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意趣影响下的明清器座
2020-07-12西安美术学院710000
(西安美术学院 710000)
一、何为“器座”
“器”属于会意字,《说文解字》中曾记载:“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表明器物众多,用狗看守,即为器具。除去本义之外,由于器具可容纳物品,也引申为才华、度量之意,固明代刘基在《卖柑者言》中有“庙堂之器”一说。“座”属于形声字,本义即人坐的地方或指位置。若作“宝座”之意,即为敬辞,多用于民国时期。“器”与“座”共同使用则合称为“器座”,通常表示器物的基础部分或托底的部件。器座,在我们的观念中一般作为文物的附属品而存在,且其并非每种器物的必需品。
观器座的发展和演变轨迹,可供查阅记载较为零星,尚未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的两座墓便出土有泥质灰陶的灯台形器座。据黄河小浪底水库考古报告记载,出土有器座10件,其中两件为泥质陶,器表饰细划纹,其余均为夹砂陶。史前时期虽有此类记载,但此时的“器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专有概念,只因其无法作容器用,暂且称为器座。先秦时期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器座,如向南村遗址出土的商时期器座、金沙遗址中期出土的陶镂空器座、洛阳林校车马坑出土的西周时期的双面人四足器座,以及长陵火车站北沙坑3号金属窖藏出土的战国时期错金银龙凤纹器座。此后秦汉至元时期,虽有部分器座出现,但鲜有详细记载及实物图片。明清时期器座较为常见,尤以清代为多。此时的器座不仅造型丰富,且其上多饰有纹样,或带有款识、题名、等次等。其色彩丰富,制作精巧,工艺细腻为前代所不及,且该时期的器座有和其上器物融为整体的趋势,反应出了一定的审美趣味和陈设理念。在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意趣的影响下,器座本身也更具有赏玩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明代器座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文人作为文化的主体,不同的历史时期,身份范围界定具有一定差异。早期的文人多指富有文德之者,或读书能文之人。而后期则不仅仅局限于此,延伸的范围更广,身份界定也变得模糊。文人情趣是文人所特有的情感和意趣的展现,根据文人身份的界定而有所差别。
明清时期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虽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贯穿其间,但明中叶后期在某些手工业部门已经逐渐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趋势。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活跃市场,促使城市商业繁荣。元代沉寂的手工业者也在明清时期重新获得社会地位,尤其能工巧匠更是受到追捧。正如夏咸淳先生所描述的,晚明时期的文人受到当时繁华社会的影响,难以抵挡尘世的诱惑,逐渐融入到市井当中,因此沾染了一定的世俗气息,与明初时期的文人心态大相径庭,形成鲜明对比。此时的文人阶层也愿意放下清高架子,与手工艺人交往,文人意趣也逐渐从明代前期的崇雅转向媚俗。明代后期的文人意趣,除了反映当时文人心态和思想的转变,也影响了器座文化的审美内涵。
明代可查阅到的器座形器众多,但专门称之为器座独有两件,均为龙泉窑青釉镂空器座,根据记载应是龙泉盘的托底之座。分别藏于河南省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前者高17.5厘米,口径26.8厘米,底径16.9厘米。该器座为青釉质地,釉质莹润,颜色素雅。内部中空,造型和敞口盆类似,但体积不大。该器座主要采用镂空和刻画的装饰手法。器座颈部分别有三个圆形镂空和两个云形镂空,鼓腹部有五个较大的花形镂空,将器座分为平均的五部分。器身上装饰有双凹弦纹和三组卷草纹,与镂空部分相呼应,使素雅的釉面产生独特的韵律美。
“大者忌置于官砖,得旧石凳或古石莲磉为座,乃佳”。“小橱以有座者为雅,四足者差俗”。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一书中,赋予了器座独特的内涵,正面肯定了器座的作用。虽可查阅到的明代器座较少,但都是青瓷材质,可见明代早期文人还是以雅致为崇,以青瓷喻自身高洁。明代后期文人意趣有俗化倾向,器座也不再单纯作为托底之物,民间将其放置于水中,供鱼穿梭游玩,似水中假山更似装物的笼子,因此也有“鱼过笼”一说。
三、清代器座
清代器座的整体造型以及材质较明代产生巨大的差异,溯其根源仍与当时的文人意趣有莫大联系。清代京城作为皇家所在地,经济文化较其他地区更为繁荣,而文人士大夫也多汇集于此。根据《都门纪略》记载,凡是有外省之人至京城,必定呼朋唤友设宴邀请,饮酒、歌舞,聚集于此玩乐,挥霍数金。由此可见,此时的京城文人云集,宴饮交游风气盛行,文人心态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带有纵欲享乐意识。加之统治阶级本身对于富丽之物的追求,更是促进了器座的改变。
古代文人喜好在书斋内摆放大小盆栽、香炉、山石等,以此来烘托书斋幽静气氛以及自身的高雅情怀,清代文人也不例外。在清人所绘的《弘历是一是二图轴》《乾隆皇帝朝服像》《乾隆皇帝写字像轴》里皆出现了器座的身影,此时的器座多出现于书斋之中,被放置于书架或方桌之上,作为香炉、盆栽、茶壶、茶盏等器物的承托之物。材质多为木质,制作精细,其上雕花繁密。从《弘历是一是二图轴》中,可见到器座是为器物专门打造的,大小尺寸都刚好和承托器物吻合。
现存清代器座多为清宫藏品,民间器座较少。由于康雍乾三代统治是清朝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此器座多产生于该时期。清代有专门为某个宫殿制作器座的记载,如“养心殿西暖阁陈设玉器、磁(瓷)器、青绿古铜等古玩俱各配座”“九洲清宴楼梯格子上古玩陆续俱各配座”,等等。
在传世的清代器座中,可依据其材质分为金属座、木座、玉座等。其中又以漆座品类最为丰富,黑漆、金漆,螺钿等无所不用。
如清宫旧藏的“剔红四季花卉纹几式座”,长40.5厘米,宽14.6厘米,高14.3厘米。此几式座主要用于承托炉、瓶、盒三事。该器座整体为木胎结构,正面作“凸”字形,通体剔红为饰。器座细部刻大量回纹,座面上装饰有三组相同的团花图案,并在图案中心选用圆形构图,打破过于拘谨之感,其下又饰有回纹锦地。
清宫旧藏中还有一组文房香具,分别包括瓶、盒、炉三事。该组文房香具皆运用铜镀金点翠工艺,器座也不例外。瓶座和炉座皆为束腰形,整体造型相似,通体镀金点翠,可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椭圆形莲花座,下半部分装饰繁密,带有圆形底盘。盒座上半部分为圆形莲花座,中间立有一柱,柱身上雕有三兽为耳,下半部分为一圆形底托。器座上的金色和翠蓝色与其上三事的靛蓝色形成鲜明对比,既衬托出三事,又极为和谐。
清代晚期有一掐丝珐琅笔架,长12.8厘米,宽8厘米,高16.9厘米,整体呈龙椅造型,别具一格。其上除横梁外,还设有四个铜笔帽用于插笔。下半部分设有三个圆形铜注,或有水丞之功能。笔架采用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其上装饰有大量龙纹、凤纹及花卉纹饰,色彩艳丽,极为精美。除笔架外,传世器座中还有许多的墨床,如金星玻璃书卷式墨床、青玉山水纹式长方卷书式墨床等,造型如小画卷一般,颇具有文人趣味。
四、结论
器座虽非主体,而是器物的附属品,但其在当时文人意趣的影响下,承载了丰富的内涵。明清时期文人心态转变较大,可通过器座窥探一二。明代可供查阅到的器座较少,本文主要列举了两件,可从中看出明初及明末文人心态的转变,以及器座本身的特点,不再单纯作为托底之物而存在,甚至于民间也有使用,带有一定的俗化倾向。清代器座较多,以宫中藏品为主,且大多制作精美,用料昂贵。此时的文人追求书画意趣,更重视高雅精神的体现,于是器座类型更偏向于文房用具,或书房观赏之物。加之当时统治者也喜好诗词书画,带有一定的文人情怀,更是从侧面推动了器座的发展。器座虽小,但其蕴含的工匠精神、传统文化以及文人意趣都值得我们去深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