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试析《德伯家的苔丝》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15期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克莱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5)

《德伯家的苔丝》的故事发生在工业革命后,此时英国的工业飞速发展,而与之对立的传统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侵蚀,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被迫从原来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转变为受雇于主的被剥削状态,其生存环境十分艰难。苔丝是这一时期农民阶层的典型代表,因生活窘迫外出做工却被以新兴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纨绔子弟亚雷奸污。不公正的法律制度让作为农民的苔丝不能维护其合法权益,声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宗教制度也不允许因奸污怀孕而生下的孩子有洗礼的权利。丈夫的抛弃,父亲的去世让她迫于生计又做回亚雷的情妇,苔丝一次次挣扎,最终杀了亚雷,走向了毁灭。如此看来,她的悲剧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同时苔丝在一系列问题面前做出的她认为正确的选择是毁灭她的根本原因。而另一方面,哈代作为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目击者与见证者,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不满因时代变迁而带来的社会变化,也不愿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作,他怀念的是英国乡村恬淡、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因此借苔丝这一人物,揭露当时在资本主义阶层控制下的黑暗的社会现象,批判资产阶级的贪得无厌,自私自利,表达对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农民的怜悯之情以及对资产阶级的严厉痛斥之情。

一、文学伦理学批评及伦理选择与伦理环境

(一)文学伦理批评的定义

文学伦理学批评由聂珍钊教授提出,是在融合西方多种批评方法的前提下,在伦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组成的另一种新的主要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文学批评方法。作为中国学术论坛上的成功典范,它在以西方为主导的批评论坛把中国人的声音传递出去,是文学研究方法的新突破。文学伦理学批评其属性是在根本上对文学作品的伦理特征及性质做出解释,主要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围绕创作者及其文学作品,研读作者的伦理观念以及文学作品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伦理特性和社会价值。文学伦理学批评十分重视伦理环境,因此在研究文学作品时必须“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寻找文学产生的客观伦理原因并解释其何以成立,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并从历史的角度做出道德评价。”[1]历史的缩影是社会现象,而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现象是其核心要素的反映,是作者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时代价值观的主要表现。站在历史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如此一来,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其现象背后的存在原因便一目了然。虽然文学作品表面是文字的形式,语言的艺术,但“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究其本质是伦理的艺术”[1],是其伦理特性赋予作品无限的魅力,展现作品的道德伦理价值。因此,在分析《德伯家的苔丝》时,有必要从伦理角度出发,回到当时苔丝的伦理环境,分析苔丝的伦理选择在作品中体现的伦理内涵。

(二)伦理选择的定义及其分析价值

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与基本理论,“伦理选择是人类继第一次生物性选择之后进行的第二次选择。”[2]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伦理选择是反映人物心理及其性格的集中体现,是在伦理环境的影响下所做出的不是自由的选择,即在条件限制下的选择。“伦理选择的实质是做人还是做兽,指在做人的前提下进行选择。”[2]正是这种选择让人蜕变成高等生物,从真正意义上做出不同于与野兽的行为。从伦理的角度来看,“人是一种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而斯芬克斯因子是文学作品伦理表述的核心内容,它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两者组成。”[2]人在不同伦理环境的影响下,身上并存的两种因子受到不同的驱动,从而让人做出不同的伦理选择,这些伦理选择对人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伦理选择的分析价值在于它是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时的强大理论支撑,“目前还没有其他的理论可以像伦理选择理论那样科学完美地解释人是如何完成从形式到本质转变的这一过程的。”[3]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出伦理选择,它伴随着我们从出生到走向死亡。与此同时,“伦理选择就是责任的选择”[3],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伦理选择,这意味着你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社会人都在为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做出的伦理选择,在人生每个关键时期做出的伦理选择都是影响命运的关键。

在理解伦理选择基础上,可以发现,它对于文学作品研究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三)苔丝所处的伦理环境

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伦理环境是文学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2]是分析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因素。回到苔丝所处的伦理环境中,那是维多利亚后期英国偏僻落后的小山村,“……东北部那片起伏地带的中间”[4],似乎是一个与世隔绝之地。苔丝家生活窘迫,捉襟见肘。父亲好酒贪杯,懒惰成性,也只是做做小贩的生意;母亲庸俗迷信,爱慕虚荣,先是挤奶工,现终日洗衣,围着孩子打转。“老马王子”的惨死让一家人失去了唯一的生存希望,为了弥补过错,便答应母亲的提议去德伯家认亲。而一边沉迷于女色的花花公子亚雷一直对苔丝虎视眈眈,终于在一天晚上,在树林里奸污了苔丝。苔丝伤心欲绝,决定离开亚雷,回到家乡。

失足少女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村庄,此时禁锢苔丝的伦理环境便是村里人的流言蜚语。他们对苔丝议论纷纷,认为苔丝所遭受的一切不仅仅是个人的极大耻辱,还会给马勒村蒙羞。没有人怜悯苔丝,就连她的母亲也没有把她丢失名节当回事儿,甚至还诘问女儿为什么不让亚雷娶她。身处如此冷血无情的环境,也为苔丝后来在伦理选择面前——持刀杀人做了铺垫。

另外,对苔丝受伦理环境影响最大的还是父亲的去世。当时的苔丝被丈夫抛弃,父亲又与世长辞,房子也被收走,村里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帮助她。苔丝备受打击,无依无靠,在这种状况下,她心中没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同时一家人的生计也压在她的肩上,加上声称已改过自新的亚雷的苦苦纠缠,苔丝迫于无奈,又重新回到了亚雷身边。

种种可见,苔丝所处的伦理环境对于她后来的伦理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苔丝与伦理选择

在故事中,苔丝主要面临着三种伦理选择的考验,首先是屈服于亚雷的选择,在亚雷家的养鸡场做女工,她默许亚雷的殷勤。其次是沉沦于爱情的选择,在新婚当夜告诉克莱自己的过往,并希望得到原谅。最后是反抗被控制的选择,克莱归来,苔丝忍受不了亚雷的谎言将他杀死。苔丝悲剧的发生离不开在这些考验面前她所做出的每一次伦理选择,这些都是影响她人生的关键。对于读者而言,每个伦理选择的背后都有着令人值得思考的意义与价值。

(一)屈服于亚雷的选择

苔丝的第一次伦理选择是屈服于亚雷。苔丝答应母亲前去认亲,亚雷一见到苔丝,便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他把草莓往苔丝嘴里送,又亲自给她胸前和帽子上戴了很多玫瑰花,连同篮子也都装满了草莓和玫瑰花。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苔丝半推半就地接受了亚雷对她的亲密举动。此时的苔丝只有十六岁,她不懂亚雷为何对她如此热情,只是害羞地就接受了。然而在这些举动中,暗藏的是亚雷因觊觎苔丝美貌并想把她占为己有的欲望,亚雷内心的这种冲动驱使着他把魔爪一步步伸向苔丝。在去往亚雷家的马车上,亚雷举止轻浮,向苔丝提出无理的要求,苔丝先是拒绝后来也不管了,任由亚雷的摆布。在养鸡场,亚雷教会苔丝吹口哨,寄人篱下的苔丝也像大多数女仆那样任何事都顺着他。苔丝的步步屈服,最终让亚雷的兽性因子爆发出来,在狩猎林奸污了苔丝。

“伦理选择认为人的选择是有条件的,其本质是人的选择。”[2]对于亚雷的殷勤与掌控,苔丝知道自己抗衡不过阴险狡诈的富家子弟亚雷,因此她选择屈服。她寄人篱下,亚雷经常逗她玩儿,骗取她的信任,时间长了她发现自己也不那么害怕与腼腆了。她虽厌恶亚雷这种行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默许,从刚开始的拒绝,慢慢地,到后来她索性也就不管了。这种屈服除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苔丝自己的伦理选择外,还有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当时保守落后的英国农村,在父权主义的控制下,“她缺乏正确的伦理意识,其行为全凭本能的驱使”[5],而且女性没有社会地位,更不敢轻易为自己发声。试想一下,若苔丝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她还会屈服吗?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因为在当今社会,女性权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障,其所处的社会地位也极大提高,如果真的遭到侮辱,可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当然在伦理选择面前也就不用向苔丝像亚雷那样的恶势力低头。

(二)沉沦于爱情的选择

苔丝在第二次伦理选择面前做出的决定是,告诉丈夫克莱自己的往事,即便是母亲再三叮嘱她不要将那件事说出来,可是她还是照做了。苔丝全心全意地爱着克莱,但当克莱向她求婚时,她认为自己卑微渺小,配不上克莱,曾经一度想要放弃,为此陷入无数次的挣扎之中,最后终于鼓起勇气答应克莱的求婚。她忠于对克莱的爱,克莱的隐瞒让她备受煎熬,于是将实情在新婚当夜告诉丈夫,并以自己宽恕丈夫与别的女人厮混为由,希望得到克莱的原谅。但是,口口声声说爱她的克莱不能接受新婚妻子的失贞,真相让苔丝在他心目中的完美形象瞬间崩塌,于是狠心抛下她独自去了巴西。在这段感情里,苔丝对克莱的爱始终如一,甚至连旁人都能看得出来苔丝对克莱的真情实意,然而,克莱并不是爱她的全部,他爱的只是苔丝纯洁无瑕的大自然之女的形象,是他虚伪的男权主义外表下的冲动罢了。克莱虽是知识分子,但他生于牧师家庭,深受宗教的影响,认为苔丝的过往对他是原则上的背叛,不能被原谅,同时一个被玷污的女子也是不会被牧师家庭所接受的。但从伦理的角度来看,苔丝在面对爱情时,选择对丈夫忠贞,希望两人坦诚相待,没有隐瞒,这是她理性意志的表现,是其理性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的。可她换来的并不是丈夫的宽恕,而是被抛弃。但究其伦理选择的本质来看,苔丝受人性因子的驱动而做出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向克莱坦白,勇于承担了她作为妻子的伦理责任。在这一阶段中,苔丝的理性意志战胜了自由意志,她以为会解脱,但是事实是残酷的,丈夫远走他乡,这是苔丝自己伦理选择的结果,是走向悲剧的重要选择。

(三)反抗被控制的选择

苔丝最后的伦理选择对她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关乎命运之举。她在被丈夫抛弃后再次外出做工,却被突然告知家中父母病重,苔丝回到家乡不久后,父亲便去世了。苔丝的处境越发艰难,一家人即将流落街头,她内心煎熬,写信给远在他乡的丈夫,抱怨他为何如此狠心,抛下她一人独自面对困难。另一边,亚雷称自己已改过自新,想要弥补过去犯下的错误,一个劲地诱导苔丝回到他的身边,并允诺为她们一家提供住所,送弟弟妹妹去好的学校,为她提供优异的物质生活。苔丝虽对亚雷极其厌恶,但迫于一家人的生计,她也只好选择做回亚雷的情妇。后来丈夫从巴西归来悔悟,前去寻找苔丝。苔丝内心十分矛盾,亚雷还在一旁说克莱的坏话。被激怒的苔丝一气之下用刀杀死了亚雷。此时的苔丝受自由意志的支配,她无法忍受心爱的人被人唾骂,亚雷带给她的痛苦让她想终结这一切,终结原本亚雷在她身上种下的罪孽的根源,杀死亚雷这一过程是她完成了从人到兽的转变的体现。“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斯芬克斯因子是影响人做出伦理选择的重要因素,在获得理性之后,人身上仍然存在着兽性因子,人仍然有作恶的可能。”[2]苔丝告诉克莱真相是她获得理性意志的体现,但她痛恨亚雷的谎言,同时也憎恶亚雷强加于她的控制,她身上的兽性因子逼迫苔丝做出伦理选择——手刃亚雷的躯体,同时也扼杀了自己的灵魂,最终走向毁灭。她在追求自由与爱情面前,进退艰难,内心的自由意志无法抗衡理性意志的约束,做出杀死亚雷这一伦理选择。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她的反抗结果让她付出自己的生命,最终无法逃脱自身的悲剧,其直接原因还是在于在她这一阶段做出的伦理选择,从而亲手将自己毁灭。

三、结语

《德伯家的苔丝》讲述的是苔丝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故事,为读者描绘了苔丝善良淳朴且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令读者为之动容。本文通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分析苔丝所处的伦理环境以及她的伦理选择,可以看出,苔丝在当时的伦理环境下,做出的一系列不同的伦理选择与她悲剧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纵观苔丝悲剧的成因,其伦理选择的作用不容忽视。作者借此作品,向世人警示在特定伦理环境下的正确的伦理选择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克莱
蜂鸟——致苔丝
意外的结果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意料之外的结果
意外的结果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