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一线指挥部职能作用 提升按纲抓建质量效益

2020-07-10刘永刚

消防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指挥部基层工作

刘永刚

近年来,各级党委始终把发挥“一线指挥部”职能作用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影响队伍长远发展和基础巩固的战略问题来抓,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基层建设不断上层次上台阶。但一分为二地看,当前“一线指挥部”帮带指导不科学、帮建效益不明显的问题普遍存在,与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动队伍转型强能还不相适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充分认清重要地位作用,切实立起一线指挥部建设标准

2019年11月15日应急管理部印发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基层建设纲要(试行)》(下面简称“纲要”)明确规范了领导机关抓基层建设的职责,其中指出,支队领导机关是抓基层的一线指挥部。

笔者认为,其职能定位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工作指向突出。在队伍各个层级中,一线指挥部直接领导前沿指挥所、一线战斗堡垒、一线带兵人,面对面抓建大中队、面对面融入指战员、面对面督促工作末端落实。二是职责属性突出。一线指挥部是“机关的基层、基层的机关”,在指挥、教育、管理、保障等各个工作链条中,处于承接上级、下贯基层的枢纽位置,既需要综合筹划组织,又需要具体指挥落实。三是指导样式突出。一线指挥部领导过程短、工作纵深浅、循环周期快,了解情况、掌握队伍实时动态最迅速,指导帮建、带领队伍遂行任务最直接,服务基层、现地解决矛盾问题最便捷。四是示范效应突出。一线指挥部经常面对来自基层一线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困难,在解决这些难题中展现出的政治素养、领导水平、人品官德等,基层看的最清楚、感受最真切。

总的来说,“一线指挥部”是基层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身兼贯彻上级指示、服务指导基层的“双重角色”,处于控制工作流量、整合矛盾冲突的“关口位置”,具有依法规范抓建、锻炼培养干部的“基本职能”,面临破解建设难题、促进末端落实的“现实考验”,肩负组织指挥队伍、完成使命任务的“重大责任”,在按纲抓建和遂行任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用。

着力练强服务基层内功,切实提升一线指挥部帮建效益

转制以来,全队伍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坚持转变作风抓基层打基础,促进了基层建设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对照《纲要》提出的“三个转变”要求,“一线指挥部”抓建基层工作仍然稳中有短、稳中有忧。

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一是重“保姆式”指导轻自建能力提高。主要是对基层不放心,事无巨细大包大揽,遇有大项工作、重要活动,先派工作组“一竿子插到底”,机关“一手包办”,基层“一旁观望”,给基层造成“你插手、我放手,你包揽、我偷懒,你统管、我不管”的被动局面。一些重要工作经常是上热下冷、上细下粗、上急下缓,基层“等靠要”思想犹存。二是重“遥控式”指导轻深入一线帮带。主要是习惯于单纯靠领导讲话、开会发文来推动工作,机关干部大量时间都用在起草材料,领导忙着参加会议,整天机关事务缠身,下基层跑面多、蹲点少,批评多、帮带少,走马观花多、解剖麻雀少,根本发现和解决不了问题,满足于活动留影子、吃饭添筷子、开会占位子,频频换思路、出新招,搞得基层无所适从。三是重“应景式”指导轻常态督导落实。主要是面对面指导不够具体,一味“上发条”、不断“做加法”,抓工作倾向于上级领导关注什么、强调什么,就抓什么,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热衷于搞“运动式”“突击式”指导,不算“时间账”、不把“质量关”、不下“功夫活”,急于出经验出成果,“刚刚烧火就揭锅,刚刚开花就结果”。

“一线指挥部”指导抓建基层不科学,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是多种情况叠加并存、交织作用的结果。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存在“三个偏差”:出发点有偏差。有的干工作热衷于“快速成像”“点吃快餐”,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十分来劲,对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用心不够。着力点有偏差。有的抓工作心浮气躁,对存在的隐患和出现的问题发现不了,甚至视而不见,在“搞变通”“作解释”上想尽脑筋、下足功夫。支撑点有偏差。有的喜欢靠打造几个“窗口”“亮点”“特色”来支撑门面,喜好大项目、大工程、大动作,致使基层根基不牢,发展后劲乏力。

二是自身素质不够过硬。主要表现在“浅、短、软”上:学理论“浅”。学的是新理论、用的是旧法子,缺乏清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抓手,还没能够产生强烈的“蝴蝶效应”。谋发展“短”。全局观念不强,不善于把上情、队情、下情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清晰的抓建目标、思路和举措。破难题“软”。面对基层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主动攻坚克难不够,破解难题办法不多。

三是工作作风不够务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浮”。一切往实里抓、往细里落的思想树得不牢,干工作浮在面上,沉下心来想问题、扑下身子抓落实的功夫不到家。二是“粗”。指导工作搞上下一般粗,了解情况不细致,谋划工作不周密,指导基层不具体。三是“虚”。干工作不追求实际效果,重硬件轻软件,抓面上工作多,搞突击工作多,考虑长远工作少。

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一线指挥部的帮建效益,主要是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作用。一要善“谋”。搞好谋划是抓建基层的首要环节。应该重点把握三点:①坚持用实事求是的“坐标”卡,科学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全局与局部、共性与个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特别是充分考虑不同建设基础、不同类型单位、不同任务队伍的实际情况,搞好量身订制的精准谋划,确保提出的目标思路举措站位高、基点准、落点实。②坚持用战斗力标准的“尺子”量,聚焦备战训练,始终把“一主两辅”职能定位作为谋划工作的根本指向,在研究中心、研究训练、研究任务上想实招出实策,不断把激发血性、抓训强能、能打胜仗的工作谋深謀实,防止游离中心、不务正业。③坚持用基层末端的“镜子”照,筹划部署工作以基层需要不需要、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为基本标准,充分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和落实条件,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本级所愿与基层所能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作出的各项决策在基层受欢迎、可落实、能见效。

二要善“统”。科学统筹是抓建基层的关键所在。有这么几点要注意把握:①强化法规制度的约束力,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指导开展工作,健全完善抓建基层工作制度体系,坚持党委统机关,部门统科室,用好“四会”等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优化年度、半年、季、月、周等阶段性例会制度。例如,年初,用党委扩大会议统筹全年重点工作和大项活动;季度,用按纲建队形势分析会统住阶段性重点工作和任务;每月,用首长办公会计划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每周,用交班会统筹工作和领导力量,增强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尽量减少突击性、临时性工作的干扰。②强化重点工作的牵引力,抓住全年工作的主题教育、重大任务、重要会议等,把經常性的战备训练、教育管理、后装保障等工作拎起来、融进去,形成工程化设计、融合式推进、体系化落实的良性格局,以重点发力贯通全局、带动全盘,防止就事论事“单打一”、一线平推“齐步走”。③强化工作过程的控制力,要注重把好理解、变压、落实等程序关,把住计划调控、流程规范、督导评估等关键环节,标准上不搞人为拔高、层层加码,内容上不搞照搬照转、大水漫灌,流程上不搞形式主义、繁琐哲学,节奏上不搞一味求快、过急过满,切实把上级要求中原则的具体化、分散的系统化、复杂的简约化,做到张弛有度、急缓有速、先后有序。

三要善“蹲”。蹲点调研是抓建基层的重要方法,也是队伍需要保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一次成功的蹲点调研最起码应收到几个效果:①交上真朋友,就是放下架子,和基层指战员坐在一条板凳上,走进基层指战员的“朋友圈”,多当学生、少当先生,多听听他们的牢骚话、烦心事,多体悟他们的冷暖疾苦,在实行“五同”中拉近感情,在走进群众心中读懂“兵心”,在真知深知中摸清实情。②办成暖心事,就是想基层所想、急群众所急,设身处地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到能立即解决的就现场解决,需协调地方解决的就及时出面协调,需上级解决的就积极反映争取。同时,每次蹲点一定要保证帮建基层不断线、形成闭合回路,工作组返回后,对所蹲点帮建的单位存在的问题、隐患和困难等,要进行联席会审、梳理汇总、列出清单、对口解决、跟踪问效,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下一批工作组要带着上一批工作组发现的问题和困难下基层,在接力帮建中保持帮建的连续性,不断巩固深化帮建成果。③教会好方法,就是围绕如何分析按纲建队形势、如何科学组教组训、如何做好一人一事工作、如何抓好内部安全稳定等基层经常做又不易做好的工作,面对面、手把手地理思路、教方法、传经验,提高基层建队育人的基本功,教会基层善于运用组织、制度和有效载体抓落实,切实留下不走的工作组。④拿出金点子,就是既能蹲下去又能跳出来,通过点上解剖折射面上情况、通过基层问题反思机关责任、通过一手材料得出理性认识,及时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工作指导的对策办法,切实把蹲点调研的成果运用好转化好,达到蹲一次点工作就扎实一分、建设就提升一步的目的。⑤培养硬典型。就是深入挖掘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虹吸效应”“蝴蝶效应”“海潮效应”,达到典型引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目的。要从领袖号召中思索典型,从时代呼唤中捕捉典型,从重大任务中发现典型,从队伍需求中解析典型,从群众期盼中打造典型等“五个方向”选树培养有价值、有潜力、有时代特色的典型,建立总队、支队两级先进典型储备库,确定党委委员“一对一”典型帮扶机制,每年精雕细琢绘制“蓝图”,每半年梳理分析培育形势,每季更新补充先进典型,每月帮扶指导培树对象,广泛开展先进典型“集成”活动,确保典型“立得住”“叫得响”“香得久”。

四要善“帮”。帮建指导是抓建基层的核心内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想办法多下功夫。要多搞“雪中送炭”式帮建,就是善于抓住时机节点,在重大政策调整、遂行重大任务、单位建设出现挫折滑坡、人员大出大进和调整变化等时机,主动靠上去帮一把、扶一程。这些时期,往往是指战员思想活跃、工作任务压力增大、建设容易“冒泡”和出现起伏的特殊时期,也是最需要党委机关“帮”的时候。这个时候把“帮”的工作做及时了、做到位了,也就是帮到节骨眼、帮到心坎上了。要多搞“精准点穴”式帮建,就是针对不同基层单位的基础底数、建设状态,把准脉搏、点准穴位,紧盯思路上的短视、建设上的短板、任务上的短腿,采取“三个一”的方式搞好分类指导、订制帮建,即:一类一策,坚持先进治满、中间治平、后进治短,让各层次单位都看到差距不足、明确目标方向;一队一案,抓建重点突出个性化差异性,使每个基层单位都有清晰的建设思路和实际举措;一情一法,对影响和制约基层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攻关,逐个研究解决办法,真正把精准要求体现到工作指导、落实到基层实践。要注重组织弱的就帮建强组织,经验缺的就帮传经送宝,出现问题的就帮剖析症结,安全不托底的就帮查缺补漏,切实帮基层把难解的结解开、难唱的曲唱准、难办的事办好,防止聚焦不实、用力发散、帮而无功。要多搞“授权分责”式帮建,就是充分依靠基层建基层,注重运用能级原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哪一级干的事就由哪一级负责,一级依靠一级,一级相信一级,破除“帮得多就是帮得好、帮得细就是帮得实”的误区,把“处方权”往下放,让基层当“小郎中”,不搞大包大揽、越俎代庖、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特别是要强化靠大队抓中队、帮大队抓中队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发挥好前沿指挥所作用。要多搞 “授渔造血”式帮建,就是着眼基层强能自建,紧紧扭住帮建支部、帮带干部、帮抓骨干这些重点,把“输血”和“造血”、“扶智”和“扶志”统一起来,多做强内功、壮筋骨、蓄根底的工作,充分调动发挥基层的主体功能,激发基层源源不断的创造活力和内生动力。

同时,要注重把握好工作指导的“度量衡”,依据《纲要》明确的科学指导基层的“六种思维”、减轻基层负担“六不”要求,大力改进和规范检查指导基层的方式方法,做到“四变四防”,即变以往的大包大揽、一竿子插到底为按级负责、还权减压,防止基层等靠依赖不作为;变以往偏重看硬件、看特色为重点看软件、看全面建设水平,防止基层把精力单纯用在抓硬件、搞亮点上;变以往重视翻本本、查登记为察实情、看实效,防止基层以补笔记、抄笔记代替工作落实;变凭个人好恶、思维定式评价工作为以战斗力根本唯一标准,防止基层舍本逐末、投上所好,切实以领导机关求真务实作风,影响带动基层扎扎实实、兢兢业业按纲建队。

猜你喜欢

指挥部基层工作
基层巡览
建强“指挥部” 打响“大会战”
建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部”
从政治势能到治理效能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不工作,爽飞了?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坚守一线“指挥部”?当好一线“总指挥”
选工作