”《近词典》未收。
【劄子】官府中用来上奏或启事的一种文书。这种文书在欧阳修的笔记里有详细的说明。《归田录》卷二:“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為之牓子,亦謂之录子。今謂之劄子。凡群臣百司上殿奏事,两制以上,非时有所奏陈,皆用劄子。中书枢密院事有不降宣敕者,亦用劄子。”
【伏事】指侍候,服侍。该词唐五代已有,《汉大》引元•关汉卿《谢天香》为首例。晚。
【一解】一次;一回;一遭。《汉大》引元•关汉卿《蝴蝶梦》为首例。晚。《近词典》未收。
【小使头】指一般佣人。即小使。宋•陆游《入蜀记》卷五:“是日早,见舟人焚香祈神云:‘告红头须小使头长年三老,莫令错呼错唤。’”“小使”的本义指宫中侍役。《吕氏春秋•行论》:“齐王因乃发小使以反,令燕王复舍。”高诱注:“小使,微者也。”后指一般的佣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第十五:“师曰:‘家无小使,不成君子。’”“头”是词缀。《汉大》《近词典》未收。
三、考据辨证类
宋代是考据学发展的兴盛时代,产生了一系列考据辨证类笔记。考据内容无所不包,考据各有侧重,如吴曾《能改斋漫录》侧重文学,程大昌《考古编》侧重经学,岳珂《愧郯录》侧重典章制度,王观国《学林》侧重文字训诂。有的则是综合性的考据辨证,如沈括《梦溪笔谈》涉及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等,洪迈《容斋随笔》涉及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等,刘昌诗《芦浦笔记》涉及“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王应麟《困学纪闻》,则将考据内容以经、史、子、集归类,成为后世考据笔记的范式。由此可见宋代考据笔记的博而杂,语言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一些涉及文字训诂的考据,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其中含有丰富的俗语词材料。如《猗觉寮杂记》卷下有一段:
岭外有果名捻子,三月开花如芍药,七八月实成,可食,结肠胃,小儿食多则大便难。东坡改名海漆,言捣其叶可代柿漆用。《岭表录异》云:“倒捻子,窠丛生。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南方妇女多以染色。子如软柿,上有四叶,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故谓倒捻子。”或呼谓都念子,语误也。其子外紫内赤,无核,食之甜软,暖脏,益肌肉。古讹“捻”为“念”,今又讹“念”为“捻”。《大业拾遗记》:“南海送都念子一百株,付西苑十六院种。”即此花也。
该段文字是对岭外一种植物的辨别,对其生长、外形、药性都有说明,尤其对其名称来由的说明涉及很多俗语词。
【倒捻子】【倒撚子】【撚子】【都念子】常绿小乔木,可用以染色,果子可食用。因吃其果子要倒捻其蒂,故名。
捻,用手指搓或转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豉法》:“一石豆,熟澡之,渍一宿;明日出蒸之,手捻其皮,破其皮,破则可。““倒捻子”得名于吃这种果子时的动作:倒捻其蒂。撚,搓揉;搓撚。《说文•手部》:“撚,蹂也。”撚,同“捻”。“撚子”则是“倒撚子”的省称。《汉大》仅释义“撚子”为“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的带状物。”3义项不全。“都念子”为“倒撚子”的音讹。也俗称“倒粘子”。明•李贤等撰《明一统志》卷八十二:“海漆,琼山县出,花如芍药,俗名‘倒粘子’。”《汉大》未收“倒撚子”。这四个词《近词典》都未收。
宋笔记里,这种植物也称作“倒黏子”,朱弁《曲洧旧闻》卷五:“东坡至儋耳,见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樕丛生。土人云:倒黏子花也,结子如马乳,烂紫可食,殊甘美。”也称作“都捻子”、“粘子”,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果部下•倒捻子》:“纲目∶都撚子,即倒撚子,……時珍曰∶食之必倒撚其蒂,故謂之倒撚子,讹为都撚子也。……倒撚子,又名粘子,花于暮春,实于盛夏,谚曰∶六月六,粘子熟。”4
【海漆】海漆是苏东坡为“倒捻子”起的名字,因倒捻子可为胶,补人之血,故名。《曲洧旧闻》卷五:“……吾久苦小便白浊,近又大腑滑,百药不瘥,取倒黏子嫩叶蒸之,焙燥为末。以酒糊丸,日吞二百余。二腑皆平复,然后知其奇药也,因名海漆。”该词《汉大》《近词典》皆未收。
宋代历时长,拥有丰富的语料,在整个汉语史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承古启今的重要阶段。然而,“以往的汉语研究,对两头(即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做得比较多,而对中间一段(近代汉语)研究的很少。”5宋代笔记是世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随意,口语性强,能很好地反映宋时语言特点。文章仅以刘叶秋先生的笔记三分法,将宋代笔记的语料价值进行简单的说明,以此管窥整个宋代笔记的语言特点及研究价值。
注释:
1.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
2.《近代汉语词典》有高文达、许少峰、白维国主编的版本,其中2015年白维国主编的《近代汉语词典》吸收了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成果,补订了《大词典》之不足,是一部集大成的最新的近代汉语词典。文章以此本为参照。
3.引今人沈从文《生》例。宋时有用例,宋•佚名《小儿卫生总散论方》卷十八:“毎用少许,以新绵子缠捻子揾药塞耳中。”
4.《汉大》未收“倒黏子”“都撚子”“倒粘子”“粘子”。
5.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