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人称与英语物称对比及英汉转换
——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例
2020-07-12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
每一种语言在词汇、句法、篇章层面都有各自的特色(Eugene.A.Nida,2001)[1]。就句法而言,英语重物称与汉语重人称就是一大差异。本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例,从中西思维差异入手,具体分析英语物称的表现形式和汉语人称的表现形式。前者包括“无灵主语+有灵动词”、it作非人称代词以及被动语态;后者包括“有灵主语+有灵动词”、采用泛称、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从而探讨本书物称主语的英译策略,以期指导翻译理论和实践。
一、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的定义
物称主语,即用无生命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作为动词的主语。人称主语,是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为其逻辑动词的主语。连淑能(2010)在其著作《英汉对比研究》一书中指出:英语常用物称表达,表达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或影响,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汉语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当人称不说,但人们也可以明白时,常常将人称隐藏或省略。汉语多采用人称,英语多采用物称,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这两种语言对主语和动词使用的差异[5]。
二、英汉物称与人称形成差异的原因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蕴含着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对比研究语言的过程中,对比民族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传统思维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以认识自身作为实践活动的目的。因此,汉语的句子常采用人称主语。(连淑能,2002)[4]。
形成对比的是,西方传统哲学思维强调以科学、事实为基础。物我二分,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因此,英语的句子常采用物称主语(连淑能,2002)[4]。
三、英语物称和汉语人称的表现形式
(一)英语物称的表现形式
1.无灵主语和有灵动词的搭配
根据所指的不同性质来划分,名词可以分为“有灵名词”和“无灵名词”。前者作主语称为“有灵主语”,后者作主语称为“无灵主语”(谭定钟,牛新生,2006)[6]。顾名思义,“无灵主语”就是不用人称代词,而用表示没有生命事物的名词,如表示抽象事物、心理感受、事物名称或时间地点的名词。“有灵动词”是表示人或动物动作的动词,如see、find、bring、give、kill、know、tell等。“无灵主语”和“有灵动词”搭配使用会让句子更生动、活泼,这与英美民族的幽默感密不可分(连淑能,2010)[5]。与英语相比,汉语这种情况要少得多。汉人较缺乏幽默感,关注的是“什么人做什么事。”例如:
例1:His bonhomie often brought him many friends.
他为人和善,因而朋友很多。
2.It作非人称主语句
英语中常常使用非人称代词it,使句子显出物称倾向,体现了英美民族注重客观理性的特点。此外,There be句式和one作主语的句子也具有非人称倾向。
例2: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he was so conscientious.
我从未想到他如此勤奋。
例3:One must be omniscient before one can be a teacher.
要当老师,必须博学。
3.被动句
被动句的使用和英语的物称倾向有密切的关系。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生了被动句。英语的被动式将客观事物放在句首,突显了其物称倾向(连淑能,2010)[5]。
例4:The task has been accomplished well.
我们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
(二)汉语人称的表现形式
1.有灵主语+有灵动词
这种有灵主语通常是指人或社会团体的名词,而谓语动词也是通常用来说明人或社会团体的名词。因为根据汉人的思维习惯,人或社会团体才有这类意识、有意志的行为[7]。
例1:我一时记不起来他的名字。
His name escapes me for the moment.
2.采用泛称
汉语的思维方式重“事在人为”,认为人的动作只有人能完成,以人称表达法为主,如果无法说出确定的人称,则采用泛称,如“有人”“人们”“人家”“别人”等泛称。
例2:人们必须联系世界环境去认识和研究人口控制问题。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control has to be recognized and approached in a world environmental context.
例3:众所周知,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
It is well known that life is not all plain sailing.
3.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
若无法采用泛称,则采用无主句;当人称或泛称不言自喻时,省略人称。
例4:出现了问题,一定要解决。
Problems must be solved when they arise.
例5:请全体学生星期五下午3时在教室集合。
All students are requested to meet in the classroom at 3 P.M.Friday.
四、《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物称主语的汉译
人称和物称及其用法各不相同,英语的组句方式与汉语的组句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翻译的时候要从中西思维差异入手,牢记英语物称和汉语人称的表现形式,进行适当的转换,译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本部分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中的例子进行分析,以期更为清楚地展现英汉句子物称和人称的差异,为今后的英汉翻译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一)无灵主语+有灵动词
例1:Harry privately agreed, though the thought didn’t cheer him up.
哈利心里当然也同意,但他一想到这里,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例1中,以表示客观事物的名词“thought”为主语,谓语动词由表示人物动作的“cheer up”充当。在天气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哈利·波特希望有人可以来送信,虽然他心里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心不起来,从客观角度反映了他当时的心理活动。汉译时,将无灵主语“thought”转换成有灵主语“他”,搭配有灵动词,符合汉语人称主语的表达习惯。
例2:Hagrid gulped, but no words came out.
海格咽了一口唾沫,可还是说不出一个字来。
例3:The escape of the Brazilian boa constrictor earned Harry his longest ever punishment.
因为巴西巨蟒的逃脱,哈利受到了平生时间最长的一次惩罚。
例2中,“words”和“came out”搭配,让说不出话这一事实客观自然地表达出来,不掺杂个人感情。汉译时,都将无灵主语转换成有灵主语,搭配有灵动词,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例3中,无灵主语“escape”和有灵动词“earned”搭配,客观地表达哈利受到时间最长地惩罚这一事实。汉译时,将简单句拆成复合句,采用人称主语“Harry”,符合汉语的表达。
(二)it 作非人称主句及there be句型
例4:It was just no good telling the Dursleys he didn’t make them happen.
哈利认为,告诉德斯礼夫妇那些事与自己无关也是白费唇舌。
例4中,it作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告诉德斯礼夫妇那些事与自己无关也是白费唇舌”。根据前后衔接,将哈利译作主语,让这个事实很顺畅地表达出来,让句子更平衡。
例5:The Dursleys had a small son called Dudley and in their opinion there was no finer boy anywhere.
德斯礼夫妇有个小儿子,名字叫达力。在他们看来,达力是世上最好的孩子。
例5中,there be句式往往使句子呈现出物称趋向。在德斯礼夫妇看来,达力是世间最好的孩子了,用此句式表现出了这一事实。汉译时,省略了主语,将地点状语“人世间”放在句首,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被动句
例6:He’d spent his life being clouted by Dudley and bullied by Aunt Petunia and Uncle Vernon.
他一直在达力的殴打和佩妮姨妈、弗农姨父的凌辱下偷生。
例6中,哈利一直受到达力、佩妮姨妈和弗农姨父不公正的待遇,采用被动语态这一事实客观地描述出来,表现了姨妈一家不好的一面,也有对哈利的同情。汉译时,将非人称主语“his life”转换成了人称主语“他”。被动句在汉译时,经常会翻译成主动,大多数情况下,会指出施动者,这符合英语国家严谨的思维习惯。
例7:But on the edge of town, drills were driven out of his mind by something else.
但快进城时,他又看到了其他的事情,从而把钻机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了。
例7中,采用被动语态,使句子更客观,具有可信度。采用无灵主语“something else”和有灵动词“drive”搭配,富有幽默感。汉译时,采用人称主语“他”,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但幽默感就没有原文那么强了。
根据汉语重人称和英语重物称的特点,翻译时因情况进行转换,产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五、结语
中西主客体意识的差异造成了汉语重人称和英语重物称的特点。掌握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和语言表现特点对英语句子汉译有重大作用[3]。在英译汉中,用人称代替物称,转换成汉语泛称或无主句;将被动句译为主动句,译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通顺、优美的译文;在汉译英时,用物称代替人称,转换成英语被动句、it形式主语或There be句型,达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响应文化全球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