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美英语课堂看教师信念在教学中的体现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15期
关键词:信念教材语言

(郑州西亚斯学院英语系,河南新郑 451150)

纵观历史,关于教学的研究灿若繁星,小到教室内的课堂设计,大到国家的教育方针,不胜枚举。除了关注教育策略、教学法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主体精神层面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对教师信念的研究列位其中。所谓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工工作、教师角色、课程、学生、学习等相关问题所持有的主体性认识和观点[1]。简单地说,教学信念就是教师所持有并决定其教学决策的有关教学的观点和主张[2]。通常来说,教学信念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决定了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教学效果等方面。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里的必修课程,大学英语教师的信念事关重大。从教师信念所包含的内容来看, Calderhead[3]认为教师信念包括关于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学习怎样教学的信念和关于自我和教师角色的信念。而国内学者也对教学信念有自己的看法,徐泉[4]认为教学信念包含语言观、教学观、学习观、师生角色观和英语教学专业观。丁仁仑将教师信念分为了社会因素、学生、同事、学校环境、课程、教材、网络、教学方法、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等11类。总体来说,教学信念涉及以下几点:教师内心,课堂教学,学校环境和社会因素。根据已有国内研究来看,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师内心的信念有以下几点: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教材应适应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强调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等[5]。以上观点有涉及教师对学习、教材、课堂活动的看法。根据以往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教师信念大体都能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偶尔会因为课时数少、学生不配合、硬件无法满足等情况,导致教学信念在教学实践中脱节的现象。

从目前的国内研究来看,对教学信念的研究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法、个案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以国内教师及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很少有中外课堂对比分析的研究。故本文将选取一所美国高校的英语课堂,对比笔者所在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通过课堂观察法,从国内外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对比分析入手,分析英语教学实践中中外教师信念的体现及异同。同时对比国内外使用的教材,从教材内容设计上,分析教材对教学信念在教学实践中

本文所选取的美国高校开设有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下称IEP)。IEP项目主要针对来美求学且没有相关语言证书的外国留学生开设。这部分留学生在没有雅思、托福成绩的情况下,只需要通过该校自主设置的等级考试即可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如果未能通过考试,学校则根据分级考试的成绩将留学生分入相应的语言等级课程进行学习。IEP项目一共分为四个等级,通过最高等级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应该达到中高级水平,之后学生便可以开始专业课学习。之所以选取IEP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对比,关键在于二者都是针对英语为非母语的二语教学,且IEP与大学英语相似,都有一个类似于语言分级的测试影响着英语教学内容,所以笔者将这两种课程进行对比分析。

IEP项目每一级的课程设置非常相似,每一级都开设有《阅读与词汇》《听力与口语》《语法与写作》等课程。以上课程每周安排一次,每次安排两个课时,共90分钟,每个班级10名学生。通过笔者进入课堂观察,了解到各门课程的课程安排比较相似。老师在前半节课程针对上次布置的作业进行讲解,而正式课程一般在下半段开始,围绕着教材内容以及配到习题,以提问、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两个月的观摩学习,笔者总结如下:

第一,国外的语言学习进程较国内教学慢,每次课上讲授内容比国内课堂的内容少。这点体现在一次课程所处理的信息量,通常来说,中国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倾向于在一节课内将更多的新知识教授给学生,并普遍以课堂内教授的知识量作为教学行为是否高效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IEP课堂内新知识传授的少,并不意味着IEP课程的低效。语言学习是需要学生充分理解语言要点并在反复练习中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的,学生只有在多次反复的亲自练习之后,才能对语言知识更好地掌握。而在课堂上反复操练知识点,必定会占用一部分课堂实践,留给新知识讲解的时间就有所减少。但是从练习效果上来看,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教学方式,却让学生对语言知识有了更好地掌握。

第二,国外课堂教学时间较多分配在练习题的完成与讲解上,或是语言交际活动的演练上,而国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数在于讲授课文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点。IEP课程上对课后作业的认真讲解,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查漏补缺,国外教师对英语的讲解,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的起源与应用。但是在国内,有一部分英语教师会认为利用课堂时间讲解课后习题或者进行口语演练挤占了讲授新知识的时间,影响了教学效率或者进度,所以很少利用课上时间让同学们做练习,讲习题。另外课堂讨论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应用语言,真正做到开口说英语,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多种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保持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新鲜感,而不会因为单调枯燥的课堂活动磨灭学习的兴趣。IEP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强调,遇见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问,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对待难题的态度,与其拖到最后不了了之,不如及时解决化为己有。除此之外,美国教师还会在课堂上手把手地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教学网站,解决了有工具不会用的难题。以上恰如其分地展示了美国教师教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学习方法。

第三,IEP课程所使用的课本也与国内的英语课本不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国外教材中的课堂活动能够给出较详细的活动指导说明。笔者有了解到,美方教师所选用的教材通常都配有完善的补充材料,例如教师用书,活动页,配套小测试等。另外一点是国外教材的习题有较大空白空间来让学生完成练习。这两个特点看似微不足道,但也体现了中外英语教学实践的差异。国外教材的编写者在编撰教材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英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可能想到的问题,并且通过较为详细的指导,将编写者的教学理念传递给英语教师。如此,英语教师可以在备课的同时,充分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更好的传递教材的精髓,在教学中体现出教材的最大价值。而课本练习题旁边大片的留白也体现了练习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如此教师便不能轻易地忽视对课后习题的辅导。对比国内教材多大以文章为教材主要内容,课后作业并不会留出多余空间来让学生作答,这样在形式上似乎暗示教师,文章的讲解才是教学中的重点,而这种想法促使大多语言课程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虽然近几年国内的教学方式也有所转变,翻转课堂的推广也使教师在有意识地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练习语言,但仍偶有“在课堂上做练习题,讲解练习题是浪费时间”的想法出现。事实上,只有学生在做了练习后,充分理解自己做错的原因,学习同辈人常见的其他错误,反复练习之后才能逐渐掌握一门语言。练习题的讲解固然缩短了传授新知识的时间,但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IEP课堂教学进度整体慢于国内教学,这种“慢”体现在每节课针对课本上新知识的讲解,他们更注重学生们对已教授知识的掌握。通过对课后习题的讲解及口语活动的演练,通过对学习方法的不断强调,他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思辨能力。国外的教材设计也恰当地呼应了这种课程设置理念。丰富的课后习题及课内活动,促使教师将课堂重心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巩固上转移。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英语课堂教学的对比,笔者从教师信念的两方面分析信念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教学信念以及对教材的信念。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教授学生学习方法至关重要,但是在实践中时有脱节行为,影响因素除了上文列举出来的原因外,还有部分来自环境对教师的影响,譬如学校或相关部门对教学的安排,或其他老师对其教学方法的影响,以及有限的教学经验的限制。国内教师或是受繁重的教学任务影响而追赶教学进度;或是因为教学经验有限,无法在挫折当前的境况下继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或是受到学生或同辈的影响,认为教学内容少便不是有效教学。另外,教材对教学信念执行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楼荷英和寮菲在其对教师信念的定性调查中总结到,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结合所用教材进行一些交际活动是最实际的”,虽然“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对现在使用的教材感到满意”,但在具体课堂实践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了交际活动的组织,导致教学信念与教学实践脱节。而国外教师之所以能够更好地执行该教学信念,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来看,教材的设计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的学生用书上对课堂活动的流程介绍清晰。譬如国外教材就写作的任务能够给出清晰的指导,首先进行头脑风暴,列举出想到的所有词语;然后从写出来的词语中选取你最为感兴趣的两三个词语进行拓展;最后根据推展内容以及写作想要表达的主题,对内容进行删减。反观国内的写作任务,通常只给出一个标题,或是给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写作过程的指导。以此为例,国内教材不但没有为教师清晰指明活动指导,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忽略了对学习方法的传授,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信念中相应部分——对交际能力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在课堂实践中的作用。

教师信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的开展,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的心中都有较为明确的教师信念,但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受教学信念的影响,还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如相关教学政策,课本设计等。对新教师信念的培养不应仅关注思想教育,更多的应为新教师提供硬件上(如教材)或环境上(如政策)的支持,为信念的成长提供字样的土壤。

猜你喜欢

信念教材语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为了信念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言是刀
发光的信念
信念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