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
——表演创作之根
2020-07-12吉林艺术学院130000
(吉林艺术学院 130000)
一、气息的定义
表演创作之根在于气息,演员通过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使声音和情感的表达达到更好的状态。本文所指的气息是指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建构的一种表演创作的技术技巧,通过反复锻炼建立良好的呼吸方式,使之逐渐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以适应表演创作的需要。
此种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不同,日常生活中气息的变化和运用多是下意识完成的,而舞台上演员气息的状态,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训练来完成的,是一种从有意识到下意识的过程。演员根据表演状态的变化,对自身的气息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与控制,让所饰演的角色形象更加生动、饱满立体。
二、气息在表演创作中的作用
1.扎实台词功底,助力人物塑造
无气便无声,气是声之本。人在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器官起到助推发声的动力作用,所以也称呼吸器官是声音的发动机。气息对音高、音色、音量、音长四个要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演员在台词基本功训练中,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声音更具表现力,特别是到了话剧舞台上,更加考验着演员的台词基本功,演员的气息运用正确,会使声音洪亮饱满,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表现力,即使不带麦克风,剧场最后一排的观众依然可以清晰的感受人物的声音色彩。而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话剧作品不是地麦就是胸麦,失去了我们应有的话剧声音的本色。此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台词基本功训练越来越不扎实了,尤其是对于气息的训练越来越急功近利,电声时代在优化了观众听的效果的同时,也在无形中退化了演员的根本,要想保持舞台上应有的声音效果,必须从气息开始,强化训练,让真正属于舞台的声音回归舞台。
2.控制语言节奏,传递内心情感
戏剧表演中的语言节奏即单位时间中演员语言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对情感表达有重要的影响。而这些强弱、长短的规律是可以通过气息进行控制的,比如在语言节奏中经常用到的停顿,就可以用气口的安排掌握节奏,从而让感情通过节奏的快慢自然的传达出来。《雷雨》中鲁妈逼四凤发誓的那段经典戏份中,鲁妈让四凤发誓再也不和周萍来往,四凤万般不愿,最后崩溃的发誓说:“那——那天上的雷(屏住呼吸)劈了我!”,在屏住呼吸处演员安排了一个气口,使用停顿而不换气的气息技巧,使内心积累的复杂情感在急促紧迫的气息状态下展现了出来,让这个瞬间更有戏剧张力。气息控制语言节奏,语言节奏推动情感的表达,而情感的变化又不断影响着气息和语言节奏的变化,相互协调、不可分割。
3.展现角色心理,突出人物性格
气息贯穿着人的生命全过程,更贯穿着表演创作的全过程,是激发和传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气息的运用不仅体现在表演创作中台词、形体等外部技巧上,与内部技巧的体验也密不可分。在人物形象创作过程中,气息能够帮助演员抓住人物心理状态的核心和基调,从而更真实细腻的展现出人物在不同情境下心理的细微变化,帮助演员把内心的感受和体验与外部体现有机结合起来。比如要饰演一个性格骄傲跋扈的人,在他出场时整个人的状态就可以通过气息上浮、目空一切让观众感知到角色的性格特点,反之一个谦虚沉稳的角色形象,气息通常是下沉的,这种下沉的气息状态可以帮助演员更好的解读角色心理状态。在《赵氏孤儿》中倪大红饰演程婴,韩厥死前问道:“你是否愿与韩厥做个朋友?”程婴答到:“草民--高攀!”说罢韩厥自刎,在草民一词后倪大红做了一个语言上的停顿和气息上的调整,将下沉的气息屏住,然后高喊出高攀二字,气息的下沉与音调的上扬相配合,一张一弛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之情,让情感更有爆发力,展现了程婴为人忠义的性格特点。在语言间歇时情绪的连贯就需要用气息进行贯穿,把内心的体验和外部的体现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展现角色心理,突出人物性格。
4.协调肢体语言,引发观众共鸣
肢体语言是对演员进行人物形象创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人物内心,好的肢体语言有利于引发观众共鸣,曾有研究称肢体语言在交流中的占比达55%,但肢体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气息的协调运用,这一点在许多的经典作品中得以印证。例如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哑剧就有非常经典的肢体表演,在卓别林的表演中没有台词的支撑,但却离不开气息的运用,喜的时候提气、沮丧的时候叹息等,每一个肢体语言传达出的喜怒哀乐都是与气息相结合的,通过气息的控制让肢体语言展现更加充分、生动的情感。在《搭错车》中,李雪健扮演的是一个哑巴工人孙力,在与之兰结婚当晚,不同意婚事的大舅子前来闹事,孙力十分生气搬起锤子砸了三个水缸,从肢体动作上爆发出角色的愤怒,但又不得不容忍下来,这种将委屈忍下来的情感就是演员在不断的气息调整过程中通过肢体展现出来的。在砸缸的过程中始终憋着一口气,克制住自己的情感,让观众感知到角色内心的委屈与痛苦,从而引发观众共鸣。好的表演不一定需要有声语言,但一定需要气息,气息的学习运用是表演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气息训练过程中的建议
1.强化气息在台词中的作用
在台词训练中,我们通过绕口令、诗歌、独白等一系列的学习,练习咬字归音、语音语调等台词基本功,为塑造人物形象打基础。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把气息摆在首要位置,气息的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不能把气息训练当做一个单独的板块进行学习,而是要在课程初始时讲清楚后继续将其贯穿到整个台词教学的全过程中。在表演中,注重气息的合理设计,不仅是演员个人的表演,更要包括与对手交流过程中的气息运用,有气息的交流才是真实的交流,从而双方的台词才能达到有机的衔接,这种交流中的气息运用也往往被我们忽视。因此要强化气息在台词训练中的作用,不断拓展身体机能的同时,强化气息在日常台词训练中的占比,掌握呼吸方法要领,有意识训练呼吸功能,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承担并驾驭台词中的各种气息运用技巧。
2.注重气息与情境感的融合
情境体验是进入表演艺术之门的钥匙。我们要擅于将情境感和表演创作的每个过程相结合,而当下的表演训练中,情境感的培养往往在塑造人物阶段才开始,在扎实基本功的过程中被忽略,这种情景感的缺失也导致了台词语音训练的单一化、简单化。气息训练与人物的情感和规定情境的变化密不可分,为了探究气息与情感变化间的配合规律,我们通常将情感归纳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比如在喜悦时通常是“提气”状态、恼怒时会有“憋气”状态等等。这些规律有利于演员在表演创作中进行参考,而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只单一的给学生指定某种情感或心情来进行气息的训练,难免会使学生形成刻版化的创造——喜就是提气,悲就是叹气,长此以往会导致表演创作不够细腻,缺乏细节处理的疆化模式。人类的情感是最为复杂多变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演员在训练中始终把情境感和课堂学习相融合。给学生不同的情境,让其有代入感后进行气息的运用,例如中彩票的喜悦、见到好友的喜悦、抢到演唱会门票的喜悦等等,在不同的情境中体会气息的控制与变化,不断的从有意识到下意识对呼吸和情感的融合进行训练,满足未来表演学习的需要。
3.在生活中提炼最真实的气息状态
表演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演员在气息训练的过程中要立足于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最真实的气息状态,感受生活中每一个细腻气息的瞬间,将其定格存入脑海中,经过长期的观察与体验,逐渐形成在自己内心中的人的生存状态气息库,什么状态下应该有什么样的气息反映,素材越丰富,人物形象塑造时整合起来越游刃有余,越胸有成竹。不单单是观查和体验自己的气息状态,更要观察身边人的不同情感下的气息状态,以及不同气息状态下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分别是什么状态。只有在不断的提练和积淀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才能为未来塑造更多的人物形象奠定扎实的生活基础。
如果将表演创作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气息就是树根,他与内、外部技术技巧都密不可分,是表演创作的动力之源。气息的运用是演员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需要在生活中不断观察积淀,在舞台上真实体验表现,演员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更要认识到气息变化的技术技巧在舞台表现过程与其他各种创作手段充分结合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