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
2020-07-10李戈雪媛
李戈雪媛
摘 要:2020年年初,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开始在中华大地肆意蔓延。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展开行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一特殊时期,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在战疫铸魂中的特殊作用,尝试将抗“疫”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在激发青少年同心抗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时,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水平,力争实现思政课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詞:抗疫;思政课教学;策略
一、抗“疫”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采取行动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机制体制的优越性,以及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民坚强的精神意志和优秀品质。将这些抗“疫”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格素养、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的人格素养
第一,培养大学生心系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自疫情发生以来,有大量的志愿者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祖国和同胞,彰显着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是这场疫情的经历者,高校应抓住这个契机,展开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思想体系,外化于实践行动,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青年。
第二,培养大学生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面对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国以“生死时速”完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这背后凝结的是成千上万个劳动者的心血与汗水。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借此引导广大青少年发扬团结精神,利用这种精神强化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第三,培养大学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新冠肺炎爆发后,344支国家医疗队支援湖北,42322名医护人员请缨驰援,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公安民警挺身而出,这无不彰显出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借此机会,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把斗争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特质,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伟大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培养大学生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疫情期间,医院里有数以万计的医生护士不计个人安危,奋斗在抗疫一线;大街上,随处可见共产党员的身影,他们带头开展防疫宣传、卫生消杀、卡口值守等活动,默默的为抗疫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这一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素材向青少年宣扬这种高尚的奉献精神,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始终是高校的教育重点。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抗“疫”元素本身的教育优势,将其融入思政课堂,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家制度的教学以例。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然而在此次全民抗“疫”行动中,这一制度的优越性被充分的展示了出来。中国政府超人的决断能力、中共中央卓越的统筹调度能力、各地区对行政命令的严格的执行能力......这无一不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倘若高校思政教师将这些抗“疫”元素融入课堂,定能在很大程度生激起学生的共鸣,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借助众多抗疫故事,从中挖掘教学资源,深化思政教学。比如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谈党的初心和使命,围绕防控短板谈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围绕国际合作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样一来,抗“疫”元素与思政教学的结合,不仅丰富了理论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抗“疫”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策略
在全民抗“疫”时期,抗“疫”元素作为特殊的教学资源,为高校的思政课堂提供了最为鲜活的教育素材。如何更好的融入抗“疫”元素,笔者结合实际,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一)充分认知抗“疫”元素的思想内涵,融入思政课堂
现阶段,在高校的思政教学实践中,思政教师要充分掌握抗“疫”元素背后所蕴藏的思想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思政课堂,从而发挥抗“疫”元素的有效教育功能。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政教师深入学习抗“疫”元素,包括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等各项内容,对抗疫过程中的各个重大事件有基本的了解,并且能从更深层次上领悟“抗疫精神”。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展开此种主题活动,思政教师还要清楚地掌握抗“疫”元素的利用“度”,舍弃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低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抗“疫”元素贯穿在教学活动之中。针对那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度较高的内容,思政教师除了亲自讲授外,还可以组织同学进行分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抗“疫”元素与思政课堂的有机融合,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抗“疫”元素背后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积极开展抗“疫”系列主题演讲,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往往都是通过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但由于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活动多呈现出独立性、多变性等特点,单纯的理论传授很容易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所以对于相似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讲授,演讲活动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时期,以抗“疫”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无疑是最好的思政教育素材。举例来说,以抗“疫”故事为主题的演讲可以深化学生对抗“疫”精神的理解,推动大学生人格素养的提高;以国内外抗“疫”对比为主题的演讲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同时也对课堂上教师关于制度部分的理论传授进行了适当地补充。高校思政教师通过组织此类演讲活动,一方面促进了抗“疫”元素与思政课堂的有机融合,丰富了思政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激发了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也完成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抗“疫”元素宣传
高校校园文化的类型有很多,学校的价值倾向以及各类社团文化活动等属于校园的精神文化范畴;校训校规等规章制度属于校园的制度文化范畴;宣传墙、文化长廊、硬件设施等属于校园的物质文化范畴。将抗“疫”元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一方面,由于抗“疫”元素所蕴含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可以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高校可组织各学院广泛开展抗疫主题活动,如抗疫题材的征文比赛、歌颂抗议英雄的诗歌朗诵比赛等,用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深化广大青少年对抗“疫”元素的认知;另一方面,鉴于抗“疫”元素中所包含的抗“疫”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可通过校园的广播站、宣传栏和新媒体平台等各种渠道,讲述抗疫英雄故事,传播抗疫英雄事迹,以此类方式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在此基础上加快抗“疫”精神的内化,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坚定革命斗志。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38-40.
[2] 陈华洲,项微微.重大疫情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7):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