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校园景观雕塑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以TTU医学院和济南高校景观为例
2020-07-12山东建筑大学250100
(山东建筑大学 250100)
从古典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从传统的感伤式庭园与理想主义的规划庭园变为以解构主义为手法的后现代景观,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变化。如今,设计已不再是仅以功能为主或形式为主,而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文章对比TTU医学院与济南同类高校景观,探究其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一、当代校园景观发展历程与形式
古典时期的景观可分为四种形式:法国的规则式,中国的园林,意大利的台地式和英国的自然式园林。这四种形式中,中国与英国的园林形式较法国与意大利更考虑到了人的感受。它们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感伤主义的自然式庭院,二是理性主义的规则式庭院。功能在这两类庭园中都被一定程度的忽视,而形式也受到局限。
到了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时期的设计师已经开始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开始注重空间的灵活多变和景观的功能性,这种功能性不仅是使用功能,它还包括了对人的精神的影响,而形式也不是绝对的。现代景观宣扬功能是设计起点的理念,强调空间是自由而活生生呼吸着的事物,正如艾克勃所说:“现在的景观设计师如果仍只考虑美观的话,那么其就是内在社会合理性的奢侈品。”比如说托马斯·丘奇唐纳花园的设计,可以说是现代景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将形式与环境完美融合,通过它的流动性、简洁性和直接性,影响了一代代设计师。它的空间多变且舒适,平静并具有治愈的作用。由此,人们更加意识到空间不是有明确界限的,认识到功能与形式统一的重要性。感伤主义的自然式园林和理想主义的规划园林因功能性的强调得以避免,设计师们开始试图创造以人的体验为首要,以供人休憩为目的的园林景观。
后现代景观则希望从更多的角度,更生态地理解景观。屈米设计的法国拉维莱特公园是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一个经典案例,他运用了解构主义手法,将公园的空间解析成点、线、面三部分要素,以因地制宜和随机性的观念将这三部分重新组合,最终完成了一件出色的作品,它满足了人们身体上与精神上的需求。功能与形式在其身上得到了很好地结合。但从另一方面看,他太注重装饰化了,整个公园更像一个游乐场。若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没有一个很好地度,掩盖了场地的本质,往往会适得其反,时间久了使人厌倦。
事实上,在景观设计中,从古典到后现代,场地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一直都在不断地转变,从只在乎形式,忽略功能,到后来的渴望二者结合,到后现代主义的用力过猛,这都是设计师思考实践的结果。
二、德克萨斯理工学院医学院(TTU医学院)雕塑景观分析
罗丹为传统雕塑艺术划上了句号,现代派雕塑更注重主观内在的表达,他们用感觉代替观察,用抽象、半抽象和综合的形式代替原本的具象,力求发掘自我心灵的形,否定功能性,认为艺术只有形式。而后现代主义出现在一个信息时代,这一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传播媒介,现成品的使用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标志,打破了技术决定艺术品价值的传统观念,使观念成为艺术表现的材料范畴,就如杜尚的理念:观念和意义优于造型的形式。由此,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在雕塑上发生了变化,形式也不再是与功能并行的了,功能的重要性已经优于形式了。
TTU医学院的雕塑景观是艺术家拉里柯克兰与杰森霍奇斯合作完成的,杰森霍奇斯将他的作品整合到了位于TTU医学院两栋楼之间的一条小路上,用一条令人回忆的走道将两栋楼连接起来。这里的景观与雕塑结合了埃尔帕索地区的历史和医学院的环境,它的西班牙语标题是:“交流、建议、思想研究和实践相互变化”。
在景观方面,为了吸引步行者,做了植物的聚集和系列视觉的空间设计研究,用了简单的材料,来间接的表达它的地域性。在功能上能吸引步行者,形式上也并不刻意。一条六英尺的花岗岩小径成了一幅画布,其中的图案来自本地、区域和全球,旨在将埃尔帕索与更大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一块混凝土边缘环绕着两边的花岗岩,扩大了它的宽度,并将其从周围的灌木丛中衬托出来。
在雕塑方面,中间是人头形式的拱门,中间的负形为一把“钥匙”。两端的钥匙上刻着许多花卉图案,它们帮助人们回忆着丰富多彩的拉美裔文化。中间的“头部”暗示了病人,而头部中间钥匙的负形则暗示了“科学是关键所在”,希望每个人都能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去帮助更多的病人恢复健康,对医学院的学生起到教育的意义。钥匙与头部之间还有一个门,门的负形是头部,这使得正条道路的雕塑环环相扣,既整体统一又各自独立,它们的存在均有深刻的含义。
就TTU医学院的景观雕塑来看,它做到了功能与形式的结合,运用了现代与后现代结合的方法,将该地打造成了一个既可以教化人心,又有审美价值一个景观空间。建筑大师赖特也认为,功能与形式不应该是相互独立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的。传统的雕塑往往只注重其教化作用,那时的雕塑功能性大多依托于宗教的祭祀仪式和公共纪念。直到布朗库西时期,传统雕塑的神秘“基座”消失,走入了各个地域,实现了纪念碑的抽象化,但,功能性也因此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自我指涉。本雅明布赫洛认为,这是由于建筑、现成品等艺术门类的让位,使雕塑自身的功能性意义消失。
现在,越来越多诸如TTU医学院景观雕塑的作品问世,不仅表明人们认识到功能与形式的结合的重要性,也表明了人们认识到了传统雕塑的弊端,但隐喻做的太多,也可能会适得其反,直接教化与间接教化也需要有机的结合。
三、济南地区高校景观雕塑分析
济南地区校园里孔子像随处可见,除此之外,还有辛弃疾像、毛遂像等。他们耸立在高高的基座之上,让人难以接触,也许是人们对他的敬仰,他们的“基座”没有消失,纵然是从神殿中到校园里,它们仍然是神圣的。但事实上,它的教化作用甚微。当人们看到孔子像,不会停留太久,因为熟悉,不仅是熟悉形式,更熟悉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一方面,它所在的位置也并不理想,通常位于教学楼入口处,位置醒目,但面朝主干道,没有让人驻足停留之处。匆匆赶去教室的学生往往很少停留观察。
对比雕塑家乔玛帕兰萨在麻省理工的雕塑《数字人》,济南高校的孔子像在制作工艺,多样性与形式美方面,都做的不够。一味的复制粘贴,摆放在不同的地点,也没有新材料的使用。《数字人》使用的材料是不锈钢,通过不同语言文字的变形组合,形成了人的雕像。形式新颖,材料较新,在形式美上更是比孔子像更胜一筹。同样,TTU医学院的头部、门、钥匙也体现了其形式美。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的否定这些孔子像存在的价值,只是在形式以及场地上缺乏思考。我们都会对存在于孔子庙的孔子像产生发自内心的崇拜与敬意,但不会对教学楼前的孔子像产生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庙里的雕像所处的位置与周围的环境的烘托,让我们感受到了被教化,也迫使我们被潜意识的教化,而教学楼前的雕像却没有这样的氛围。1就形式上来说,一味的复制粘贴,难免会让人们觉得乏味。在现代的场所里,我们需要在形式上做出创新与改变。不论是孔子像还是《数字人》,都有其功能性,只要能启发人心,教化人心,这便起到了作用,也就具有了功能,就像TTU医学院的雕塑,它隐喻的表达了地域性,表达了科学是拯救病人的关键,尽管它没有真正的使用意义,它同样也具有功能性。
景观也好,雕塑也好,从古典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人们通过一步步的实践不断地证明功能与形式谁为一者,谁为二者。在此期间,人们创造了无数经典的作品。因此,我们不能停止对功能性,场地性,形式美探索的脚步,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分析,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